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2024-03-25 09:29沈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

沈虹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为主要病理特征, 可导致心悸、胸闷、疲劳、头晕头痛等多种症状, 疾病对患者肾脏及心、脑等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若无法有效控制血压, 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是急性脑梗死等疾病的风险较大,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1]。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 需坚持服药治疗, 临床治疗药物也比较多, 如硝苯地平、厄贝沙坦、贝那普利等, 不同药物的类型不同, 作用途径不同, 适应证也有一定的差异[2]。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群体中的特殊人群, 其对于药物治疗有着更高的要求, 老年人可能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基础性疾病, 机体耐受力较为薄弱, 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 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需更加谨慎[3]。针对多种药物治疗方案, 到底哪一种最适用于老年患者, 临床中尚有争议。故此文章选取了2021 年1 月~2023 年2 月的8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分析比较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 年1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80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根据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00 例)和对照组(300 例)。观察组男251 例, 女249 例;年龄65~85 岁, 平均 (75.23±3.42)岁;病程5~15 年, 平均病程(10.21±1.74)年。对照组男154 例,女146 例;年龄67~83 岁, 平均年龄(75.19±2.74)岁;病程5~15 年, 平均病程(10.17±1.7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认入选者患有高血压;其年龄均≥60 岁;近1 个月内无相关用药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患用药禁忌证的患者;中途退出的患者;患精神性疾病的患者;患肾脏疾病或其他重大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盐酸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44840,规格:10 mg)口服, 10 mg/次, 1 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20113236, 规格:5 mg)口服, 5 mg/次,1 次/d。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 5 mg/次, 1 次/d;厄贝沙坦片(国药准字H20030016, 规格:75 mg)口服,150 mg/次, 1 次/d, 若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可增加至300 mg, 病情稳定后, 以150 mg 维持剂量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 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血压24 h 波动值。疗效判定标准:血压恢复正常, 舒张压降低水平在10~20 mm Hg 之间, 或是血压未恢复, 但舒张压降低>20 mm Hg 视为显效;血压改善,趋近于正常水平, 舒张压降低<10 mm Hg, 或是收缩压降低≥30 mm Hg 视为有效;在上述描述范围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通过血压仪测量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肌酐、血尿氮素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潮红、咳嗽、恶心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0%与对照组的95.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s, mm 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s,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0 154.52±3.23 115.62±5.78a 115.72±3.61 87.59±6.37a对照组 300 154.95±3.79 115.93±5.18a 115.94±3.17 87.93±6.35a t 1.7064 0.7631 0.8727 0.7317 P 0.0883 0.4456 0.3831 0.464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88.94±7.62)μmol/L、血尿素氮(4.72±0.36)mmol/L、尿微量白蛋白(58.41±5.51)mg/24 h 均低于对照组的(93.62±6.72)μmol/L、(5.09±0.42)mmol/L、(84.33±3.77)mg/24 h(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肌酐(μmol/L) 血尿素氮(mmol/L) 尿微量白蛋白(mg/24 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0 103.53±3.18 88.94±7.62a 5.55±0.77 4.72±0.36a 143.73±10.62 58.41±5.51a对照组 300 103.41±3.68 93.62±6.72 5.55±0.81 5.09±0.42 143.67±11.47 84.33±3.77 t 0.4867 8.7836 0 13.2082 0.0750 71.9853 P 0.6266 0.0000 1 0.0000 0.9402 0.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n(%)]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波动值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24 h 波动值比较,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收缩压24 h 波动值(8.23±1.31)mm Hg、舒张压24 h 波动值(5.42±1.41)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10.42±1.56)、(8.72±1.68)mm Hg(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 波动值比较( ±s, mm Hg)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 波动值比较( ±s, 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收缩压24 h 波动值 舒张压24 h 波动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0 16.62±2.55 8.23±1.31a 11.52±1.46 5.42±1.41a对照组 300 16.32±2.58 10.42±1.56 11.66±1.36 8.72±1.68 t 1.6039 21.2849 1.3468 29.7910 P 0.1091 0.0000 0.1784 0.0000

3 讨论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将伴随患者终身, 近几年,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本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升高趋势[4]。此疾病的发病和遗传、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将对全身多个组织器官造成损害, 并且具有引起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旦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轻者导致终身残疾, 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品质, 重者可直接导致死亡, 因此, 患病后, 需要及时的展开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5]。

现阶段, 临床尚无治疗本病的根治性药物, 常通过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需要终身服药治疗, 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不得不考虑用药的安全性[6]。否则, 长期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但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身体伤害, 还会降低用药的依从性, 导致中断用药。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 其本身可能合并有基础性疾病, 对药物的耐受力也比较薄弱, 若是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或是毒副作用, 不仅影响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同时也会损害其身体健康。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则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分别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片的效果进行了对比[7]。其中盐酸贝那普利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其能够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抑制血管紧张素Ⅰ的转变,避免缓激肽降解, 有效扩张血管, 降低醛固酮水平, 这对于减少心输出量、水钠储留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以此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8]。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则属于钙离子拮抗剂, 其主要的作用途径是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断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中的钙离子内流, 从而降低其浓度, 提升动脉顺应性, 降低血管阻力, 以降低血压水平[9]。该药的药效时间在24 h 左右, 可以持续稳定的降低血压[10]。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 对血管的收缩及醛固酮的释放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1]。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 单从有效率和血压指标可见, 两组的治疗差异并不大, 均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从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来看,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88.94±7.62)μmol/L、血尿素氮(4.72±0.36)mmol/L、尿微量白蛋白(58.41±5.51)mg/24 h均低于对照组的(93.62±6.72)μmol/L、(5.09±0.42)mmol/L、(84.33±3.77)mg/24 h(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这是由于:临床推荐在应用厄贝沙坦时应持续检测患者肾功能指标,其具有较大的肾脏毒性作用, 因此也不被推荐用于存在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12]。而盐酸贝那普利片则更加适用于患有冠心病等合并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能够保护患者肾脏功能不受损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 可以发挥药物协同及互补作用, 提升了降压效果,有效舒张了血管平滑肌, 对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该用药方案下改善了平滑指数, 这对于降低靶器官损害效果较好, 能够延缓病情进展, 并改善其预后[13]。而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来看, 此类患者往往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 对不良反应耐受力较差, 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安全性, 故推荐应用盐酸贝那普利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4]。从血压稳定情况来看,治疗后, 观察组收缩压24 h 波动值(8.23±1.31)、舒张压24 h 波动值(5.42±1.41)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10.42±1.56)、(8.72±1.68)mm Hg(P<0.05)。数据说明治疗后观察组血压稳定, 波动较小, 这有利于减轻血压不稳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综上所述, 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较好, 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
分清氨氯地平和左氨氯地平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