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溶瘤病毒对小鼠卵巢癌的抗肿瘤活性

2024-03-22 07:57唐国玲黄山鹰刘剀胡海燕曾薇薇苏圣梅阎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年6期
关键词:溶瘤病毒组滴度

唐国玲 黄山鹰 刘剀 胡海燕 曾薇薇 苏圣梅 阎恺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妇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卵巢癌发病初期无特异性症状,约2/3的患者就诊时已达到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联合术后化疗,对顺铂、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耐药性增加时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够抑制T细胞活性,诱发肿瘤免疫逃逸〔2〕;PD-1抗体能够降低PD-1活性,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但由于PD-1抗体的组织穿透性较差,难以达到肿瘤病灶处,降低了其疗效〔3〕。溶瘤病毒具有抗癌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活化T细胞浸润,与抗PD-1抗体结合后可提高其组织穿透性,增强抗肿瘤作用〔4〕。本研究探讨PD-1溶瘤病毒对卵巢癌的抗肿瘤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主要试剂 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0±2)g,购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YXK(沪)2023-0007。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购于上海昆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D-1、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购买以及PD-1溶瘤病毒构建由上海和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完成。DMEM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购于青岛捷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PE标记小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PE标记小鼠抗人CD8单克隆抗体均购于天津梅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均购于仁捷(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疫组化(SP)检测试剂盒(P53、Ki67)购于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造模及PD-1溶瘤病毒最佳滴度筛选 复苏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后使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基培养、传代,调整细胞密度为1×107/ml,向小鼠右前腋下注射0.2 ml细胞悬液,继续培养14 d后筛选出现移植瘤的小鼠进行后续研究。为筛选PD-1溶瘤病毒最佳滴度,分别将滴度为5×105、1×106、5×106、1×107、5×107、1×108的PD-1溶瘤病毒注射入卵巢癌肿瘤内部,每个滴度5只小鼠,同时设置5只小鼠为空白对照。每2 d注射1次,注射3次,末次注射结束后继续培养7 d,测量肿瘤长径、短径,计算卵巢癌肿瘤体积。

1.3分组与肿瘤体积测量 取卵巢癌造模成功的小鼠6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PD-1抗体组(静脉注射PD-1单克隆抗体,200 μg),单独溶瘤病毒组(瘤内注射oHSV病毒,滴度5×107),PD-1溶瘤病毒组(瘤内注射PD-1溶瘤病毒,PD-1溶瘤病毒),每组16只。同时设置对照组(正常喂养的小鼠,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6只。每2 d注射1次,注射3次,末次注射结束后继续培养7 d,测量肿瘤长径、短径,计算卵巢癌肿瘤体积。

1.4标本采集与处理 测量完肿瘤长径、短径后麻醉小鼠并称重,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小鼠,剪下肿瘤组织并称重,记录肿瘤质量;取出脾脏、胸腺并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将收集的部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80 ℃保存待测;另外一部分血液标本放于适量的红细胞裂解液中,得到外周血T淋巴细胞,磷酸缓冲液重悬、混合均匀后计数备用。将肿瘤组织常规制成石蜡切片,用于免疫组化检测。

1.5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取各组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约1×107个,配制成500 μl的细胞悬液,分别加入PE标记小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PE标记小鼠抗人CD8单克隆抗体后混合均匀,避光静置30 min,离心后弃去沉淀,磷酸缓冲液重悬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CD4+、CD8+比例,计算CD4+/CD8+比值。

1.6各组小鼠血清IL-2、IL-10、IFN-γ浓度检测 取各组小鼠-80 ℃保存的血清样本,复温后吸出0.3 ml,按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步骤,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2、IL-10、IFN-γ浓度。

1.7SP法检测各组小鼠P53、Ki67表达检测 取肿瘤组织石蜡切片,烤片30 min,二甲苯浸泡后梯度浓度的酒精脱水,过氧化氢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修复抗原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滴加一抗: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1∶1 000倍稀释),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1∶500倍稀释),鼠抗人β-actin单克隆抗体(1∶4 000倍稀释),室温下孵育1 h,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山羊抗属IgG(1∶4 000倍稀释),显色、复染、脱水、透明后封片。显微镜下随机计数2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比例,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进行评分,使用两者的乘积判定结果,阴性(0分)、弱阳性(1~2分)、中等阳性(3~4分)、强阳性(>4分),将中等阳性和强阳性记为阳性。

1.8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进行LSD-t检验。

2 结 果

2.1不同滴度PD-1溶瘤病毒对肿瘤体积的影响 PD-1溶瘤病毒滴度0、5×105、1×106、5×106、1×107、5×107、1×108时肿瘤体积依次为(308.51±12.80)、(269.83±15.65)、(236.24±11.97)、(213.69±9.41)、(189.47±8.29)、(173.59±7.85)、(171.06±8.53)mm3。不同PD-1溶瘤病毒滴度的卵巢癌小鼠之间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58,P=0.000);随着PD-1溶瘤病毒滴度的升高肿瘤体积逐渐降低。当PD-1溶瘤病毒滴度达到5×107时卵巢癌小鼠肿瘤体积不再明显降低,与1×108时肿瘤体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后续实验以PD-1溶瘤病毒滴度5×107处理卵巢癌小鼠。

2.2各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比较 各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D-1溶瘤病毒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D-1溶瘤病毒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明显低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均P<0.05)。见表1。

2.3各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水平比较 各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D-1溶瘤病毒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模型组,PD-1溶瘤病毒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高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0.05)。见表1。

2.4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各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D-1溶瘤病毒组CD4+、CD4+/CD8+明显高于模型组,CD8+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D-1溶瘤病毒组CD4+、CD4+/CD8+明显高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CD8+明显低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水平、T细胞浸润水平比较(n=16)

2.5各组血清IL-2、IL-10、IFN-γ水平比较 各组血清IL-2、IL-10、IFN-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IL-2、IFN-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D-1溶瘤病毒组血清IL-2、IFN-γ明显高于模型组,IL-10明显低于模型组;PD-1溶瘤病毒组血清IL-2、IFN-γ明显高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IL-10明显低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0.05)。见表2。

2.6各组P53、Ki67阳性表达比较 各组P53、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53、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D-1溶瘤病毒组P53、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D-1溶瘤病毒组P53、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PD-1抗体组、单独溶瘤病毒组(P<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清IL-2、IL-10、IFN-γ水平、P53、Ki67阳性表达比较

3 讨 论

卵巢癌发病早期症状隐匿,诊断难度高,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致死率高。相关研究显示,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40%左右,当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下降至10%左右〔5〕。手术难以根治卵巢癌是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联合术后化疗(顺铂、紫杉醇等),但耐药性发生率高,还可能引发外周免疫系统功能抑制〔6〕;因此,探寻新的治疗手段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PD-1抗体、单独溶瘤病毒、PD-1溶瘤病毒干预均能够控制卵巢癌小鼠病情进展,其中PD-1溶瘤病毒效果最明显。

脾脏和胸腺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减小会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比例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抗肿瘤活性降低〔7,8〕。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CD4+、CD8+,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发挥抗肿瘤作用〔9〕。激活T淋巴细胞能够杀灭肿瘤相关的自身抗原,但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无法自发激活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10〕。IL-2与IFN-γ具有免疫效应细胞活性,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与免疫治疗效果密切相关〔11〕。IL-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高表达会降低肿瘤免疫治疗效果〔12〕。PD-1是免疫负调控因子,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13〕。抗PD-1抗体能够抑制PD-1活性,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但单克隆PD-1抗体组织穿透力较弱,难以到达肿瘤病灶;溶瘤病毒组织穿透力强,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同时还可作为载体工具〔14〕。本研究中通过构建PD-1溶瘤病毒,明显提高了对卵巢癌的免疫调节作用,增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提高疗效。

P53基因是与人体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引发肿瘤形成和恶性转化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突变的产物,发挥肿瘤促进作用,会抵消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作用〔15〕。相关研究显示,50%以上高恶性程度的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P53突变〔16〕。Ki67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中,与核糖体转录相关,是评估肿瘤细胞活性的指标〔17〕。研究显示,Ki67代表有丝分裂指数,在G0静息期外的循环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提升说明恶性程度的增加〔18〕。本研究结果提示,PD-1溶瘤病毒可通过下调P53、Ki67表达来抑制卵巢癌的发展,且相比于单独PD-1抗体、溶瘤病毒作用更强。

猜你喜欢
溶瘤病毒组滴度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对小鼠流感相关性脑病的影响*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NEJM》:溶瘤病毒治疗儿童致命脑肿瘤,延长生存期50%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EA-IL-15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特异性及有效性研究
溶瘤病毒药品未来可期
抑制miR-134治疗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实验研究
shRNA-Survivin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浅析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