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4-15 08:00董佳勇连三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造影剂肺动脉低剂量

董佳勇 连三平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属于一种急危重症,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血栓栓塞等,病死率较高,快速、准确诊断PE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目前影像学方法为诊断PE的主要手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DSA属于创伤性检查,无法在临床实践中大范围开展[1]。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凭借快速、方便及无创等优点,已成为筛查PE的常用检查方法[2]。近年来随着肺动脉CTA成像的不断应用,肺动脉CTA成像存在的对比剂肾毒性及辐射损伤问题引起了患者及医师的关注[3]。故在保障CTA检查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减少辐射损伤及对比剂肾毒性[4]。鉴于此,本研究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剂量造影剂检查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治疗的疑为PE患者68例。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依从性较高,可遵医嘱进行呼吸配合,完成CTA检查。(3)肝、肾功能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肺部疾病。(2)对碘对比剂过敏。(3)妊娠、哺乳期女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0~75岁,平均(52.06±5.21)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1~27.7 kg/m2,平均(22.71±1.34)kg/m2;受教育年限1~16年,平均(10.85±1.43)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75岁,平均(51.97±5.09)岁;BMI 18.0~27.9 kg/m2,平均(22.68±1.30)kg/m2;受教育年限0~17年,平均(11.13±1.39)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指导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放松并进行呼吸配合,针对无法进行屏气患者,告知其需要尽可能平静呼吸;同时向患者讲述造影剂注射正常反应及检查相关风险,若检查过程中患者感到不适,及时终止检查。

1.2.2 64 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

2组均进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机(GE公司,型号:Optima CT660),扫描范围:由肺底至肺尖,扫描方向:头侧至足侧,扫描参数:自动管电流150~400 mA,噪声指数11.57,扫描层厚5 mm,次级重建层厚0.625 mm,转速0.5 s,螺距1.375︰1,探测器宽度40 mm。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造影剂检查,管电压120 kV,将80 mL碘佛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30,规格:100 mL︰67.8 g(每1 mL含320 mg碘)],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速率经肘前静脉注入。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管电压80 kV,将20~30 mL碘佛醇溶于4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速率经肘前静脉注入。检查过程中患者尽量屏气,于肺动脉干水平上下2 cm上腔静脉内追踪扫描,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进行测量,并向工作站传输扫描数据进行肺动脉重建,主要包括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影及容积成像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肺血管强化CT值,包括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2)比较2组图像质量,采用5级评分法[5]评估,其中1~2分为不符合诊断要求,3~5分为符合诊断要求。(3)比较2组图像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es index,CTDIvol)。(4)不良反应:包括肾损害、荨麻疹、感觉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2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肺动脉主干(HU)左肺动脉(HU)右肺动脉(HU)图像质量评分(分)对照组(n=34)418.49±62.27410.91±57.16412.83±58.903.91±0.35观察组(n=34)433.76±64.61428.63±59.45429.15±60.233.84±0.33 t值0.9921.2531.1300.849 P值0.3250.2150.2630.399

2.2 2组SNR、CNR及DLP、CTDIvol比较

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的DLP、CTDIvo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SNR、CNR及DLP、CTDIvol比较(±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SNR、CNR及DLP、CTDIvol比较(±s)

组别SNRCNRDLP(mGy·cm)CTDIvol(mGy)对照组(n=34)32.75±5.0937.11±8.67286.52±64.108.74±2.05观察组(n=34)31.96±4.7436.59±8.21173.97±31.296.07±1.38 t值0.6620.2549.2016.300 P值0.5100.800< 0.001< 0.001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PE临床表现复杂、隐匿且多样,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气短及胸痛症状,甚至无临床表现,故极易发生漏诊,临床上诊断PE难度较大。DSA是诊断PE“金标准”,能够对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情况进行观察,但DSA属于有创检查、并发症多且费用高,患者接受度较低[6]。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CT凭借可用性高、扫描快速及准确性高等优点,能够反映病灶及血流灌注,已成为诊断PE的重要方法[7]。

CTA作为评估血管疾病常用的无创成像技术,CTA用于PE中具有扫描速度快、一次检查能够完整显示肺动脉血管及周围组织病变,同时后处理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建能够多方向、多角度显示血管,进而能够更为全面分析病变血管,可对肺动脉进行观察,测量病变、筛查无症状血管病变[8-9]。CTA检查PE过程中为了得到血管强化,需要注射一定量的对比剂,目前CTA检查中造影剂常规剂量一般为90 mL左右[10-11]。目前含碘非离子型对比剂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对比剂,含碘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应用能够减少或减轻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但大剂量团注仍会对患者的心、肾器官造成损害,特别是对比剂肾病[12-13]。故如何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造影剂剂量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CT辐射剂量评估常用的参数有CTDIvol、DLP,其中CTDIvol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辐射剂量参数,但CTDIvol仅是简单表示有多少辐射射向患者,并不能量化特定患者接受多少辐射;DLP代表的是CT检查整体辐射量,DLP=扫描长度×CTDIvol,可直接从CT控制台上的剂量表中读取,故通过评估CTDIvol、DLP等辐射剂量参数可反映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中辐射剂量[14-15]。本研究观察64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的DLP、CTDIvo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2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SNR、CNR比较相近。说明采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取得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相当,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但与常规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相比,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能够减少辐射剂量与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检查安全性。

黄嘉成等[16]研究中指出,64排螺旋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或正常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效果无明显差异,但64排螺旋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中不良反应少,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符。64排螺旋CT具有时间、空间分辨率高及扫描快速等特点,扫描时间短,造影剂峰值维持时间缩短,造影剂用量减少,故采用低剂量的造影剂即可满足诊断需求[17-18]。同时肺动脉系统容量相对较少,若造影剂剂量较大会滞留在右心系统、上腔静脉,导致硬化伪影的出现,影响诊断结果准确性[19]。目前在PE诊断领域,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技术受到了患者及医师的关注,本次研究中得出采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可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外,还可减少辐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为临床上PE的诊断或排除提供参考,为PE患者诊断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依据。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1)仅纳入68例疑为PE患者,2组样本量较少,故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2)观察指标中图像质量评分的评估存在主观性。(3)本次研究中纳入患者的BMI均<28 kg/m2,针对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成像用于肥胖患者中的临床实践尚不清晰,故仍有待后续针对肥胖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并通过增加样本量及更多客观指标进行分析,以获得最佳的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检查中造影剂剂量。但相信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完善,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技术会不断向着安全、高效方向发展,进而可为PE诊断提供确切的影像信息。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中采用低剂量造影剂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肺动脉CTA检查能够减少辐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造影剂肺动脉低剂量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