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随堂小练笔”教学策略

2024-04-22 20:35黄丽淑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随堂写作能力文本

黄丽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学生要在作文写作中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形成清晰描述和表达意见的能力,高年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逻辑能力和语言艺术表达能力。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写作成为了其核心要求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随堂小练笔”是指随着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拓展性写作的过程,是根据具体的单元写作目标和重点找到结合点,开展针对特定主题进行写作的实践活动。从特点上看,“随堂小练笔”的写作活动字数较少,不片面强调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只占用课堂较少的时间,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练笔,与专门的写作课不同的是教师能迅速给出评价反馈。此外,“随堂小练笔”是语文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尝试,它可以让语文课堂练习环节更加丰富,让课堂气氛和节奏更加科学,在敢于动笔、乐于动笔、享受动笔的乐趣和形成习惯的同时,在语文学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堂小练笔”作为训练学生语言的一大重要方法,成为语言运用的一大标志。

一、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教学现状

语文习作教学中,“随堂小练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然而,“随堂小练笔”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很多学生和教师都存在一些不足。

(一)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弱

“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目标让写作版块面临着更多教学难点,在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方面,主要采用专门的写作课以及一周一练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写作训练过于枯燥,无法激发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在作文写作实践中,学生往往出现语言表达生硬、空洞无物、改头换面等现象。再加上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得到老师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和训练,因此难以提升写作能力。

(二)缺乏有效的写作指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语用能力的培养。纵观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可以发现课文知识的讲解仍然占据课堂的主要部分,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较少组织针对性训练活动。对于语文知识要教到何种程度才算达成目标,教师应该心中有数。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对新课标理念有一定的把握,但部分教师对语文知识的挖掘甚至教学只是浅尝辄止,缺少统整、利用教材的能力,未发挥其实践引领的作用,使得学生知其然,错失了实践运用的契机。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随堂小练笔”的价值

(一)学生方面

1.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成功是激发写作兴趣最有效的动力。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获得成功,他就会感到满意,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提起写作文,学生一般是比较畏惧、抵触的,尤其害怕写长的作文,而课堂上的小练笔无论从字数上还是形式上,其自由度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恐惧症”,很受学生的喜爱。

首先,学生在学习文本内容后,感受文章的人物性格,了解故事的情节,从心理上激发共情。其次,课堂小练笔的内容及字数都不加以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绞尽脑汁”去编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乏味的东西了,学生的话匣子便打开了,产生诸多奇思妙想,很快可以自由挥洒笔墨。

“随堂小练笔”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趣味性的方式进行练笔和写作,循序渐进地养成写作的习惯,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2.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学生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但学生积累素材的途径比较有限,课堂便是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最便捷的途径。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形式多样,有仿写,有续写,有感言……形式多样,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可谓“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在语文课堂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在课堂上多开展小练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文体的束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乐于动笔。随堂小练笔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随堂小练笔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教师方面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堂小练笔”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小练笔,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如果有学生在练笔中表现出创作能力欠缺,教师就会鼓励他们多进行想象和思考,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2.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課堂上的小练笔不仅促进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写出来的作文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比较真实,也能帮助教师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随堂小练笔”总让教师忍俊不禁,赞赏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相对于批改作文,教师的工作量会减少,且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作文“随堂小练笔”教学策略

(一)寻找练笔点

“随堂小练笔”的重点在于,教师要先对语文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读写结合点,即能够让学生基于语文课文阅读和学习进行练笔训练的点。这个结合点是“随堂小练笔”的关键,能够确保读、写能够具有关联性,而不是教师在课堂当中随意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微写训练。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基于“随堂小练笔”的“微”要素对语文教材课文进行挖掘。“随堂小练笔”是课堂中的写作训练,时间是有限制的,因此教师选择的训练点尤为重要。

以小学六年级部编版教材为例。第八单元中有四篇描写人物的课文,单元写作课的主题是《有你,真好》,由此可见单元写作课的重点在于描写一个感动人心的人、事或场景,写作要求是把事情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情感。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教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中选了一个很好的“随堂小练笔”的点,引导学生练笔。在课堂上,他结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这两篇略读文章,上了一堂归纳创新课。在课堂最后十分钟,导入“可是,深受爱戴的人已经去世了,如果你在灵堂,你有许许多多话想对先生说”,让学生打开作业本开始小练笔。学生在感受文本走进鲁迅先生的事迹之后,心里满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由此便打开心扉、才思泉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时抓住文章的练笔点,组织学生抒发情感,并把情感用小练笔的形式展现出来,可谓水到渠成。这个训练点能够引导学生在人物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即“我笔写我心”,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方法指导,才能够建立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练笔形式灵活

随堂小练笔的训练特点是篇幅比较小、形式灵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而且,能够建立起文本内容和学生之间的枢纽,让学生可以从教材当中获取滋养,在课堂中自由地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想法、感悟都跃然纸上。随堂小练笔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需要认真钻研。

1.情感体验,延伸文本,写感悟。

“感悟”是指学生学习课文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情感最能打动人心,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当中的动情之处,由此触动学生的心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即心灵间互相碰撞、产生共鸣的过程,学生会被文本语言当中的情感所触动,这个时候下笔写出来的文章更有感情,能够用笔尖传达情感。

指导写“感悟”类的课堂小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自身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奋勇抗击日寇,最后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当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五位壮士壮烈豪迈的口号时,他们的心情无比悲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创设情境,出示纪念五位壮士的雕像图片,让学生写一写想对五位壮士说的话。这样的设计既延续了文本人文内涵,又结合情境训练了读写能力,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升写作能力。

2.学习表达,体悟文本,练仿写。

仿写即模仿范文,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仿写要求学生在理解、把握范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写出在形式上与范文相似又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仿写中,学生既要借鉴范文的写法,又要发挥自身的独创精神。

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通过具体描述和形象比喻,展现了黄山的神奇和美丽。文中详细介绍的几块奇石引发了学生无尽的想象。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仿写。在课文的帮助和老师的指点下,学生领会了文章中心,学习了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写出了水平较高的作品,也从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方向,增强了习作自信心。这里的仿写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互相转化,学生思维活跃,从说到写、由仿到创,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度交流。

仿写是写话、习作教学常用的手段,符合小学生写作的规律,已成为练习表达、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适合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只要训练扎实,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积累词句,审视文本,用改写。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多是叙述严谨、语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改写,主要目的是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深化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欣赏文本,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改写需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年級下册《桂林山水》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描写,语言优美,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么美的一篇文章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背诵上,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桂林的一处山或水,将文中优美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及时、有效地积累写作素养。这既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创造了实践机会,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阅读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的句段,引导学生当导游、写导游词。学生通过介绍和小练笔,不仅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也全面深入地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和魅力。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积累了文中的好词佳句,从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认识文本,习作兴趣与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四、结语

伴随着阅读教学的推进,“随堂小练笔”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良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读写相辅相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挖掘练笔素材,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随堂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自古不是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多元,虽殊途但能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情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阅读教学得到有效延伸。

猜你喜欢
随堂写作能力文本
“功”随堂练
“压强”随堂练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