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对策

2024-04-06 15:22
黑龙江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就业观薪资职业

周 萍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会对其就业情况产生直接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文献收集法等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调研,找出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能够有效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突出,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1 大学生就业观基本情况

1.1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基本认知

大学生对自身就读的高校及其专业的满意度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超半数学生对自身就读的高校及其专业的满意度较高,30%左右的学生选择一般满意,不太满意的学生仅占10%左右。

图1 大学生对自身就读的高校及其专业的满意度Fig.1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universities and majors

大学生对就业时用人单位看中的因素及就业遇到的困难详见表1。

表1 用人单位看中的因素及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多选)Tab.1 Factors considered by employer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employment(multiple choices)

大学生对就业时薪资的要求如图2所示,多数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薪资要求在3000~7000元,期望薪资在7000元以上的学生占比为10.47%,期望薪资低于3000元的学生仅占2.67%。

图2 大学生期望薪资Fig.2 College students’ expected salary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对自身就读的高校及其专业较为满意,但对未来的就业前景较为迷茫,49.67%的学生认为就业环境不公平,自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与3000~7000元工资相匹配,但却因院校竞争力不足、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专业局限性大等相关现实因素而无法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定的认知,但认为社会整体就业形势及其自身的就业形势均不容乐观。

1.2 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的预期

大学生对自身适合的工作类型了解程度如图3所示,了解自身适合工作类型的大学生占35.63%,剩余的学生不太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这也是大学生毕业后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其在选择工作时较为迷茫。毕业时,当面临与自己专业不对口但薪资相对较高的工作时,77.8%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尝试,说明大学生就业存在盲目跟风的情况,这也是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3 大学生对自身适合的工作类型的了解程度Fig.3 Degree to which college students know the suitable type of work

1.3 大学生的就业态度

对大学生的就业态度进行调研,发现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毕业后选择及时就业,详见表2,多数学生的就业态度不够明朗且不够积极,毕业后愿意直接就业的学生占42.25%,剩下的学生选择通过居家待业、继续深造等方式延缓就业,7.35%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从就业压力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完全没压力的学生占15.70%,压力非常大的学生占32.47%。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情况看,10.54%的学生从未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其他学生多数只做过一些规划或在校期间上过职业规划课程,有过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仅占2.15%。

表2 大学生的就业态度Tab.2 Employment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从大学生选择工作的影响因素来看,多数学生是从经济收入、发展前景、专业对口与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选择,其中较为重视的仍是经济收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预期较为消极,主要原因是不够了解自身性格及适合的工作类型,更愿意通过考研、考公、考编等方式来逃避就业。

1.4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方向

多数学生选择工作时更加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及满足社会需求,此外,还有维持生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等。从就业地区的选择来看,多数学生更愿意选择沿海城市、地级市及内地省会城市,还有部分学生愿意选择直辖市,只有少数学生愿意选择县城和农村乡镇,说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方向更多是基于自身需求。详见表3。

表3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方向(多选)Tab.3 Employment op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multiple choices)

2 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原因

社会形势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平均薪资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大学生难以合理确定最终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城市。相关部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并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制定并出台了诸多的保障措施,但一些用人单位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1],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网络信息获取渠道的不断拓宽,大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获取相关就业信息,但大学生本身缺乏社会经验,其判断能力不够,一定程度上会受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

2.2 家庭原因

相比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已经变短,但家庭环境仍是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个体的性格发展与形成会受到其童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的压力不大,会更多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社会形势选择工作,而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大学生则更希望选择薪资待遇较高的工作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2]。

2.3 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实力、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观念等方面。自身实力较强的大学生就业观相对较成熟,自身实力有限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会受到一些限制。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在毕业选择工作时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但多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为薄弱。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数量占比较少,说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不足,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3 优化大学生就业观的建议

3.1 社会方面

想要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优化社会环境至关重要,如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等。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应完善用人制度。近年,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措施来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但部分用人单位在实际招聘过程中落实不到位,需要社会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监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态度。相比乡镇和农村来说,大学生更愿意去沿海城市及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城市[3]发展,社会舆论应形成正确的导向,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这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主要方式之一。

3.2 高校方面

高校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高校的重要职责[4],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将其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工作,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丰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基于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入企实习或邀请企业来校讲座,通过组织校园招聘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与行业动态,增加对企业的认知与了解,提前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担负起为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的社会责任[5]。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自信心与适应能力,更好地面对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应加强法律法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通过开设法律法规课程、组织政策宣传活动、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增强其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3.3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就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责任,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承担责任。家长可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孩子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及要求,引导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实践能力与职业道德,积累经验和人脉,了解职业道德对社会及个人的重要性。孩子选择了相应的工作后,家长应支持孩子的个人决定,引导孩子自主思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人生观。就业压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为其提供情感支持,缓解压力。

3.4 个人方面

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及优势,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掌握求职技巧和面试技巧,灵活制订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盲目追求高薪职业或稳定职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是职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校友会等途径积极拓展人脉资源,关注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大学生要认识到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的方式,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诚信、责任、服务的职业准则。

猜你喜欢
就业观薪资职业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