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新型康复训练策略的效果评价

2024-03-25 09:31黄依伶邱培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4期
关键词:体力肌力康复训练

黄依伶 邱培英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疾病, 包括消化道溃疡、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等, 这些疾病导致患者身体极为不适和生活质量下降问题。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康复过程中。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患者常面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导致饮食障碍和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1]。此外, 长期药物治疗和疾病本身的影响也可能导致肌力减退和心肺功能的下降, 因此, 寻找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策略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体力活动水平以及增强肌力和心肺功能, 对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已经探讨了传统康复训练方案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如运动疗法、膳食管理和心理支持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如训练计划的单一性、持续性不足以及个体差异的考虑不够, 因此, 需要寻找一种全面且创新的康复训练策略改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展,新型康复训练策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包括智能康复系统、生物反馈技术和个体化康复计划等, 旨在通过更加精确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领域新型康复训练策略的应用还比较有限。基于此, 本次研究选取90 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探讨新型康复训练策略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6 月~2023 年5 月在本院就诊的90 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24 例;年龄为21~70 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 女性患者20 例;年龄为22~69 岁。两组上述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溃疡等;②年龄在18 岁以上, 性别不限;③同意参与本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疾病, 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等;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③不能配合康复训练或无法完成训练计划的患者;④无法进行心肺功能测试或肌肉力量评估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传统康复训练方案, 具体如下。①身体活动:对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 改善消化功能, 缓解症状,若身体活动过度可能会增加腹部的压力, 加重病情, 因此, 患者应选择轻度至中度的有氧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此外, 患者还应注意避免某些可能导致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 如举重、仰卧起坐等。②营养支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吸收障碍, 因此, 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膳食计划,必要时可添加营养补充剂;此外, 患者应遵循低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3]。③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患者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 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 尽量减少压力和焦虑。

1.2.2 实验组 接受新型康复训练策略, 具体如下。①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用来创建富有吸引力的康复环境, 帮助患者进行各种锻炼, 如行走、伸展和呼吸练习。虚拟的厨房环境可以用来教导患者如何准备和享用健康的食物, 同时这些技术也可以用来进行心理训练, 帮助患者管理压力和焦虑。②心理支持与认知行为疗法: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伴随心理压力和焦虑, 创新的康复训练策略将结合心理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减轻心理困扰, 提高生活质量。③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整:最新研究表明, 肠道微生物组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 从而改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如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可能可以帮助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缓解炎症[4]。④远程医疗: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 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不仅可以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还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5]。⑤艺术疗法: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表达情感、舒缓压力, 提升情绪, 对于有沟通困难或情感困扰的患者, 上述方法效果明显。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8 个维度, 量表得分范围为0~100 分, 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6]。

1.3.2 体力活动水平 使用体力活动系数表(PAL)评估患者的日常体力活动水平, 体力活动水平分级标准主要根据个体24 h 内总的体力活动水平与静息状态下的能耗比值进行分级。PAL<1.4:被划分为静态生活方式;PAL 1.4~1.6:属于低体力活动水平, 表示有一定的活动但强度不高, 仍然需要增加活动量;PAL 1.7~1.8:被归类为中等体力活动水平;PAL 1.9~2.4:属于高体力活动水平, 意味着经常参与高强度的运动或工作;PAL>2.4:被划分为非常高体力活动水平。

1.3.3 肌力水平 通过肌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的肌力水平, 以了解不同康复训练策略对肌肉功能的改善效果。分级标准:0 级:完全无肌力, 无肌肉收缩, 不能活动;1 级:只能见到肌纤维收缩, 但不足以引起关节的活动;2 级:肢体可以沿着水平床面运动, 但不能抵抗地心引力做抬起动作;3 级:肢体可以抬离床面, 但无法抵抗外力;4 级:肢体可以抵抗一定的外力, 但比正常抵抗的力量弱;5 级:正常肌力, 只要不是力量悬殊的外力均可抵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对照组 45 67.1±6.7 74.7±5.8 68.9±6.4 67.9±8.0实验组 45 73.1±8.1a 85.7±7.0a 79.8±6.5a 73.6±9.2a t 3.829 8.117 8.016 3.136 P 0.000 0.000 0.000 0.002组别 例数 精力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对照组 45 68.8±9.2 76.7±6.6 63.6±6.5 70.6±4.3实验组 45 79.1±11.3a 88.8±7.0a 75.2±7.9a 77.9±7.5a t 4.742 8.819 7.606 5.6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体力活动水平比较 实验组体力活动水平(1.68±0.22), 对照组体力活动水平(1.43±0.27);实验组体力活动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5, P=0.000<0.05)。

2.3 两组肌力水平比较 实验组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力水平比较(n)

3 讨论

新型康复训练策略在改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肌力和心肺功能, 并显示出更好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7]。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案相比, 新型康复训练策略可能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主观感受, 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和参与康复训练, 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患者可以在模拟的厨房环境中学习如何准备和享用健康的食物, 这种情境模式学习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8]。此外, 新型康复训练策略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智能设备可以帮助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量, 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计划, 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可以增强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康复训练。另外, 肠道微生物组的调整也成为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康复的新方向[9]。研究表明, 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 从而改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 如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可以帮助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缓解炎症反应, 改善患者的病情, 这种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改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10]。远程医疗也成为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康复的新趋势,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 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11,12]。这种远程医疗的方式可以避免患者因病情加重而住院治疗, 节省医疗资源, 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相比传统康复训练方法, 新型康复训练策略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优势, 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具有更好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新型康复训练策略在不同类型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 并优化其实施方式和训练计划, 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猜你喜欢
体力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人类的收留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