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监测分析

2024-04-15 08:00白兰刘颖苏百慧邵梦云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埃希菌大肠类别

白兰 刘颖 苏百慧 邵梦云

作者单位:赤峰市医院感染控制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大范围应用,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耐药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加强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疗能力建设,是医疗机构防控耐药菌感染传播的重要内容[1]。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和传播,不仅导致患者痛苦增加、病死率上升,同时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2]。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公布的数据提示,不同级别的医院患者群体不同,细菌的耐药性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为了进一步分析赤峰市医院多重耐药菌在不同科室、不同性别及不同感染类型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现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监测报告进行整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赤峰市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监测的多重耐药菌作为分析数据。

1.2 多重耐药菌定义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1.3 MDRO的判断标准

参照《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1]。所有的培养结果由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进行审核、判定,并将结果标记于检验报告单中。

1.4 MDRO监测方法

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每日审核药敏结果,在系统中进行标记,感控科每日通过系统查看数据,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并督促科室下达接触隔离医嘱,落实各项隔离措施。同时感控科会及时下临床进行现场督导,查看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1.5 医院感染诊断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所有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进行诊断,感控科专人负责审核,如发现疑问将会及时与临床主管医生进行沟通,共同探讨、研究确定感染类型。

1.6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MDRO数据,按科室、性别、感染类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种类别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文中监测的多重耐药菌类别体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要求的执行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文章中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采用n表示,整理为行×列表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科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将各个科室按照科室性质分成内科科室、外科科室和重症科室(剔除儿科、新生儿科病例),并将耐药菌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结果显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检出多重耐药菌883例,其中检出最多的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类细菌,占31.37%,检出多重耐药菌最多的科室为重症科室,占43.83%。内科病房、外科病房检出最多的均为ESBLs类细菌,分别为103例和82例;其次为大肠埃希菌(ESBLs-)和屎肠球菌;而重症科室主要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为主,共检出194例,其次为ESBLs类细菌和大肠埃希菌(ESBLs-)。不同类别科室多重耐药菌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448,P< 0.001)。各类别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分布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类别科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例)

2.2 不同性别人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将所收集的数据按性别进行分组,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男性人群中共检出的多重耐药菌524例,占59.34%,其中主要以CR-AB为主,共181例,其次为ESBLs类细菌和屎肠球菌;女性中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59例,占40.66%,其中最多的为ESBLs类细菌,共131例,其次为大肠埃希菌(ESBLs-)和CR-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94,P< 0.001),提示不同性别人群多重耐药菌分布不同,2组人群多重耐药菌分布的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人群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例)

2.3 不同感染类型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

将所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按照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进行分类,其中院内感染532例,社区感染351例。院内感染中主要以CR-AB为主,共检出194例,其次分别为ESBLs类细菌和屎肠球菌;而社区感染中主要以ESBLs类细菌为主,共151例,其次分别为CR-AB和为大肠埃希菌(ESBL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61,P<0.001),提示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分布不同,见表3。

表3 不同感染类型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各种有创操作技术的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不严格、医务人员对MDRO感染防控意识薄弱都是MDRO感染增加的原因[5]。多重耐药菌感染不仅给患者带生理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使临床上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导致感染无法控制,危及患者生命;另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暴发,可造成严重的医疗后果[6]。了解临床MDRO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是控制和减少临床MDRO的重要环节[7]。本研究中,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共检出多重耐药菌883例,其中检出最多的菌为ESBLs类细菌,检出菌最多的科室为重症类科室,这与多项研究报道一致[8-9];但关于不同科室中各类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重点对不同类别科室耐药菌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科室中分布最多的耐药菌为CR-AB,而内科科室和外科科室中则以ESBLs类细菌为主。CR-AB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对现代医学构成最大威胁的耐药菌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流行[10]。其容易在呼吸道、皮肤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定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软组织感染、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等严重感染有关[11];而重症类科室患者病情重,侵入性操作多,可能与其CR-AB占比高有关。ESBLs类细菌主要由肠杆菌科产生,其主要代表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研究报道,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主要以外科为主,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科室则以内科为主[12]。本研究中亦表明内科病房和外科病房均以ESBLs占比最多,但关于此类耐药菌更细致的科室分布情况仍需进一步收集数据,深入分析。

各类多重耐药菌不仅科室分布不同,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亦有其特点。多项研究报道,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多重耐药菌株多分离自55岁以上男性人群[13]。女性尿路感染及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的耐药菌主要以ESBLs类细菌[14-15]。本研究中亦发现,2021—2022年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中,男性患者以CR-AB占比最多,而女性则以ESBLs类细菌为主,但呈现此分布特点的原因仍需继续收集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新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多,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医疗技术的复杂性、患者的复杂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等诸多因素导致医院感染防控问题愈显突出[16]。MDRO作为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了解耐药菌分布情况,进而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7]。本研究显示,院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以CR-AB占比最高,而社区感染则以ESBLs类细菌最多。目前已有研究报道,气管插管操作、3个月住院史、导尿操作、深静脉置管操作及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CR-AB的治病特点,这可能是导致院内感染中CR-AB占比高的原因[18]。社区获得性感染是患者非医院形成的感染病症,它指在患者尚未入院治疗前就已经存在感染潜伏期[19]。有研究选取132例社会获得性尿路感染患者,而分泌ESBLs大肠埃希菌的患者有65例,占比高达49.24%[20]。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近,但具体的标本类型、感染部位仍需进一步收集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在不同类别科室、不同性别人群及不同感染类别之间的分布有着明显的不同。多重耐药菌不仅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社区感染中检出也较多。所以应该双面预防,一方面在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加强日常监测,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管理,及时对耐药患者采取规范的隔离控制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应在社区中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知晓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知晓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性,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埃希菌大肠类别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服务类别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大口喝水促排便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论类别股东会
大肠俞穴调理肠胃大肠俞 通络调水止病痛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
珠海地区妇幼保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基因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