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

2024-03-22 03:54郑兆丽钟梦诗禹洋洋朱婷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肠造口造口直肠癌

郑兆丽,钟梦诗,李 文,禹洋洋,朱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江苏 淮安 223399)

结直肠癌肠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的严重恶性肿瘤之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性质及位置的不同,部分患者术后需进一步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或永久性肠造口术,以缓解肠道梗阻症状,解决排便问题,但术后带来的形象改变以及肠造口护理知识缺乏引发的肠造口并发症等也给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1-3]。因此,录找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以提高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及安全性意义重大。常规专科干预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而无法满足多数患者的临床需求。而早期适应干预方案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患者生理、社会适应、心理三方面进行全方位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干预效果[4]。但目前临床关于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的影响和安全性仍需探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10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结直肠癌诊断参照《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5],且均经临床相关检查证实;②均经手术治疗后行肠造口;③肠造口周围皮肤正常;④年龄>18岁;⑤依从性良好;⑥视听正常、神志清晰、语言流畅;⑦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排除标准 ①伴有结直肠癌远处转移者;②合并其他严重恶性肿瘤者;③伴有精神疾病者;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贫血及胃肠道疾病者;⑤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⑥既往有酒精依赖史及药物滥用史者;⑦干预期间意外死亡者;⑧参与其他相关试验者;⑨中途退出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试验设计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YX-Z-2019-010-02)。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0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43~66(54.7±3.3)岁;体质指数(BMI)19~25(22.56±0.35)kg/m2;学历: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及以下69例;疾病分类:结肠癌51例,直肠癌59例;造口类型:临时性52例,永久性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2组性别、年龄、BMI、学历、疾病分类及造口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给予常规专科干预,即肠造口术后给予引流管、肠造口及周围皮肤等基础干预,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同时让患者家属也参与干预过程,给予患者功能训练和饮食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演示更换造口袋的方法,使其掌握要领,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和居家指导,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肠造口情况。持续干预3个月。

1.4.2试验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适应干预方案。持续干预3个月。

1.4.2.1心理干预 ①重建认知:通过向患者讲解肠造口人群的生活现状,引导患者从对肠造口的消极认知转变为积极认知;②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源头,并引导患者诉说肠造口带来的烦恼,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③自我增强:帮助患者发掘自身优势,提高自我认同感;④同伴支持:鼓励患者积极与其他肠造口患者进行交流,互相分享经验,促进患者间相互支持,提高患者重返正常生活的信心;⑤家庭支持:嘱咐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协助患者融入正常生活,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1.4.2.2生理干预 ①知识分享:每周通过微信平台分享造口用品选择、造口袋更换、造口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等肠造口护理相关知识;②面对面指导: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复查时评估患者造口情况,并给予患者个性化指导,面对面地解决造口护理中存在的问题;③造口情况反馈与指导:嘱咐患者定期通过微信平台反馈造口情况,专科护士根据患者造口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并纠正患者在居家期间的错误认知及行为。

1.4.2.3社会调适 ①知识分享:每周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日常生活指导,包括情绪管理、活动与运动、工作与生活等,引导患者积极重返正常生活;②面对面指导:患者定期来院复查时向患者介绍社交技巧,并评估患者社交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造口相关社交活动,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③社交反馈与指导:了解患者在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建议。

1.5观察指标

1.5.1自我效能 2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效能以造口自我护理能力量表[6]进行评估。包括自我护理技能(总分5分)、自我护理知识(总分21分)、自我护理意愿(总分48分)3个维度,分值高低与患者自我效能呈正比。

1.5.2社会心理适应水平 2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以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7]进行评估。OAI-20总分0~80分,包括社会生活适应(0~36分)、正性情绪(0~24分)、负性情绪(0~20分)3个维度,分值高低与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呈正比。

1.5.3生活质量 2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以健康调查简表(SF-36)[8]进行评估。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8个维度,各项总分均为0~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5.4安全性 记录2组干预期间出现的造口感染、脱垂、损伤、狭窄及出血等情况。

1.5.5满意度 2组干预3个月后的满意度以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调查患者对康复指导、服务质量、住院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依次记为5,4,3,2,1分,总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评估为满意,75~89分评估为较满意,60~74分评估为一般,30~59分评估为不满意,低于30分评估为非常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较满意率。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根据K-S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3个月后,2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意愿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分)

2.2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比较 干预3个月后,2组社会生活适应、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比较分)

2.3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3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护理安全性比较 干预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9%比23.64%,P<0.05)。见表4。

表4 2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干预期间护理安全性比较 例(%)

2.5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比74.55%,P<0.05)。见表5。

表5 2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作息情况及饮食结构等的改变,使得肛肠疾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关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为主,有些患者术后为解决排便、缓解肠道梗阻症状及保护远端肠管吻合等需进一步行肠造口手术。然而肠造口使得患者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极大地破坏了患者的自我形象,不仅影响患者心理,亦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9-10]。因此,为改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负性心理,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亟须临床探寻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

常规专科干预常机械化地进行干预,容易忽略患者的主观意识,导致患者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障,进而影响干预效果。近年开展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11-12]、集束化护理[13]、行动导向宣教及快速康复护理[14]、共情护理[15]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均显示出优于常规护理的优势。本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采用早期适应干预方案从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理、社会适应、心理3方面进行全方位干预,通过增加肠造口患者的交往范围,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不自信和病耻感;同时干预过程中帮助患者建立正向认知,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肠造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负性心理,进而促进患者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的提高;另外干预过程中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行为转化,能够增强患者自信心,积极地融入正常生活,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此外,干预过程中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正面的引导及理解与关心,积极发挥家庭支持作用,亦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意愿、社会生活适应、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表明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另本研究中,试验组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由于常规专科干预缺乏针对性,易增加患者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导致护理安全性较差,使得患者护理满意度较低。而早期适应干预方案通过定期分享肠造口护理措施与具体经验,可有效提升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肠造口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其肠造口护理能力,进而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干预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以视频、图片等途径向患者讲解预防与处理肠造口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对降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可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可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

综上,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实施早期适应干预方案后其自我效能、社会心理适应水平、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性均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本研究为样本量有限的单中心研究,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临床可扩大样本量规范护理操作路径等进一步明确早期适应干预方案用于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肠造口造口直肠癌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