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劳动中德育可行性探索

2024-04-22 16:47居玥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德育幼儿

居玥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劳动教育和立德树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是道德的源泉所在,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指标,德育是幼儿成长的指路牌,是劳动品质的外显。劳动教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解劳动的真正意义,培养幼儿坚强勇敢、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中实现德育渗透。本文对幼儿劳动中德育可行性展开探索,旨在通过劳动体验进一步深化德育,让幼儿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与进步。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以劳育德是通过劳动汲取德育知识,在劳动中体现个人素质,强调个人真正体验和感受到的事件,促使幼儿收获更多丰富的精神价值。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中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不足,幼儿园阶段是向幼儿渗透德育思想、塑造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教师要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德育建设的思考中,让劳动教育成为幼儿德育成长的“必修课”,真正爱上劳动、快乐劳动,体味付出与收获的喜悦。

一、理解劳动价值,增强德育理念

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对德育有充分的认识,缺乏正确的了解与重视,传统的劳动教育过度重视劳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导致劳动与德育的融合不足,劳动教育与德育内容出现了脱节,教师过度關注德育内容的空洞性和抽象性,与实际的劳动技能相互脱节,使幼儿无法在劳动中体验到德育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传统文化节日都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契机,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可以引入劳动课程,引领幼儿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在劳动中提高幼儿的德育素养。

例如,临近“五一劳动节”,日常生活中幼儿关于“劳动”的话题也多起来,教师开展“劳动大讨论”,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把自己知道的“劳动”分享给小伙伴们。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幼儿对“什么是劳动?爸爸妈妈们在家里怎样劳动?有哪些劳动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讲解关于劳动节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对劳动形成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与他们一起商议如下“我们的劳动计划”:

首先,劳动需要工具。幼儿在教师和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教师针对大班幼儿在摆弄研究劳动工具时的探究兴趣点,引导鼓励他们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拖把、小水桶、工作帽等,不断丰富劳动工具。其次,教师鼓励大班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劳动方法画下来,在“劳动手牵手”大带小活动中给弟弟妹妹做细致讲解,承担起哥哥姐姐的责任,带领着弟弟妹妹感受“劳动是什么?”。再次,教师积极营造劳动氛围,通过“劳动体验日”创造契机,让幼儿实践操作,尝试用小小的手将大大的幼儿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并通过活动后的即时颁奖仪式,让幼儿感受到“劳动就有收获”。最后,体验日结束后,幼儿有很多感想,此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写写画画,进行情感表达。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已经与生活情境深度融合,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真正理解劳动的快乐。教师开展的与劳动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了解不同劳动者对不同行业的贡献。随着对“劳动”一步步地深入了解,幼儿对劳动产生了全新的认识,这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或纪念日,如“植树节”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劳动活动,持续渐进式地让幼儿在生活中劳动、在劳动中感悟生活,真真实实地了解、感受、体验、学会并爱上劳动,懂得劳动的真正含义;不断感受劳动文化、体验劳动辛劳、感悟劳动精神;不断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持之以恒地帮助幼儿萌生热爱劳动的思维,增强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循序渐进的体验中认识到劳动对人们生活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积极向更多的劳动者学习,有效增强幼儿的道德素养。

二、开展种植课程,培养劳动美德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很多家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一味地索取,觉得所需物品能够轻易得来。溺爱让幼儿不懂得什么是珍惜,虽然很多幼儿小时候会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做到,有些幼儿还剩两口饭就不吃了。幼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没有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为了进一步让幼儿了解食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来之不易,幼儿园在种植过程中渗透德育,可以引领幼儿在园内开展种植课程,亲历体验付出与收获,在课程中培养幼儿的美德。

例如,在“唤醒春天,收获美好”种植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做着翻土挖坑下种的劳动,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来挖土。”有的幼儿说:“老师,我要放种子了。”有的幼儿说:“老师,这是我种的,快来看看!”有的幼儿说:“老师,还要浇水呢!”幼儿小心翼翼地把小种子种在了土壤里,期盼着每一颗小种子,快点生根发芽。通过挖土、播种种子、埋土、浇水这几番劳动后,菜地终于完成了,接下来,就静静等着它们发芽长大。

劳动后,幼儿的衣服脏了,脸上也挂满了汗水,但是看着满是收获的种植园,脸上洋溢起了开心的笑容。种植完成后还要进行养护照料种植区的种子,定时浇水、除草、施肥,教师要鼓励幼儿细致观察,用图画的方式持续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发现了种子的明显变化:“快看,我们的小葱又长高了!”“是呀,油麦菜好像也长了不少!”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咦?叶子被虫子吃了个洞。”幼儿难过极了,纷纷开始想办法并向教师和家长求助。大家开动脑筋,向园丁伯伯请教,收集网上除虫方法的视频,成立“除虫小队”,尝试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帮助植物除虫。

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亲身感知每一颗种子生长与成熟的不易及需要付出的辛苦;在激烈地讨论中变得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亲近自然的劳作中学会了努力付出与坚持不懈;在面对困难和挑战中敢于接受失败,更敢于不断试错,不断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在种植活动中一直陪伴在幼儿身边,倾听到了幼儿的心声,看到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感受着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喜悦。看着长势茂盛的菜地,幼儿的成就感满满,更愿意参与“唤醒土地”的其他活动,收获更多美好的未来。

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幼儿懂得尊重生命,形成了责任意识;在分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在观察照料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细致观察、精心照顾,努力思考和积极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在等待植物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幼儿理解了等待和坚持的重要性,这些都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三、引入角色扮演,树立劳动观念

幼儿没有工作体验,不懂得各种职业中的辛苦,因此教师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不同行业的角色感受劳动的意义,在德育的视角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观念,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角色扮演中渗透劳动教育,促使幼儿初步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启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从家庭成员出发,逐渐扩展到四周的社会环境,全面了解社会成员的工作与人们的生活关系,进而进一步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如,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你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工作中会做哪些事情?”等,让幼儿在游戏时进行交流与讨论,对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思考,通过问题的方式引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实际生活,了解不同职业,如在身边经常接触到的快递员、超市的工作人员、理发师、清洁工等,他们都是怎样工作的,每天工作的时间是多长,工作内容都有哪些等,引领幼儿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在游戏中将这些角色充分地再现出来。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体验不同职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懂得劳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教师还可以带幼儿参观环卫工人的一天,了解整洁的环境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引导幼儿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和家里坚持进行垃圾分类。

幼儿时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道德品质形成的初步阶段,劳动教育与德育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发挥综合育人的价值,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启蒙作用;德育与劳动教育的相互融合,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公民意识,让幼儿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四、家园合作共育,彰显德育内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现阶段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宠爱,总是事无巨细地为幼儿“包办”一切,舍不得让幼儿做一点点家务。很多幼儿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缺乏劳动技能,更加缺乏家庭成长过程中的责任感。幼儿天生是非常热爱劳动的,劳动能够让幼儿更加富有活力。我们多给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在家务劳动中提高肢体协调能力、思考能力与认知能力,并从一些小小的家务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独立的人格与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德育的内涵,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阅读自制绘本《乱扔东西的小猫咪》。不少幼儿疑问为什么小猫咪不会收拾,因为以前都是妈妈帮他整理房间,他什么也不做,所以不会自己整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共读、自主阅读、表征、交流、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收纳整理的必要性,养成收纳整理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

例如,组织开展“我是快乐小帮手”活动,每天选出小值日生,帮助老师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如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绘画工具等。万事开头难,不要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要鼓励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要从自我服务开始学习,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学会如何自己系鞋带、穿衣服、叠被子,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让幼儿慢慢习惯并愿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信任,凡是他们自己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初步分类整理的习惯,懂得整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幼儿加以提醒和引导,利用家园合作的力量,共同推选整理小达人,收集奖励积分,换取奖状。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幼儿开展“我是整理小能手”的亲子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自主整理的能力与意识,真正将整理内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提高幼儿劳动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家长还可以带着幼儿一起煮饭烧菜,从打开米缸舀米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并告诉幼儿舀量多少,与幼儿一起洗米,并告诉他们洗米水还可以留着做其他用途。紧接着,从择菜到洗菜,告诉幼儿所吃的菜肴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后才能食用,正确示范方法后有耐心地引导幼儿一起操作。在和家长共同完成美食的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父母每天煮饭燒菜的辛苦,对家人产生感恩之心,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力所能及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劳动,不会随意把家里弄得一团糟、到处丢玩具等。

劳动能够让幼儿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在家园共育中,家务劳动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让幼儿在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中更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从小就喜欢劳动的幼儿,在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也更具优势。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在幼儿的心中传递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引发幼儿对劳动和德育的更深层次思考,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所在。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及心理特征,在德育和劳动教育的渗透下,为幼儿开创更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劳动德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