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2024-04-06 15:27黄桂仙浦昆华
黑龙江科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韧性主观幸福感

黄桂仙,浦昆华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大学生面临诸多压力,由此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范畴,指个体对生活质量全面积极的评价,能够反映个体心理上与生活上的幸福程度,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受外部因素的直接作用与内部因素的间接作用。外部因素包含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外界环境等,内部因素包含心理韧性、自尊等,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2]。

社会支持指个体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从亲人、朋友或团体中获得的主观精神上支持与客观现实帮助,以及个体获得支持后对其使用或利用的程度[3]。相关研究表明,个体从外界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可缓解压力,从而产生幸福感[4]。大学生从朋友、家人及重要他人处获得的社会支持可正向预测其对幸福感的体验程度[5]。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是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缓解消极情绪,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感。

心理韧性指个体在遭受失败、遭遇危险等不良事件时表现出的身心适应能力,是个体主动应对挑战并保持成长的过程[6]。心理韧性能够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水平高的个体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7]。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水平较低的个体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较低,遇到挫折或压力时会体验到较多的消极负性情绪,幸福感与满足感水平较低[8]。高心理韧性水平的个体可通过调节自身来应对压力,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效调节个人情绪,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心理韧性,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在逆境中为个体提供支撑,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让个体能够有效应对问题,表现出心理韧性[9]。探讨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有助于个体提升对自身心理韧性的关注度,并通过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将内部认知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相结合,提升自身主观幸福感水平,对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考察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随机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9%。其中,男生541人,女生646人,大一学生300人,大二学生299人,大三学生296人,大四学生292人。采用SPSS 26.0软件对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通过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研究工具

1.1 社会支持量表

社会支持量表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共10个题项,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三方面,量表的计分方式为10个题项的总分之和,总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10]。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9。

1.2 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以下三个量表:①Ca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用于测量总体幸福感,包含8个情感题项与1个满意度题项,采用七点计分法,总分为两者加权得分,总分越高表明总体幸福感水平越高。②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Life Satisfaction Scale),主要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由5个题项组成,采用七点计分法,总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③Bradburn编制的情感量表(Affect Scales),由10个题项构成,包含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两个维度[11]。这三个量表均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87,0.849与0.673。

1.3 心理韧性量表

心理韧性量表采用Wagnild与Young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共有25个题项,采用七点计分法,1分表示“极不符合”,7分表示“完全符合”,得分120分以下的个体说明其心理韧性较弱,120~145分说明心理韧性强度中等,145分以上说明心理韧性较强[12]。

2 调研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13],结果显示,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共提取出15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第一个因子方差解释总方差的变异量为14.43%,低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差异性统计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韧性在地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在家庭经济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大学生的心理韧性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困难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大学生。大学生心理韧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四年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详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mental resili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表2 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Tab.2 Result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ve analysis

2.3 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三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01,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53,P<0.01),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86,P<0.01)。

2.4 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心理韧性为中介变量进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采用Hayes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进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分析,采用Bootstrap方法确定调节效应的显著性,对数据进行重复随机构造5000个样本进行参数估计[14、15]。结果表明,自变量社会支持对因变量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显著,说明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83,P<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204,0.361]。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存在显著影响 (β=0.819,P<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640,0.997]。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β=0.063,P<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038,0.087]。详见表3。

表3 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Tab.3 Test results of the mediation effect model of mental resilience

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心理韧性在模型中的中介作用发现,间接效应值为0.052,95%的置信区间为[0.026,0.079],不包含0,说明间接效应成立,心理韧性在模型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控制中介变量心理韧性后,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显著,95%的置信区间为[0.151,0.312],不包含0,故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方程模型成立,部分中介效应为0.052,占总效应的18.57%。详见表4。

3 讨论

3.1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韧性在地域与家庭经济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心理韧性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困难的大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6]。其原因可能是农村大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困难的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故其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较低。心理韧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大四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成长,心理韧性水平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家庭经济条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的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物质支持,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3.2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心理韧性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7]。社会支持可减缓压力带来的不良与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的社交需要与情感需要,进而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18]。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从而能够增强对主观幸福感的体验[19]。心理韧性水平高的个体能更好地处理遇到的挫折与困难,能够体验到更多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心理韧性水平低的个体面对压力与刺激事件时,体验到更多消极情绪,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20]。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程度越高。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3.3 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社会支持水平不仅对主观幸福感水平产生直接的外部影响,还会通过心理韧性水平产生间接的内在影响。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都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可通过心理韧性内部因素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提升心理韧性水平,可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韧性主观幸福感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