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3-25 09:29张静刘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喹诺酮动脉血类药物

张静 刘凤英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肺生长发育不良、吸烟、空气污染、生物燃料等因素有关[1]。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促, 偶尔伴随血丝, 使得患者活动耐受力下降。临床通常采取抗生素治疗, 其中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 通过影响病原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合成来达到抗菌感染的作用[2]。但若长时间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或用药过量会破坏体内菌群环境, 引起体质下降,出现耐药性。据了解, 盐酸氨溴索与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够起到的协同作用, 继而增加抗生素的疗效。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新型的黏液溶解剂, 能够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 减少黏液腺的分泌, 达到降低痰液粘度的目的[3,4]。基于此, 本文选取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2022 年1~12 月期间医治的90 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并将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炎性水平、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 探究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应用于慢阻肺的治疗效果, 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2022 年1~12 月期间医治的90 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5 例。其中, 对照组男患者占比为55.56%(25/45), 女患者占比为44.44%(20/45);年龄45~60 岁, 平均年龄(51.76±2.76)岁;病程1~5 年, 平均病程(3.46±1.19)年。观察组男患者占比为60.00%(27/45), 女患者占比为40.00%(18/45);年龄43~59 岁, 平均年龄(50.90±3.78)岁;病程1~6 年, 平均病程(3.62±1.05)年。经过对比,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存在咳痰、胸闷、气短等体征;FEV1/FVC<70%;对本次应用药物无过敏史。②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合并急性慢性肾病;存在抑郁、情感障碍。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叮嘱患者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203520)0.5 g, 1 次/d。连续治疗3 周。

1.3.2 观察组 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 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358)6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0776)250 ml 中, 静脉滴注, 1 次/d。连续治疗3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 使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定, 包括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采取5 级评分法, 症状与分值呈正比。

1.4.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

1.4.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 使用肺功能测试仪记录FVC、FEV1、PEF 水平。

1.4.4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 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

1.4.5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进行评定, 为方便统计对比本次将原维度分值转化为:症状评分(0~5 分)、活动评分(0~5 分)、影像评分(0~5 分), 生活质量与分值呈反比。

1.5 统计学方法 将各组的相关数据录于SPSS26.0统计软件展开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代表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 并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若结果出现P<0.05 时代表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慢性咳嗽 咳痰 胸闷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29±0.54 2.72±0.43a 3.71±0.50 2.54±0.30a 3.70±0.47 2.34±0.45a观察组 45 3.40±0.26 1.67±0.30ab 3.85±0.36 1.33±0.24ab 3.85±0.22 1.41±0.19ab t 1.231 13.434 1.524 21.128 1.939 12.772 P 0.222 0.000 0.131 0.000 0.056 0.000组别 例数 气短 呼吸困难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65±0.72 2.50±0.52a 3.66±0.39 2.23±0.17a观察组 45 3.78±0.64 1.16±0.18ab 3.57±0.62 1.33±0.20ab t 0.905 16.336 0.824 23.001 P 0.368 0.000 0.412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C 反应蛋白(mg/L) 降钙素原(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6.31±6.48 9.07±3.14a 536.65±43.07 183.21±26.53a观察组 45 37.67±5.91 6.53±2.72ab 533.59±49.42 152.01±21.81ab t 1.040 4.102 0.313 6.094 P 0.301 0.000 0.755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FVC、FEV1、PEF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PE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PEF(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2.05±0.15 2.36±0.18a 1.22±0.13 1.75±0.20a 3.16±0.23 3.65±0.28a观察组 45 2.08±0.10 2.59±0.14ab 1.20±0.09 2.09±0.17ab 3.11±0.34 4.19±0.31ab t 1.116 6.766 0.849 8.689 0.817 8.672 P 0.267 0.000 0.398 0.000 0.416 0.000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s, mm Hg)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s, 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53.98±6.34 42.90±5.53a 55.86±6.30 76.73±6.92a观察组 45 51.81±7.23 38.42±6.10ab 56.12±5.75 83.40±6.60ab t 1.514 3.650 0.204 4.679 P 0.134 0.000 0.838 0.000

2.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的症状、活动、影像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的症状、活动、影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症状评分 活动评分 影像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37±1.30 1.58±0.80a 3.42±1.07 1.79±0.65a 3.60±1.13 1.93±0.74a观察组 45 3.48±1.25 1.09±0.53ab 3.50±0.86 1.21±0.46ab 3.72±0.90 1.12±0.49ab t 0.409 3.425 0.391 4.886 0.557 6.122 P 0.683 0.001 0.697 0.000 0.579 0.000

3 讨论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 可由气道高反应性、家族史、肺发育不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所致, 患者可反复出现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桶状胸,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品质[5]。喹诺酮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慢阻肺的广谱抗生素, 其可作用于细菌DNA 螺旋酶, 使细菌DNA 无法形成超螺旋, 染色体被破坏而产生杀菌作用[6]。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作为喹诺酮类代表药物之一,可以抑制细菌复制、转录、修复, 从而达到消灭细菌的效果, 具有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较强、吸收良好的优点。但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也存在一定缺点, 若长期服用会使细菌产生灭活酶、改变作用靶位及外膜通透性、影响主动流出系统等方式而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及对药物的研发, 盐酸氨溴索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当中, 该药物通过对粘痰中酸性糖蛋白的结构进行裂解, 进而将黏痰稀释, 有利于痰液排出[7]。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后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慢性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FVC、FEV1、PEF 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本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的症状、活动、影像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圣乔治呼吸问卷的症状、活动、影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慢阻肺患者给予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方法可行。分析发现:①氨溴索能够降低痰液粘稠度、稀释痰液, 恢复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 消除因慢阻肺引起的相关症状[8];②氨溴索可增强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促进痰液排出, 改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③氨溴索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可以抑制多种炎性因子的生成, 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活性, 减少细菌生物膜中的活菌数量;④氨溴索可激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 稳定肺泡, 增加肺的防御机制, 继而改善患者肺功能[9,10];⑤氨溴索对呼吸道黏膜有廓清作用, 提升支气管炎微绒毛健身运动, 使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状态逐步恢复正常[11,12];⑥氨溴索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可提高抗生素在肺部的浓度;提高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在呼吸道中的分布浓度,有利于抗感染, 缩短病程, 同时可减少抗菌药用药时间, 降低后续治疗中出现耐药的风险。

综上所述, 喹诺酮类药物和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慢阻肺效果优良, 其能够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 使得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喹诺酮动脉血类药物
勘误声明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