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024-04-22 15:36陆琴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作文情感

陆琴

古诗词有着丰厚的意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古诗词鉴赏作为特殊的思维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是重要的语文教学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古诗词教学侧重于理解词意句意,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及对古诗词的感悟,致使学生失去提升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践和机会,思维发展受到限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自觉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秉持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对教学思路和方式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一、古诗词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古诗词学习对初中语文写作有着促进作用,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对古诗词鉴赏的功能及作用展开全面、深入研究,了解古诗词鉴赏在语文写作中的运用现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并创新教学策略,积极探寻古诗词鉴赏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融合方式,最大限度开发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以此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

在以往的语文课上,古诗词教学与写作教学并不会同时出现,二者之间存在很深的界限,在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时候,学生通常经由教师的讲授,将重点放在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并不会从写作的角度去进行古诗词鉴赏。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古诗词鉴赏本身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是深度阅读的表现,因此将古诗词鉴赏与语文写作相结合,符合语文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如今,广大教育学者们已初步认识到古诗词鉴赏与语文写作融合的重要性,语文教师结合古诗词教学现状,从已有的教育经验出发,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古诗词中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积极利用休息时间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感悟能力,对古诗词作品进行反复、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素养。但是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教师对古诗词的研究不深入,没能真正发现并挖掘出古诗词鉴赏在语文写作中的作用,導致古诗词鉴赏教学与写作教学不能进行有效整合。其次,古诗词鉴赏很难真正融入写作教学中,多数情况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没有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够明确,再加上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只顾着要求学生积累古诗词中的写法,学习并借鉴于语文写作之中,而没有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品味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风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消化和吸收,缺少深入的体会和感受,无法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难免会抓不住重点。

二、初中古诗词鉴赏与写作结合的意义

(一)提升写作质量

将古诗词鉴赏与初中语文写作相结合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初中生掌握的词汇量还远远不够,个人能力有限,写作时习惯套用模板,写出的作文大同小异,风格不鲜明,往往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成绩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将古诗词鉴赏与语文写作相结合,学生可以先鉴赏教材上的古诗词,再鉴赏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逐渐积累语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推敲,细细品味和琢磨词句的用意。时间一长,学生的知识储备日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升,能将鉴赏古诗词积累的经验融入写作中,写出来的作文生动形象、神采飞扬。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打破了教材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拓宽了学生了解和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在搜集、整理古诗词创作背景资料的时候发现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进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作文质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丰富作品情感

古诗词是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韵律、平仄都是其古典美的具体体现,在诵读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自然得到熏陶和提升。古诗词中还寄托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古诗词鉴赏课注重学生的个人理解和感受,让学生表达独到的观点、想法和见解。

在古诗词鉴赏课上,学生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入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尽情感受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以往学生写的作文立意不深刻,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而经历古诗词鉴赏,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写作的时候发挥其作用,让学生游刃有余地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使写出的作文更富有内涵。

(三)补充完整作文框架

作文框架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建立好作文的框架、构思好写什么,才能确定好行文方向、列好大纲,再用文字内容补充完整。在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理解词意句意,再捕捉诗词整体意境,深入分析并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表达的观点态度等,逐渐掌握作者描写景物、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实际写作中明确写作思路和要点,清楚写什么、如何写,有效提升语文作文的质量。

三、初中古诗词鉴赏与写作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捕捉意境之美,深化对诗句的理解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的相互融合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当中,深入分析、理解古诗词作品,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这种情感又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字魅力的体会,促使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这样一来,当学生在创作与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类似的文章时,就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运用古诗词,使作文蕴藏的情感更加深厚。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探寻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方式,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发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鉴赏与语文写作训练当中。

古诗词饱含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之前先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逸闻轶事,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在语文课上的主体参与性,有效激发其学习古诗词和同教师互动的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写作背景,进而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伴随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渲染古诗词整体氛围,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获得强烈的代入感。

以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歌。因为是在凯旋路上遇到美景,内心受到触动,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下诗歌,用以表达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是对内心胸怀天下的歌颂。作品描写的景色十分壮观恢宏,气象壮阔,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体会到诗歌强劲的用词、语言文字的独特风格。在赏析诗歌之前,教师可以搭配类似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切身体会诗歌带给人的整体氛围。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气氛逐渐活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在古诗词鉴赏中积累的语言经验会让学生受益,诵读古诗词本质上是让学生把握语感,待学生逐渐具备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便能够深化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和运用,为语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情感基调往往是作者情感的大致体现,往往决定着古诗词鉴赏的走向。如果一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则说明这首诗表达的是积极向上的情感,如若情感基调是悲伤的,表达的则往往是孤独、落寞等复杂情绪。在诵读古诗词之后,为抓住整体基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教师可以先以关键词为切入点,与学生一起凝练、分析海水、山岛、草木、秋风等意象的特点,之后将它们联系起来,让学生尝试着描述眼前的画面,深刻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方式,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对写作不感兴趣,教师不妨让他们口头表述自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其展开想象,尽情施展才华,以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诗入文,增添文采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饱读诗书、学有所成的人必然才华横溢,文采是语文写作的必需品,一篇作文是否吸引读者、是否能够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文采如何。但是文采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忽视,再加上学生平时读书少、不爱思考,创作出来的作品犹如流水线上的产物。

古诗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大量文采斐然的古诗词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古诗词鉴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凸显学生的文采。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文采,将文采视为提升写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深入了解初中生的作文之后发现,语言苍白、想象力贫瘠等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魅力缺失,风格单一,无法打动人心,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写作中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文章润色,使文章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好。

以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思乡之诗,作者借助美妙动人的文字内容巧妙地抒发内心的情感,带给人无尽的回味。赏析诗句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分析诗句中动词、量词等的运用特点。作者在这首诗中写道玉笛声散入洛阳城,玉笛声本来应该飘入人的耳畔,然而作者用“散”这个词语更加说明玉笛声的悠远绵长,也从侧面反映出触景生情的必然性。然后,下阕中的“闻折柳”,表示听到远方传来的《折柳曲》,而非折下柳树枝的意思,这里的“折柳”与“闻”相互照应,暗指一种离别思绪,是一种象征的表现形式。通过古诗词鉴赏,学生不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写作时便可以打开思路,思考并探寻另外的词组搭配方式,使写出的文章更加富有文采。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一本读书笔记,将印象深刻的诗句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积累大量优秀诗句。最后,教材內容有限,学生无法积累到更多语言知识与经验,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选取古诗词鉴赏作品。例如,选取同一位诗人的其他优秀作品,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清平调词》,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对比和概括李白的诗歌的风格。学生一边品味诗句,一边对诗人卓越的文采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学习榜样,不断钻研,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领悟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质量

诗词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其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推动人文社会文明建设的进程。古诗词积淀了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是精心雕刻、千锤百炼的效果。在古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锤炼等方面进行分析,增加学生词汇量和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助其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进而运用到语文写作当中。

在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仔细揣摩古诗词的写作方法,学会融会贯通。写作方法往往直接影响着写作的质量,要想学会写作方法,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学习和练习。古诗词作品可以作为学生的参照物和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加以学习和借鉴。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活动中学到大量写作方法和技巧,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在写作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明晰写作的方向,通过领悟诗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来提高自身的作文质量。

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作者有时会运用一定的修辞方式,如比喻、拟人、夸张、衬托、借代、对比等。这些修辞方法在诗词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喻手法通常用以突出景物特征,多出现在景物描写的情况之中。修辞手法服务于文章,只要是能够为诗词内容或者情感表现有引用价值,就可以被运用到创作当中。为使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教师可以从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方式这一角度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对仗工整且押韵,首尾呼应,作者在最后一句引用了雁足传书的典故,借此说明内心对家人的思念,对归乡的期盼。通过赏析全诗,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重要讯息,获得大量启示,在写作的时候便可以获得灵感,运用相应的写作手法,用总—分—总结构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赏析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优秀的语言功底,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诗句,初步了解全诗讲了什么,之后展开合作交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讨论空间,重点分析诗人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学生默读几遍诗歌之后逐渐熟悉诗句,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探索,逐字逐句认真分析词汇在诗句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不难体会到作者的“别有用心”。通过古诗词鉴赏活动,学生对写作方法进行全方位梳理,逐渐了解并认识了多样化的写作手法,采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丰富文章结构和层次,写出更加出色、特色鲜明的作文,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古诗词鉴赏活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诗意,鉴赏评析,拓宽想象,丰富知识储备。

四、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欣赏古诗词可以发现汉语言独特的风格,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除了革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外,教师还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将古诗词鉴赏与写作教学连接在一起,完善语文教学体系,通过古诗词鉴赏培养初中生的语感,强化语言基础与运用能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使初中生真正活学活用、学有所成。

猜你喜欢
古诗词作文情感
踏青古诗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