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弹道碎石术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4-03-25 09:31苏晓瑜王姣莲郭招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弹道输尿管碎石

苏晓瑜 王姣莲 郭招治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泌尿系结石,约占尿路结石的65%, 患者以发热、肾绞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表现[1]。由于患者伴有明显且严重的疼痛感, 需要立即予以检查和针对性治疗。目前, 手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方法, 尤其是对于结石直径较大的患者,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 微创手术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且微创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创伤更小, 备受广大患者的接受和认可[2,3]。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但手术用时相对较长, 术后患者患上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这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时间有延长, 并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快速恢复[4]。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更加成熟的治疗方法, 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特征[5]。此次研究为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4 月手术的88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 年1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8 例, 分为两组, 各44 例。对照组男女各24、20 例;年龄26~54(40.44±5.42)岁;结石直径最小6.8 mm, 最大16.7 mm, 平均直径(12.12±1.78)mm;结石部位:上段14 例, 中段14 例, 下段16 例。观察组:男女各26、18 例;年龄27~56(40.48±5.18)岁;结石直径最小7.1 mm, 最大16.9 mm, 平均直径(12.14±1.69)mm;结石部位:上段13 例, 中段14 例, 下段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是输尿管结石;②纳入患者的基础资料完整, 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良好, 可配合完成术前检查和手术治疗;③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且患者可自主表达意愿。排除标准:①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认知异常或智力异常或精神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 采取的麻醉方法是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 术前叮嘱患者排空膀胱, 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由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镜, 对结石的具体位置和结石大小进行明确探查和诊断, 明确具体位置, 适当调整低灌注泵的压力, 将斑马导丝退出。连接气压弹道碎石杆、空气压缩机, 行连击式碎石。治疗结束后, 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留置导尿管和双J 管, 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观察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 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选取体位同对照组, 置入斑马导丝, 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直至结石部位, 再经输尿管置入钬激光光纤, 从结石周围缓慢移动钬激光碎石机, 逐渐移动至结石的中心位置, 将直径在2 mm 以上的结石击碎成小颗粒。若有包裹息肉的结石, 则采用钬激光切割气体将结石粉碎。术后留置双J 管和导尿管, 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碎石效果:统计两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情况, 计算比较一次性碎石成功率[6]。术后并发症:统计发热、血尿、输尿管穿孔等发生情况, 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围手术期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排净时间[8]。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作为评价工具, 评估疼痛的时间点为术后6、8、12、24 h。评分范围为0~10 分, 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碎石效果 对照组中有36 例患者经过一次手术即成功碎石, 一次性成功率计算值是81.82%。观察组中有42 例患者经过一次手术即成功碎石, 一次性成功率计算值是95.45%。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 P=0.044<0.05)。

2.2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13.64%)(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比较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结石排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结石排净时间(d)观察组 44 38.14±3.74a 102.74±5.22a 4.95±1.22a对照组 44 50.96±3.56 135.94±5.96 7.41±1.37 t 16.469 27.796 8.895 P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6、8、12、24 h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56±0.47)、(2.12±0.15)、(1.28±0.12)、(0.74±0.12)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4.96±0.50)、(3.26±0.17)、(2.33±0.16)、(1.53±0.21) 分(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8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44 3.56±0.47a 2.12±0.15a 1.28±0.12a 0.74±0.12a对照组 44 4.96±0.50 3.26±0.17 2.33±0.16 1.53±0.21 t 13.533 33.354 34.825 21.666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手术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上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 经输尿管镜碎石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因创伤小备受青睐和推崇, 其中, 气压弹道碎石术、钬激光碎石术是两种常用且关注度较高的手术治疗方式[10]。本次研究共选取88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 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随机对照分析, 结果提示经实施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更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且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结石排净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 体现了治疗优势。分析原因:气道碎石术在操作的过程中是通过气体的压缩而产生能量, 并运用脉冲的方式破碎结石, 可对输尿管壁形成冲击, 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而钬激光碎石术利用稀有元素产生的特性形成脉冲, 在碎石的过程中产生脉冲并出现光热反应, 以提高能量, 结石和结石周围的组织在吸收了高能量之后会出现破裂, 进而达到碎石的治疗目的, 最大程度上提高一次性碎石成功率, 更有利于结石顺利排出体外, 避免患者二次手术[11-15]。钬激光的穿透深度在0.5 mm 以下, 无需长时间热传导,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是相对较小的,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16,17]。经实施钬激光碎石术治疗, 可以更加彻底的粉碎和排出结石, 在更短的时间内减少碎石对肾脏功能造成的损伤和负面影响, 同时也可以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以加快患者身体的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 在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上, 钬激光碎石术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可以缩短术后结石排净时间,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承受的身心痛苦和压力。因此, 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有借鉴意义和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弹道输尿管碎石
碎石神掌
弹道——打胜仗的奥秘
CFG桩与碎石桩的比选设计
一维弹道修正弹无线通信系统研制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悲壮归乡路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基于PID控制的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消除弹道跟踪数据中伺服系统的振颤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