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

2024-03-25 09:31杨春雷王岩群王卫国张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压缩性单侧成形术

杨春雷 王岩群 王卫国 张成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 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1]。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常伴有骨质疏松症状, 在受到车祸、摔倒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 比较容易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 需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特点,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临床治疗本病比较有效的方式, 使用较为广泛, 其入路方式有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两种, 关于两种入路方式下的具体效果, 临床研究较少, 一些学者认为, 单侧入路具有更为突出的操作优势[3]。故此, 文章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和差异, 并纳入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的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观察对象为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从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选取的60 例老年患者, 均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以计算机随机分组设置对照组、观察组, 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8 例, 女12 例;年龄62~80 岁, 平均年龄(76.11±4.70)岁;骨折原因:车祸15 例, 摔伤10 例,其他损伤5 例。对照组:男19 例, 女11 例;年龄62~80 岁, 平均年龄(76.08±4.69)岁;骨折原因:车祸16 例, 摔伤10 例, 其他损伤4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相比。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查, 患者均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符合手术适应证;年龄>60 岁;签署了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二次骨折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中途退出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应用1%利多卡因实施局部浸润麻醉, 患者保持俯卧位,垫高胸部、髂部, 腹部保持悬空, C 型臂引导下明确病情, 确定伤椎位置。C 型臂X 线机正位透视, 进针位置是椎弓根投影上方, 调整为侧位透视后, 沿椎弓根实施穿刺, 达到椎体前中1/3 位置, 针尖需达到椎弓根投影内缘和棘突投影中间位置, 而后拔出针芯, 并置入导丝, 沿导丝扩张路径穿刺通道, 置入工作套管与球囊。加压扩展球囊, 让椎体恢复至满意高度, 球囊和椎体皮质接触后, 应当让球囊达到最大体积, 而后停止扩张,取出球囊。调配聚骨水泥, X 线机引导下, 将其注入至椎体当中, 注意观察骨水泥的扩散状态, 在均匀填充椎体后停止操作, 固化退出套管, 伤口以无菌辅料加压包扎。

对照组采取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进针点共两个, 分别是椎弓根投影10 点钟方向偏外侧和2 点方向偏外侧, 穿刺路径为椎弓根外侧壁外侧缘, 进针深度是椎体前1/3 位置, 针尖应达到中线, 球囊应置入椎体高度压缩较重的一侧, 其余操作同上。

两组随访6 个月, 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伤椎生理学结构恢复, 骨折愈合, 可正常活动为显效;伤椎生理学结构改善, 骨折愈合, 活动时轻微受限,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为有效;在上述描述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 含手术时间、出血量、X 线暴露时间。

1.3.3 对比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 含有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 角。

1.3.4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对比, 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n(%)]

2.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X 线暴露时间较对照组短, 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X 线暴露时间(min)观察组 30 32.63±6.35a 13.57±2.57a 16.72±4.42a对照组 30 45.62±8.92 22.52±6.73 19.02±4.45 t 6.4980 6.8047 2.0085 P 0.0000 0.0000 0.0493

2.3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手术前后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对照组对比, 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s)

表3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 ±s)

注:两组对比, P>0.05

组别 例数 椎体前缘高度(mm) 椎体中线高度(mm)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30 16.63±3.29 22.73±3.57 18.11±3.83 23.62±5.02对照组 30 16.41±3.16 22.66±3.59 18.08±3.41 23.36±5.11 t 0.2641 0.0757 0.0320 0.1988 P 0.7926 0.9399 0.9745 0.8431组别 例数 椎体后缘高度(mm) Cobb 角(°)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30 19.35±4.41 24.82±3.56 25.02±3.46 12.26±2.39对照组 30 20.01±5.36 24.38±3.09 25.09±3.17 12.27±2.55 t 0.5208 0.5112 0.0817 0.0157 P 0.6045 0.6111 0.9352 0.987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 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n(%)]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老年骨质疏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4]。本病会引起腰背疼痛及后凸畸形等多种症状, 关于本病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5]。保守治疗主要是基于对老年人手术耐受力差、预后不良这几点考虑, 但治疗效果较差, 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近几年, 随着微创外科疾病的发展, 手术方案逐渐成为了治疗本病的主流方式, 并且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比较广泛的一种方式, 术中, 通过球囊扩张器对狭窄椎管进行扩张, 并帮助恢复椎体高度, 而后注入骨水泥, 能够比较直接、快速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生理性结构, 同时提升其强度, 改善患者病症[7]。该手术方式有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两种选择, 但对于两种入路方式的效果临床尚有争议[8]。

从本次研究来看, 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综合疗效上更为理想, 具体体现在手术指标上, 其出血量更少, 手术时间短, X 线暴露时间短。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及影像学检查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 但经过对手术指标进行对比, 发现两组间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观察组各手术指标数据较低(P<0.05)。单侧穿刺下, 造成的创伤较小, 操作复杂程度低, 无需长时间暴露在X 线下, 虽短期内未见预后差异, 但其对身体造成的创伤是真实存在的。双侧穿刺下, 引起的手术损伤比较多, 基于穿刺需求, 需要长时间暴露在X 线下, 出血量也更多, 操作更为复杂[9-12]。

X 线对人体存在辐射伤害短时间内无法显现,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会导致身体出现不良变化[13-15]。赵汉青[16]也进行了同类型的研究, 其在《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一文中, 选取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对比,发现单侧组手术时间、X 线暴露时间均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均少于双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 角、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论证的观点和结果基本一致, 仅存在较小的数据差异, 考虑是由于病例数量差异导致。其研究还纳入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术后二者的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相当, 且较为理想, 进一步证实了两种手术方案的预后疗效差异不大, 均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恢复活动功能[17]。

从并发症看, 两种手术方式下有出现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这可能引起感染、二次手术等情况, 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导致上述并发症的原因在于:手术操作中没有及时观察到骨水泥的填充量, 使得骨水泥过量填充。故认为以上并发症在手术操作中,可以通过优化方案和技术有效避免, 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18-20]。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 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其次也无法研究X 线暴露对患者造成的实际性伤害。未来还需继续加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以提升结果、结论的可靠性, 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

综上所述, 将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压缩性单侧成形术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