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贴处方改进前后制备方法和临床效果观察

2024-04-15 08:00吴显珍卢春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药粉主要症状神阙穴

吴显珍 卢春茜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便秘的治疗方法有改变饮食结构、适度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精神心理认知疗法、手法推拿按摩和内服、外用药物等,通过神阙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即是其中的方法之一。穴位贴敷是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较常用的一种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自制的通便贴即是其中一种。该品种在临床治疗便秘过程中,出现了腹痛、腹胀、恶心、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病例,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该处方进行了改进,调整药味,形成了通便贴1号处方。笔者统计了这2种穴位贴改进前后病例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用来评价改进后的通便1号穴位贴的综合治疗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使用通便贴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使用通便贴1号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诊断标准参照《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难下或粪质不干但排便困难。辨证分型如下,热积秘主症:(1)大便干结。(2)腹胀或腹痛。次症:(1)口干。(2)口臭。(3)面赤。(4)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气滞秘主症:(1)排便不爽。(2)腹胀。次症:(1)肠鸣。(2)胸胁满闷。(3)呃逆或矢气频。舌脉:舌暗红、苔薄,脉弦。证候诊断:主症2项,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纳入标准:符合以上便秘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者。(2)腹部有皮疹、皮损,全身严重皮肤疾病及皮肤易过敏者。(3)伴有可能影响疗效观测及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5~65岁,平均(36.6±5.4)岁;便秘患病时间2~7年,平均(4.1±1.2)年。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5~65岁,平均(36.5±5.5)岁;便秘患病时间2~7年,平均(4.0±1.3)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体现了《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临床参考。

1.2 方法

对照组通便贴的制作方式:处方及用药比例,生大黄∶木香 :砂仁为3 ∶4 ∶3。以上3味饮片,晒干或低温烘干,分别粉碎,过100目筛,细粉平铺于用75%乙醇擦拭后的不锈钢托盘中,厚度不超过0.5 cm,紫外线照射30 min,装袋密封备用。根据临床患者处方,分别称取以上3味饮片细粉,混合均匀。另按比例称取黄凡士林,置于清洗干净的坩埚中,加热至沸腾,晾至65~75 ℃,缓慢加入上述细粉,边加边搅拌。药粉全部加入后,搅拌均匀,晾凉至室温,分摊于膏药布托上,备用。本穴位贴药膏呈棕褐色半固体,色泽均匀一致,无花纹与色斑;每贴4 g左右,药膏内无空心。

观察组通便贴制作方法:处方及用药比例,生决明子∶枳实∶木香∶砂仁∶厚朴为6∶6∶4∶1∶2。制备方法同对照组。药膏呈浅褐色半固体,色泽均匀一致,无花纹与色斑;每贴4 g左右,药膏内无空心。

前述2种方法制作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穴位贴用法相同,均外敷于神阙穴,1次/d, 4 ~ 6 h/次,疗程7 d。如有皮肤瘙痒、发红或腹痛难以忍受者,即刻取下穴位贴,采用其他方法治疗便秘。

1.3 观察指标

1.3.1 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评分标准参照《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包括: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率、腹胀。依据程度不同,分为0~3分,总分18分。

1.3.2 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参照《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共4级。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3.3 2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胀、恶心、皮肤过敏等症状。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2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D值对照组(n=49)11.00±2.524.12±2.606.88±2.86观察组(n=45)10.40±2.443.82±2.536.58±2.92 t值1.1710.5680.503 P值0.2450.5720.616

2.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便秘在日常生活当中较为常见,而一旦经常发生,那么则会对胃肠道引起负面效果,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典型症状为患者排便困难、排便不完全、排便次数减少。虽然患者体内无结构异常、代谢紊乱或器官损伤,但发病率高,易复发,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而中医的理念也逐渐被运用到临床的治疗当中。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相应药物,制作成为细粉,用水、米醋、黄酒、姜汁、植物油、蜂蜜、凡士林等介质调制成糊状、膏状等半固体,贴敷于穴位或患处,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穴位敷贴作为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其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刺激强度温和,患者易接受,可使药物直达病所,且能够发挥整体调节作用[4]。它具有简单方便、效果明显、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特点。穴位贴敷疗法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另一方面通过透皮吸收,使用药部位药物浓度明显增高,发挥双重刺激穴位的作用。同时,杨淑慧等[5]认为吸收的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穴位,传输于经络、脏腑,发挥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药物经过皮肤直接入血,可以避免肝首过效应和保护胃肠道,防止因口服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6]。同时还可避免药物有效成分被各种酶类和消化液破坏。

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多以任脉腧穴神阙为主要贴敷部位,“神阙”又名脐。中医学认为,神阙穴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根本,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严建英等[7]认为神阙穴是任脉主穴,可调节十二正经气血以及周身经气,具有健运脾胃、化塞除积之功。周如意等[8]认为,神阙穴为任脉上的一个重要腧穴,而任、督、冲三脉为“一源三歧”,任脉、督脉、冲脉、带脉脉气相通,因此脐部直接或间接联系任脉、督脉、冲脉、带脉,进而连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内外表里,调节全身经脉气血。金美娟等[9]认为,神阙穴一穴系全身,通过经脉系统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人体各种功能,故而有脐通百脉、主治百病之说。高树中等[10]认为脐疗作用机制:脐下为元气聚集的地方,用敷药、艾灸、隔药灸、隔盐灸、按摩等方法对脐进行刺激,可以直接激发元气,元气以三焦为通道,布散全身,全面地促进和调控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从而直接或间接的调节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脐部表皮较薄,分布有丰富的血管与神经,并且无皮下脂肪,药物易于渗透吸收。药物通过肚脐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不经过脾胃吸收,不受脾胃功能和肝脏首过作用影响。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引起结肠病变、脱肛、肛裂、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直肠癌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病位在肠,与肺、脾、胃、 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外邪犯胃、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热结、寒凝、气滞、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发为便秘[11]。此外,还与地域、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有关。

通便贴中生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又因其苦寒沉降,泻热作用也较强,因此是治疗实热积滞便秘、发热烦燥、脘腹胀满等症的要药。木香辛香温通,苦燥而降,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气滞;砂仁气芳香,辛散温通,归脾胃经,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二药行气化滞,芳香温通,既可助大黄泻下攻积,又可缓和大黄苦寒之性。三药配伍,共奏行气泻下通便之功,用于实证便秘。然而在临床使用中,因大黄寒性过偏,攻伐太过,部分病例出现了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白亚亚等[12]等认为现代研究表明,大多苦寒中药可伤胃(如大黄、黄连),出现泄泻、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且与其药物的“寒性”过偏有关;因而改进了临床处方,将苦寒的大黄换为甘苦咸微寒的生决明子,入大肠经而清热润肠通便,同时加枳实破气消痞散结、厚朴下气宽中导滞,与木香、砂仁共同助增决明子消积导滞,清热通便,诸药合用,用于积滞内停的实证便秘。现代研究证明,决明子的泻下作用得到肯定。李金金等[13]对决明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总结,认为决明子蒽醌类成分是调节肠道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且多糖和纤维素具有一定的润肠通便作用。蒽醌类成分和多糖、纤维素成分合用时通便效果最佳。决明子(生品)石油醚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在各项指标上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这2个部分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14]。

穴位贴敷制备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几个重要环节,才能保证药效。(1)粉碎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中药饮片性质不同,宜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用以保证药粉的粒度。药粉粒度不宜过粗,一般应参照《中国药典》[15]散剂粒度要求:中药局部用散剂,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本篇中的穴位贴参照软膏剂要求,不得检出大于180 μm的粒子,过6号筛),否则,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释放,同时贴敷后患者可能感受较差,甚至引起过敏反应。(2)混溶加药粉时凡士林的温度一定要控制恰当,温度过高,则药粉易糊化而失去原有的药效,影响治疗效果;过低则黏稠性增加,搅拌困难,不易混合均匀。加入药粉过程中,如果温度过低,无法搅拌,可水浴加热,但需控制混合药膏温度不超过75 ℃为宜。(3)混合均匀,不同饮片的药粉加入基质前要混合均匀,混合药粉加入基质要混合均匀,药膏应色泽均匀一致,无花纹与色斑,内无干粉,无不含药粉的凡士林。(4)凡士林一定要加热至沸腾,并保持5~10 min,这样可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利于药膏保存。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2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改进后的处方疗效没有降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进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改进后的通便1号处方与原处方通便贴,在疗效没有降低的前提下,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了用药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便秘治疗的综合效益。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纳入病例较少,对患者的研究尚不充分,没有深入探讨的通便1号处方的效用机制,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药粉主要症状神阙穴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预处理温度对碱性药芯焊丝药粉流动性及均匀性的影响
巧称质量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敷贴神阙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胶囊里的药粉不可倒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