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0 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4-16 02:28杨新蕾韦效松姜苏苏景斐
山东医药 2024年10期
关键词:癌灶甲状腺癌颈部

杨新蕾,韦效松,姜苏苏,景斐

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21

在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类型[1]。这一类型多数分化良好,远处转移及复发率均较低,预后较好,然而仍有部分亚型分化不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当下主流研究认为CLNM 对长期生存率无影响,但也有报道表明,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甲状腺协会认为,CLNM 是甲状腺癌进展及复发的危险因素,与肿瘤预后相关[2]。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处于疾病早期,通常不易触及异常肿大的淋巴结,术前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肿大的淋巴结,称之为cN0期,但此类患者仍有可能在术后被证实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称之为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3]。尽管PTC患者10年存活率高,且预后良好,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WADA等[4]报道,中央区淋巴结的隐匿性转移率高达61%。如果单纯以超声检查评估术前是否存在临床淋巴结转移,往往会导致高漏诊率,如因漏诊率高导致治疗延迟,会增加死亡风险[5]。近年来诸多学者认为,当患者出现CLNM时必须积极接受颈部淋巴结清扫,而未出现时则不推荐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或选择消融术消除局部癌灶[6]。术前无创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判定有限,为更加准确预测CLNM 的发生,评估PTC 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确定手术清扫的范围,同时避免过度治疗。2022 年5 月—2023年7月,我们对PTC患者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山东省立医院2021 年6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321 例PTC 患者。纳入标准:①首次诊断为PTC,影像学检查未见肿大淋巴结,定义为cN0期;②于本院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次全切/全切+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有/无其他区域淋巴结清扫);③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④已行结节穿刺BRAF 基因检测;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审查标准(省医伦批第SWYX:NO.2022-243)。321例PTC患者中,男77例、女244例,年龄20~71(44.91 ± 10.86)岁。BRAF V600E基因突变285例,未突变36例;肿瘤直径0.2~3.8 cm。合并桥本性甲状腺炎83例,未合并桥本性甲状腺炎238例,均不合并其他内分泌相关疾病。对321例入组患者,根据是否侵及颈部淋巴结进行分组,未侵及淋巴结组225例,侵及淋巴结组96例。患者均已接受甲状腺结节穿刺术,行细胞病理分析及BRAF基因检测,随后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行甲状腺手术,取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1.2 PTC 患者隐匿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收集临床资料。术前2 周内均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记录多个超声表象,包括癌灶回声、形态、纵横比、边缘,是否紧邻被膜,是否存在点灶块状强回声,癌灶个数,以及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等。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定义为TGAb>115 IU/mL和/或TPOAb>34 IU/mL。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CR)公布了甲状腺TI-RADS分级标准,分别对结节成分、回声、形状、边界、钙化打分,TI-RADS具体评分标准:囊性或几乎囊性0分,海绵样0分,囊实混合性1分,实性或几乎为实性2分;无回声0分,高回声或等回声1分,低回声2分,极低回声3分;纵横比<1为0分,纵横比>1为3分;边缘光滑0分,边缘模糊1分,分叶或不规则2分,向甲状腺外延伸3分;无强回声或大彗尾0分,粗钙化1分,周围型钙化2分,点状强回声3分。多因素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和RStudio4.2.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以M(P25,P75)表示,比较行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对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连续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其最佳截断值。采用相加模型分析BRAF 基因-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调整因素为年龄、癌灶直径、HDL-C 水平、ACR TI-RADS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N0 期PTC 未侵及颈部淋巴结与侵及颈部淋巴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未侵及颈部淋巴结与侵及颈部淋巴结者性别、年龄、BRAF 基因型、癌灶直径、HDL-C 水平、ACR TI-RADS 评分(甲状腺钙化灶是指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了密度增高的钙化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cN0期PTC未侵及颈部淋巴结与侵及颈部淋巴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影响cN0 期PTC 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性别、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是否紧邻被膜、单发/多发、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癌胚抗原(CEA)、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45岁(OR=2.057,P<0.05)、BRAF基因型(OR=3.060,P<0.05)、结节直径大(OR=4.340,P<0.05)、ACR TI-RADS 评分高(OR=1.241,P<0.05)、结节内有钙化灶(OR=2.596,P<0.05)是发生隐匿性CLNM 的危险因素,高水平HDL-C(OR=0.397,P<0.05)是发生CLNM 的保护因素。见表2(OSID 码图1)。对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连续变量:癌灶直径、ACR-RADS评分、HDL-C,分别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灶直径、ACR-RADS评分、HDL-C水平对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85 cm、7.5分、1.325 mmol/L。说明当癌灶直径>0.85 cm,ACR-RADS 评分≥8 分,HDL-C<1.325 mmol/L时,提示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见OSID码图2。

表2 影响cN0期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BRAF 基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 根据年龄、癌灶直径、HDL-C 水平、ACR-RADS 评分进行调整,构建BRAF 基因型与其余因素的相加交互模型,RERI(相互作用导致的相对过度风险)>0、AP(归因于相互作用的比例)>0、S(协同指数)>1 表示存在相加相互作用。结果显示,RERI=1.889、AP=0.121、S=1.148,BRAF 基因与癌灶直径存在协同交互效应。当癌灶直径<1 cm 时,BRAF 突变发生CLNM 的风险增加3.591(1.022~12.699,P<0.05),当癌灶直径≥1 cm 时,BRAF 突变发生CLNM 的风险由11.141(1.059~117.428,P<0.05)提高到15.646(4.031~60.703,P<0.05)。而性别、纵横比、单/多发等因素对结局的效应则不受BRAF基因型影响。

3 讨论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科研界对甲状腺癌预后的研究逐渐增多,基因、年龄、超声表象、血脂、甲状腺自身抗体成为局部转移及生存期的预测因素[7]。即使当前多数研究表明,N1 期患者与N0期患者在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新治疗方向也倾向于降低治疗积极性,但也有研究表明N1 期患者会降低长期生存率,增加复发率[8]。基于降低漏诊率,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本研究指出了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就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尽可能干预肿瘤进展。

本研究表明,低龄、结节直径大是发生CLNM 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年龄<45岁,癌灶直径>0.85 cm时更为显著,无论是在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这与目前研究取得的结果一致[9]。除此之外,超声检查也显示出良好的预测价值。美国放射协会指出多种提示恶性肿瘤的超声表象,如癌灶内存在微钙化、纵横比>1、边缘毛躁、形态不规则、结节内极低回声等,并根据此制定了TI-RADS 评分[10]。 本研究结果显示,ACR TI-RADS评分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且以结节内存在钙化更有预测价值。因此,当结节内出现钙化灶时,需引起重视,警惕颈部淋巴结出现癌细胞浸润。

肿瘤界在分子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普遍,常见的相关分子标记物有RAS、PIK3CA、PTEN、p53、ALK和BRAF,但目前仅BRAF(T1799A)的分子检测得到普及。当前已有基础研究表明,BRAF 突变可激活MAPK通路,引起抑癌基因、碘代谢基因的下调和癌基因的上调,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上调、核转录因子NF-κB上调,触发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受体,进而驱动肿瘤的进展和复发,成为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11]。临床工作中,BRAF 基因检测逐渐常规化,大量临床研究证明BRAF 突变会增加淋巴结转移风险,甚至导致高复发率[12]。由此可见,明确结节的BRAF 基因型,有助于评估结节的侵袭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制定合适的术后随访方案。

同时,本研究表明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是CLNM 的危险因素,以HDL-C<1.325 mmol/L最为明显,这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的人群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3-14],低水平HDL-C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15]。虽然没有大规模队列研究表明HDL 与预后的相关性,但有研究表明,高水平HDL-C 会降低肿瘤的侵袭性[16]。由于HDL-C 的主要蛋白质成分是载脂蛋白A-I(ApoA-I),它可通过抗炎作用调节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生长。而且HDL-C含有一种抗氧化酶-PON,可通过抗氧化应激作用来抑制肿瘤发生,与ApoA-I 共同起到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17]。同时有研究表明,脂蛋白代谢稳态失调是导致内分泌相关癌症进展的关键因素,甚至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期限[18]。因此,可以推测低水平的HDL-C可能会提高甲状腺癌的侵袭性,增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有研究表明,改善胆固醇代谢的药物会延缓内分泌相关癌症的进展[19],说明甲状腺癌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如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控制疾病进展。因为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所以HDL-C 与癌症进展的相关性是两种现象的偶然重叠,还是由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所导致,需进一步临床试验验证。

基因和外界因素的交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遗传因素与特定的外界因素相结合,能针对性的评估肿瘤的进展情况。综合分析肿瘤易感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干预肿瘤的进展非常重要[20]。所谓交互作用就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暴露因素同时存在,所致的效应不等于它们单个作用相联合的效应。当研究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时,说明各暴露因素的作用不是独立的,一个因素水平改变,与它有交互作用因素的效应也发生改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BRAF 基因型与结节直径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BRAF 突变会明显增加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但对不同癌灶直径患者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相较于直径≥1 cm 的PTC 患者,微小癌患者(直径<1 cm)BRAF 突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更大。因此,即使国外有些治疗策略倾向于避免积极治疗,不建议增加低风险人群(例如微小癌人群)的筛查频次[21],但根据本研究结果,仍建议对微小癌患者行BRAF 基因检测,若为野生型,可适当降低筛查频次;若为突变型,则要提高其主动检测的积极性,定期监测颈部淋巴结的进展情况[2,22]。由于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仅能显示出BRAF突变会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而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具体机制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明。本研究发现,当PTC患者合并BRAF突变型、年龄≤45 岁、HDL-C<1.325 mmol/L、ACR TI-RADS≥8 分时,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加。对于术前检查未发现淋巴结侵及,但合并多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提高其长期主动监测的积极性,建议定期复查,预防肿瘤复发及局部转移的出现。

近年来,消融术逐渐兴起,在肝脏恶性肿瘤领域已日趋成熟。美国甲状腺协会也提出避免过度治疗的理论,推荐对PTC患者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推翻之前对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建议,消融术有望成为部分PTC患者的替代治疗措施[22]。有研究表明,甲状腺微小癌(PTMC)最新替代治疗方案为射频消融术,这与微小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相关[23]。本研究发现,年龄>45 岁、BRAF 野生型、癌灶直径<0.85 cm、TI-RADS 评分≤7 分、HDL-C>1.325 mmol/L是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这一类人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小,术后潜在复发率低,积极的监测可作为此类低风险患者的一种替代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希望接受终生监测,部分患者可能希望以微创的方式治疗原发疾病[24]。除主动检测外,热消融术或许是一个合理的替代选择[25],既达到了相似的治疗效果,又降低了费用及住院时间,还可以缓解患者对传统手术的恐惧,由于对远期复发率及生存率的研究有限,故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

总之,年龄、结节直径、超声表象、HDL-C 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BRAF 突变、低龄、结节直径大、TI-RADS评分高(特别是结节内有钙化灶)、低HDL-C 会增加PTC 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且BRAF 基因在微小癌的人群中发挥更明显作用。当PTC 患者术前判定为临床N0 期时,需结合多种因素,对其进行风险分层,结合患者自身意愿,进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但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对各因素因果关系的判定存在局限性,需要更大队列研究证明推进甲状腺癌进展的危险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而应用于临床,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进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癌灶甲状腺癌颈部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