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创新路径探析

2024-03-25 19:19魏丽君董蓓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魏丽君 董蓓

摘要: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和社交媒体的迅猛推进,不仅变革了信息传播的形式,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新兴媒介的蓬勃发展要求高校思政课程必须进行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与转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信息处理与传播的速度,从而深刻影响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新兴技术的融合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使思政教育变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样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增强了学生与教育内容的互动性。

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可融合多媒体技术以扩大信息覆盖范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以及构建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平台。这不仅要求对现有的思政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探索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教育模式和路径。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这要求高校全面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思政教育新系统,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思政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1-016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教改课题“跟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讲好中国故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J2021005

一、引言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高速度、广范围和强互动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而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社交媒体等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1]。

面对这一情况,高校思政课程与教学亟须创新与转型。一方面,融媒体时代到来,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元,觀念更加多样,这对高校思政课程提出了更高的价值要求。另一方面,融媒体环境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平台,提供了交流与互动的更多可能。因此,探究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既需要对现有思政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合理调整,又需要探索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教育模式和路径[2]。

二、融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新特点

(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

在融媒体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处理和传播的能力。这些技术的融合不仅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还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使得思政教育可以借助更多元化的手段进行[3]。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显著改变。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平台,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成为重要的思政教育渠道,不仅使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增进了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这种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手段,又为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4]。

(二)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经历了显著的转变,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信息载体,如报纸、电视等媒介,逐渐被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所取代。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多样化[5]。在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途径获取信息。这些平台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即时更新的特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不仅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来源,还提供了交流讨论的空间,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触和讨论各种议题。这种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政教育者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更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从而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和生活方式。这种转变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得思政教育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和生动,从而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6]。

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策略

(一)融合多媒体技术,扩大信息覆盖范围

在融媒体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成为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关键。通过整合视频、音频、文本、动画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多媒体技术为思政课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例如,利用视频教学可以展现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动画和图表的使用,则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理论知识。这种多媒体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生动性,还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范围。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课堂等形式,思政课程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对更多学生的覆盖。

这种在线教学模式不仅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还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7]。

(二)强化学生主体性,鼓励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

在融媒体环境下,强化学生主体性成为思政课程创新的重要策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的主体。这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多地将教学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上。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8]。

此外,思政课程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检验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9]。

(三)构建高校思政新系统

在融媒体时代,构建高校思政新系统是实现课程创新的关键。这一系统应当是多元化、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综合体,旨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平台[10]。

首先,该系统需要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资源,构建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能使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方便地接触到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

其次,该系统还应当包括一个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论坛、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交流兴趣。这样的平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观点和分享想法的空间,还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渠道。

最后,该系统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开放性,能够及时引入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内容,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11]。

四、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创新实践

(一)“互联网+”思政的应用实践

在融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思政模式凭借其高效、互动、开放的特性,在高校思政课程创新中显现出巨大潜力。这一模式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思政教育相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12]。

在教学内容上,高校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政策解读、时事评论、专题讲座等,为学生呈现了一个立体、全面的知识体系。这种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还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触到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上,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教学活动的交互性。通过在线问答、论坛讨论、实时反馈等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还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13]。

(二)虚拟现实技术思政的应用实践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出高度仿真的互动环境,使得思政教育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14]。在教学实践中,虚拟现实技术被用于构建具有教育意义的虚拟场景。

例如,通过模拟历史事件、重现经典案例、展现社会情境等方式,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直接观察和参与,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这种互动式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激发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还包括角色扮演、模拟决策等互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复杂社会的全面认识,为他们未来的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5]。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戰,融媒体环境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和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得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思政教育课程能够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思政教育系统成为时代的必要选择。实践表明,“互联网+”思政模式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总体而言,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课程创新是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唐自慧,刘勇,王美丽,等.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3(20):49-52.

[2] 谭霞,王青.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融媒体意义与问题反思及其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3):68-72.

[3] 曹亚静,洪秘密,张新.“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16):28-30.

[4] 孙芳芳.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18):241-242.

[5] 崔浩.创新思政课“混合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6):59-62.

[6] 徐东亮,白淑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2):118-122.

[7] 赵泽宇,代兴梅.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职业教育,2022(19):17-19.

[8] 欧文姬,魏锡坤.“大思政课”背景下的浸润式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学习强国”学习资源的分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2):7-10.

[9] 刘丙元.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黏性[J].思想理论教育,2021(8):68-73.

[10] 杨征铭.高校思政课教学数字化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路向[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6):61-68.

[11] 隽鸿飞.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术”与“道”[J].思想理论教育,2022(3):66-70.

[12] 李华君,王沛佳.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智慧化教学创新与建构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35-38.

[13] 彭晓宽,刘睿.创新高校思政课新媒体课堂教学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6-7.

[14] 邓国峰,胡雪融.基于态度倾向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9):54-56.

[15] 孙海涛,张蕊翠.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模式构建: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0):176-179,183.

作者简介 魏丽君,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董蓓,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