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解读与思考

2024-04-25 18:03金凡
北京档案 2024年3期

金凡

摘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GB/T 42468—2023)系列标准,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论文对该系列标准的出台背景、显著特点、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纸质档案抢救 纸质档案修复 工作规范

Abstract: On March 17, 2023, the State Ad? 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and the Nation? al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issued the Speci? fications for Rescue and Restoration of Paper Ar? chives(GB/T 42468—2023) to standardize the res? cue and restoration work of paper archives in the form of national standards. In this paper, the back? ground, prominent features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series of standards are interpreted, and sug? 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Rescue of paper archives; Resto? ration of paper archives; Work specification

國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GB/T 42468—2023)系列标准[1-4](以下简称《规范》),该系列标准已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规范》规定了我国纸质档案的破损等级划分、档案保存状况调查、修复质量要求、修复操作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及其他纸质档案保存机构开展纸质档案的抢救与修复工作。《规范》是指导国家各级各类档案馆、其他纸质档案保存机构开展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不断提高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管理、科学化管理水平的系列重要标准。《规范》的实施,是国家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等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对提高纸质档案修复水平,集中力量抢救、修复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有重要意义。

一、《规范》出台背景与显著特点

为加强档案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必须保障档案载体安全和内容安全。数字转型期是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模拟态和数字态及数据态混合管理时期,规范和强化以纸质档案为主要形态的模拟态传统载体档案管理,保护、抢救、修复纸质档案,有效延长纸质档案载体寿命,对于充分实现纸质档案价值、发挥其更大作用,有重要意义。《规范》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有利于开展纸质档案破损等级划分、保存状况调查等工作,而且有利于规范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有利于维护纸质档案载体安全和内容安全,为实现纸质档案科学化管理,以及纸质档案迈向数字化、数据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总体来看,《规范》的出台,是社会与技术背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其也具有显著的规范性和体系性特点。

(一)出台背景

《规范》的出台是各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为《规范》的出台和落地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撑。此外,档案部门在不断推进纸质档案载体安全和内容安全的基础上,为加强纸质档案数字化、数据化建设,形成模态和数态异质互备模式,这有利于保障纸质档案尤其是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安全,有助于实现档案资源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

1.社会背景

档案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形成和保存的历史记录,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等特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从东汉时期延续到明朝,一直处在手工制造阶段;直到1891年,由曹善谦等在上海创办伦章造纸厂,中国才开始运用机器开展规模造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机器规模造纸,促进纸张在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尤其在作为文件、档案、图书等信息载体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

随着历史发展,大量纸质档案在档案部门中保存,维护和保证纸质档案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因纸质档案载体及其记录材料所具有的脆弱性特点,导致纸质档案尤其是古旧纸质档案,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破损、老化等风险。一般来说,纸张的主要制作原料是植物纤维,包含纤维素、木素、半纤维素等主要成分,还有含量较少的其他成分,如树脂、灰分等。由于历史久远,再加上保管环境、保管条件的局限,纸质档案的主要构成成分如纤维素等,在酸、氧、光、温度、湿度、霉菌和空气中其他有害物等不良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产生水解、光解、氧化等反应,促使纸张变质和老化,引起纸质档案载体、字迹和符号发生破损与破坏。

2.技术背景

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推进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已成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开展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导向。为进一步管好、用好传统纸质档案,不断推进传统载体档案尤其是纸质档案数字化、数据化进程,保障纸质档案载体安全和质量,迫切需要规范破损、濒危纸质档案的保护、修复、补救工作,提高纸质档案修复、抢救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这为《规范》的出台和实施,提供了技术驱动。

档案载体的选用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信息记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具有存储密度大、易传输、易加工等优点,适时将传统载体档案,尤其是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将有效促进传统载体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档案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纸质档案载体及其记录符号是否破损,将直接影响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质量。《规范》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有利于开展破损、濒危纸质档案的修复和抢救工作,而且有助于提高纸质档案数字化、数据化管理和服务的效益与质量。

(二)显著特点

《规范》主要包括4个部分,即破损等级的划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修复质量要求、修复操作指南。总体来看,它具有规范性与体系性特点。

1.规范性

《规范》规定了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开展的适用范围、一般流程、原则要求等,旨在指导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规范性特点。如在《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中,明确划定纸质档案破损的4个等级,在不同破损等级中,具体规定了不同的参数及其指标,如纸张酸化、残缺面积、粘连面积、裂口面积等。如“特残破损”等级,即纸张酸化特别严重,pH≤4.0;“严重破损”等级,即纸张酸化严重,4.0

又如,在《规范》“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的“4修复质量要求”中,用9个指标具体规定了纸质档案修复的质量要求,包括脱酸、去污、字迹加固与恢复、修裱、揭粘等方面的规范,便于在抢救与修复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的实际工作中,保障纸质档案修复质量,避免修复过程中对纸质档案造成二次破坏。在“4.1脱酸”中具体规定了“纸张pH呈中性或弱碱性(7.0≤pH≤8.5)”“对档案纸张性能及寿命基本无影响”“字迹无洇化、扩散等现象”“脱酸处理后纸张碱储量符合ISO/TS 18344的相关规定”“脱酸均匀”等5个指标,有利于直观量化档案脱酸质量。

再如,在《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的“4.2档案保管条件”中,规定了“建筑情况”“存放位置”“档案装具”“消防、安防等设施设备”“温度、湿度调控”“防光措施”“空气净化措施”等10个方面的要素指标,便于具体把握纸质档案的保存现状、破损程度、馆库条件和管理情况。

2.体系性

《规范》从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和作业标准出发,遵循一般的逻辑路径,具有很强的体系性。第1部分,提出纸质档案破损与毁坏的等级划定,即划定为特残破损、严重破损、中度破损、轻度破损4个等次,目的在于对破损纸质档案进行分类并定级,为制订修复保护计划提供参考;第2部分,纸质档案保存状况调查,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纸质档案保存现状、破损程度、馆库条件、管理情况;第3部分,规定纸质档案修复质量要求,从脱酸、去污、修裱等方面提出质量要求,目的在于建立纸质档案修复质量标准,避免修复过程中对纸质档案造成二次破坏;第4部分,提出修复操作指南,从修复操作总则、修复前准备、修复等作业流程出发,目的在于规范纸质档案修复流程和操作,以确保纸质档案修复质量。

《规范》作为针对破损、濒危纸质档案修复与抢救而制订的标准,在维护和保障纸质档案载体安全和内容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它与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文化行业标准、文物行业标准、档案行业标准等一起形成体系,体系性特点显著。例如,在《规范》系列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国际标准有《纸张脱酸工艺的有效性》(ISO/ TS 18344—2016);引用的国家标准有《信息与文献纸张上书写、打印和复印字迹的耐久性和耐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GB/T 32004—2015)、《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GB/T 21712—2008)、《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18894—2016)等;涉及的文化行业标准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 22—2006);涉及的文物行业标准有《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 0025—2010)、《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WW/T 0026—2010)等;涉及的档案行业标准有《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档案虫霉防治一般规则》(DA/T 35—2017)、《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31—2017)等内容。

二、《规范》的主要内容

《规范》是国家针对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进行抢救与修复的重要系列标准,它对我国纸质档案破损等级划分、档案保存状况调查、修复质量要求、修复操作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对于规范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规范》体现出档案安全过程控制思想和特色,有助于纸质档案永久留存和保管,以确保纸质档案载体和内容安全。《规范》的具体内容详见表1~表4。

《規范》总体体现出档案安全过程控制思想。覆盖整个文件生命周期的档案安全管理,是档案安全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特征。纸质文件经过形成、流转、归档等环节转变成档案,而确保纸质档案载体安全和内容安全,是纸质文件和档案全生命周期安全的重要保障。档案安全过程控制,是确保档案安全的有效措施,《规范》从纸质档案抢救和修复出发,以维护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的完整、安全、可用为目的,不仅有利于保障纸质档案抢救和修复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对纸质档案安全实施过程控制。

一般而言,传统纸质档案受制于其制成材料、制作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古旧纸质档案形成时间久远,其书写及记录材料更容易出现老化、变质,其物理化学性能也随之降低,这将给档案安全带来风险和威胁,纸质档案管理应全面落实安全过程控制思想。《规范》以纸质档案物理载体、记录材料等的安全管理和控制,作为维护档案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档案载体连续管控的重要体现。如在《规范》“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中明确强调,本标准的目的在于建立纸质档案修复质量标准,避免修复过程中对纸质档案造成二次破坏,以保证档案安全过程控制,确保档案安全。

三、《规范》的优化建议

《规范》以系列标准的形式,对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的抢救和修复工作进行规范,分别从破损等级的划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修复质量要求、修复操作指南等4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为纸质档案安全,尤其是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安全提供重要标准支撑。总体来看,《规范》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中,将破损等级区分为4个,而在文化部发布的《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WH/T 22—2006)中,将破损定级分为5个等次,即一级破损、二级破损、三级破损、四级破损、五级破损。比较《规范》与WH/T 22—2006中划分破损等级的异同,二者前3个等级体现较大的一致性,而在《规范》中划分的第四等级即“轻度破损”中则包含了WH/T 22—2006中“四级破损”和“五级破损”的内容,但没有进行细分,这不利于在抢救和修复工作中对纸质档案破损等级的具体划定,也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的抢救和修复工作。

此外,《规范》应兼顾当前档案数字化转型的客观实际,在其内容中加入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电子档案管理等标准和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展纸质档案的抢救和修复工作,而且有助于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及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可将纸质档案抢救修复工作与纸质档案数字化、数据化工作一起实施,并将《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31—2017)、《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18894—2016)等标准和要求深度融入《规范》中,在确保纸质档案安全的前提下,赋予纸质档案尤其是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新能量,重新激发数据活力,以有效应对数字化转型期间在管理和利用纸质档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总之,作为规范我国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的国家标准,《规范》的出台和实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及其他纸质档案保存机构的纸质档案修复水平,对于集中力量抢救、修复破损或濒危纸质档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档案载体和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为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1部分:破损等级的划分(DA/T 42468.1—2023)[EB/OL].(2023- 03- 17)[2024- 01-22].https://www.saac.gov.cn/daj/gjbz/dabz_list.shtml.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2部分:档案保存状况的调查(DA/T 42468.2—2023)[EB/OL].(2023-03-17)[2024-01-22].https://www.saac.gov.cn/daj/gjbz/ dabz_list.shtml.

[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DA/T 42468.3—2023)[EB/OL].(2023- 03- 17)[2024- 01-22].https://www.saac.gov.cn/daj/gjbz/dabz_list.shtml.

[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第4部分:修复操作指南(DA/T 42468.4—2023)[EB/OL].(2023- 03- 17)[2024- 01-22].https://www.saac.gov.cn/daj/gjbz/dabz_list.shtml.

作者單位: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