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2024-03-22 10:49胡露瑶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硕士
广西城镇建设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创风景园林工科

文_胡露瑶(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硕士)

张 琼(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硕士)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实践与创新创业是新工科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趋势。专创融合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提高、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教育和地方发展紧密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衍生出的教育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现状日益引人关注。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已显得不适应,亟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为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新工科要求相协调。在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能够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促进知识交叉与跨学科的发展。

针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理论体系不足、教学平台与资源匮乏、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学科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三环节教学过程,提出专创融合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方法与新体系,探索“学—思—创”并行的教学模式。从专创融合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生产模式逐渐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也愈发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需要深化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拓宽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学生跨界整合的能力。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科融合和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一)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专业融合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集建筑、园林、艺术、生态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学科融合性强,需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通过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

“双创驱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三)整合行业资源,提升专业能力

注重产学研合作,将校外企业资源和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引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同时,该模式的实施也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课程专创融合建设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理论体系不足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旨在实现以下目标: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掌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园林建筑内涵,有效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需求,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人才。

课程教学内容包含建筑空间、建筑历史与文化、建筑制图、建筑结构与构造、经典建筑案例学习、地域建筑特色挖掘等,如何进行内容取舍、优化课程教学体系,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借鉴。此外,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掌握,包含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理论方面着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实践方面强调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

(二)教学平台与资源匮乏

教学条件和资源在保障课程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设施(教室、智慧教室、制图室、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等)。目前,桂林旅游学院只有一间专业制图室,因条件有限,在校生人数较多,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很多学生只能在宿舍完成课程作业,学生作业质量也受到较大影响。建筑设计方案的推敲还需要借助模型来进行辅助分析,实验室和相关设备的欠缺限制了学生的创作,学生的设计方案图纸,只能采用手工切割材料并拼接的方式,既降低了效率,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是支撑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考察、校内竞赛开展等环节的重要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产教融合的需要,也是学生了解行业工作和接触生产实践的重要场所,需要满足学生开展课程创新实践的条件,并具备专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教育功能。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单一

课程考核包含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成绩三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比30%(课程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成绩20%(桂林风景建筑调查、桂林传统民居调查、桂林民族建筑),期末成绩50%(园林茶室设计)。学生为文理生,没有相关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园林建筑方案设计对学生会有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图纸表达、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设计分析等方面。按照要求,考核更侧重于期末成绩,实践成绩占比较少,而该部分内容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积累的重要部分,目前考核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专创融合改革举措及实施过程

专创融合改革围绕“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这一主线,坚持“园林+旅游”的结合、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融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校内教学、校外实践与行业企业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实践创新能力。

(一)建设“平台+模块+项目”的双创驱动教学体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改善现有风景园林教学体系,积极提升课程质量,融入“双创”思想与实践指导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思路为:一是搭建专业教育平台、“双创”教育平台及其纽带;二是依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专业学科知识,引入实践基地园林设计与旅游创业案例,建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多元化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实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学科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定制化教学模块,完成学生定向思维向专业创新思维和实践的转变;三是以项目为基础、能力为导向、竞赛为驱动,组织多学科同学完成风景园林“创新作品设计—模型制作—企划书撰写”等工作;四是积极组织开展竞赛、项目、课题等,并组织指导教师做好合理搭建学生团队工作,打造出切实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二)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一核三柱”理论框架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规划、植物学、地理学等。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知识的融合与跨学科合作能力的培养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一是通过引入构成设计、景观规划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跨学科合作,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多个方面,并且能够在项目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一核三柱”理论框架,即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知识体块为核心,生态、人文、技术类知识基础为支柱的“一核三柱”理论框架(如图1)。其中,课程核心知识体块包含主体(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构造、场地与建筑)与辅助(风景园林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表现、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两大部分。生态支柱,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等;人文支柱,以建筑历史与文化丰富课程内核,特别关注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如桂林风景建筑、桂林传统民居、桂林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建筑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技术支柱,在课程中引入建筑设计的新技术与新理念(参数化设计、BIM技术等),探讨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通过各知识体块教学,形成突出专业内核,普及多学科知识的风景园林建筑课程体系。借助这种专业知识与跨学科合作能力的融合,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创新、更实际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跨学科合作的意识和技能。

图1 “一核三柱”理论框架示意图

(三)延长竞赛项目驱动链,推进专创融合项目实践

依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项目教学,通过“挖掘潜力—孵化培育—优化打造”打通课堂与学科竞赛之间的通道,推进专创融合园林建筑设计项目实践。课堂建筑设计作品可参与多项学科竞赛,利用现有实践条件,合理配置校内外资源,建立“课程作品—专业竞赛—综合竞赛—创新研究—创业指导”整套课程设计与竞赛相融合的新体系,实现项目创新研究与和学生成长相结合。

基于现有公共基础教学课,开展双创教学内容,通过融入多学科知识体系讲解园林类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延伸实践基地在旅游背景下创业案例。将学生分组,自主延伸学习市场调研、商业规划、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结合园林建筑设计专业技能,完成“现状调研—设计构思—模型推敲—方案优化”整套项目链课程内容。参与项目过程时,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也不断增强,从而做到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依托课程实践,获得相关奖项如下:第十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依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全州县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调研,指导学生融合双创思想撰写研学旅游路线;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西赛区选拔赛省级一等奖,学生基于BIM技术和建筑模型学习,结合永福长寿旅游特色,打造康养主体的田园园林建筑群,形成具有福寿康养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和构建以壮族民居为基础的未来园林景观茶室设计;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省部级银奖,依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对永福康养基地进行设计,形成硒米康养产业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四)全过程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一是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案例,深入了解和研究真实的场景,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推崇自主学习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设计模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集体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五是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临时设计、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真实的设计场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建立课程立体化考核与反馈机制

全过程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建立立体化考核机制。考核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如平时考核(课堂考勤、专题汇报、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课程设计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实践调研、案例分析、方案构思、模型推敲)和最终考核(期末设计方案评价)。在不同考核环节,依据考核内容特点融入不同组合的评价方式(包含小组评价、个人评、作业互评,专家点评等),形成全过程、立体化的考核机制。依托“微助教”平台和问卷调查,设置课中、课后教学反馈机制,面向班级学生、校内外专家、督导进行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全面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汲取相关意见建议,及时融入新一轮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中,以实现动态教学管理。

四、结语

在传统的工科教育中,学生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较少关注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综合能力培养是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如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求高校培养学生具备更全面、更灵活的能力。在这一背景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专创风景园林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