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儿》中“月牙儿” 的意象建构分析

2024-04-27 06:55雷洋
今古文创 2024年16期
关键词:月牙儿意象内涵

【摘要】“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都象征着“美好”,然而,老舍却用月亮的“残缺”来做文章,一改惯例中月亮的美好寓意。“月牙儿”这一单一的物体在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被赋予了多种含义,在不同情况下,月牙儿的内涵不尽相同,它可以是没有生命的客观物体,但有时候是主人公的“朋友”,同时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客观对应物。

【关键词】月牙儿;意象;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6-00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09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封建制度瓦解,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然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问题严重,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作为社会底层的女性,生存更加艰难,许多女性只有靠“卖身”谋求活路,《月牙儿》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底层大多数女性生活的反映。小说中,主人公的母亲迫于生存的压力做了“暗娼”,一生靠着不同的男人艰难地生存。主人公不想走母亲的老路,想要靠自己努力找到体面的工作养活自己,但在多次失败后沦落到和她母亲相似的悲剧命运。小说以“月牙儿”为线索,串联起主人公从小时候到长大后的一系列经历。月牙儿在小说中代表着破碎和凄苦,给整个故事笼罩了一层凄凉暗淡的氛围。通过对月牙儿这一意象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主人公的命运。

一、有情的“朋友”

月牙儿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在故事的开始就展现出来。实际上,月牙儿是没有生命的客观物体,却被主人公视为有感情的、能陪伴自己的“朋友”。爸爸生重病快要离世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爸爸的事。“我”孤单地坐在台阶上,没有一个人搭理我,没有一个人为“我”准备晚餐。“我”明白屋内的凄惨景象,因为大家都在谈论爸爸的病情。但令“我”感受更深刻的是自己的悲惨,“我”感到寒冷、饥饿,但没有人关心“我”,此时的“我”是孤单无助的。“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台阶上,看着月亮排解孤独和寂寞,缓解内心的空虚和无助。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内心的苦闷和痛苦来自又冷又饿的感觉,来自孤独无依的悲伤。而悲伤的时候只能看看月亮,力求找到一点内心的慰藉,主人公已经将月牙儿当作陪伴者了。“一直的我立到月牙儿落下去。什么也没有了,我不能不哭。” ①当月牙儿落下去,什么都没有了的时候,更感到自己的悲慘,于是“不得不哭”。连唯一能陪伴“我”的事物都消失了,孤苦的感觉更加强烈。可见,此时月牙儿对于主人公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月亮”这一客观事物,更像是主人公的朋友。虽然它不能改变主人公的处境,但能够给她一定的陪伴,缓解内心的苦闷。

朋友会在孤独的时候给予陪伴,会在悲伤的时候给予安慰,也会在快乐的时候成为分享的对象。“我最阔的时候,手中有一毛多钱!在这些时候,即使在白天,我也有时望一望天上,找我的月牙儿呢。” ②遇到愉快的事情,人们总是想和朋友分享,“我”也是这样,在手里有钱的时候,“我”也想望一望月牙儿,和月牙儿这位“朋友”分享“我”的快乐。

当爸爸去世后,“我”和妈妈过上了靠当东西生活的日子。当“我”把妈妈的银簪拿到当铺去当的时候,发现当铺已经关门了,没办法当东西换钱。想到这种情况,小小的“我”无能为力;“我”又是一个人去当铺的,面对这种情况,孤独感更加强烈,此时周围只有月牙儿!无助的“我”需要他人的帮助,可是四下无人,没有人能帮助“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抬起头看一看月牙儿,把它当作“我”唯一的陪伴者,虽然它并不能帮助“我”当掉银簪换钱,但它在精神上可以给我些许安慰,是“我”精神上的陪伴者。“我坐在那门墩上,握着那根银簪。不敢高声地哭,我看着天,啊,又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 ③只有月牙儿才能给我一点慰藉,可以说月牙儿是主人公孤独无助时唯一的安慰。妈妈年老了无法再做暗娼而失去了经济来源,无法养活她自己和“我”,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抛下了“我”,“我”没有人可以诉说,只有月牙儿陪着我,“我”认为月牙儿是最明白“我”的心思的。

当妈妈改嫁之后,新爸对“我”和妈妈很好,新爸叫“我”去上学,有时候陪我玩,“我”和妈妈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在和新爸爸生活的三四年时间里,月牙儿肯定是挂在过天上的,只是“我”在这段时间里并未感到孤独无依,孤独感减少了,也就不用抬头寻找挂在天上的月牙儿,寻求月牙儿的陪伴和心灵的慰藉了。所以,“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也许是看见过而不大记得了” ④。只有在“我”十分孤独的时候,月牙儿在“我”的眼里才会更清晰。

在整篇小说中,主人公身边的人都在不断离开她,小时候爸爸去世了,失去了爸爸的陪伴;妈妈带着她改嫁了,但后来新爸爸也不知所踪,新爸爸离开了她;妈妈后来也跟着卖馒头的男人走了,妈妈离开了她;长大后遇到了校长侄儿,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可校长侄儿只是把她当作玩物,后来校长侄儿也离开了她。但她从未失去过月牙儿,月牙儿一直在天上陪伴着她,她抬起头就能看见。在她无助的时候,在她孤独的时候,在她痛苦的时候,月牙儿能给予她安慰。

二、无情的客观事物

虽然在某些时候,月牙儿能够给主人公提供精神上的慰藉,但月牙儿这一物象的内涵并非只是“朋友”这一层含义。在不同的情况下,月牙儿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月牙儿作为客观的事物,无法从实质上帮助主人公摆脱悲惨的生活,它只能挂在天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它的重要程度不在于它是否帮助了主人公,而在于它作为客观物象在小说中所发挥的线索作用。主人公的命运有几次转折,在这几次转折中都有月牙儿的参与。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时有月牙儿,妈妈改嫁时有月牙儿,和妈妈分开时有月牙儿,带着希望想找到事做时有月牙儿,被校长侄儿欺骗,自己也成了依附男人的女人而变得和妈妈一样时有月牙儿……主人公的境遇发生变化时,几乎都有月牙儿的参与,可以说月牙儿贯穿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从小时候到长大后,月牙儿几乎都在主人公的身边。月牙儿见证了主人公每一次命运的改变,在某些时候没有特别提到月牙儿,不是因为月牙儿在这些时候没有出现在天上,而是怕抬头看见月牙儿会面临命运的转变,情况会变得更糟。比如当“我”毕了业但还在学校里住着,对月牙儿的态度是“不敢去看,虽然想看” ⑤。这个时候的月牙儿不是没有挂在天上,而是因为主人公没有抬头看,她怕看月牙儿都会面临命運的改变,因为她毕了业就不是学校里的学生了,随时面临离开学校失去工作的风险。她特别害怕抬起头看月牙儿,妄图通过不看月牙儿逃避痛苦。还有一种情况,是主人公根本不想抬起头来看月牙儿,她已经麻木,看与不看月牙儿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比如在写到主人公成为暗娼的时候,没有提到月牙儿,不是像最初那样想看而不敢看,而是没有心思看,这说明主人公已经心灰意冷,觉得生活无望,对未来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看与不看月牙儿对她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月牙儿高高地挂在天上,不能对她有实质性的帮助。小时候的她在孤独无助的时候需要获得陪伴,寻找精神寄托,寻找一点安慰。但是现在她真正需要的是钱,是能够填饱肚子,她要做的只是活下去,所谓的精神需求在她看来已经不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少女,并不是没有志气,就因为穷,因为孤苦无靠,在那狼吞虎咽的世界里她没有温暖,没有爱情,更重要的是她要吃饭要活下去。她愤激地说:“肚子饿是最大的真”,悲剧色彩浓厚。⑥在饥饿面前,在死亡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徒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办法解决的时候,精神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放在其后。

老舍在《月牙儿》中传达出的悲凉无望的生命感受,是人的基本生存无保障的焦虑与忧伤。⑦于是,“我”选择了“堕落”,以邪恶对抗邪恶,向整个社会复仇。“我”与“恶”相识,与“恶”的警官交好,让他们把来找“我”麻烦的“油子” ⑧清理掉;在生意上,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将自己的病传染给其他人,我并没有感到愧疚,因为“我”认为这并不是“我”的错。在这种“恶”的方式中,“我”永远不可能真正取得对男性中心文化社会反抗的胜利,也不可能赢得女性应有的人格尊严,“我”只会在这种反抗中越来越沉沦下去⑨,这时候的“我”连抬头看一看月牙儿的想法都没有了。“我”已经到了麻木的状态了,不管生活再怎么苦,都已经不重要。就算是监狱这种禁锢人自由的可怕的地方,在“我”看来,和在监狱外面当暗娼的生活没什么两样。在监狱里我心灰意冷,现在的情况是不是比以前更糟,“我”已经不关心了。此时忽然想起月牙儿来了,此时甚至愿意抬起头看一看月牙儿。在没有看到“月牙儿”的日子里,月牙儿不是不存在了,而是“我”根本没有心思看,它一直挂在高高的天上看着“我”的悲惨命运。

月牙儿悬挂在天空高处,俯瞰一切。虽然它只能旁观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但是却对剧情的推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月牙儿的“见证”,整篇文章的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小说一开始就写到月牙儿,最后也以月牙儿为结尾。文章以回忆的形式展开,经历了现实与回忆的往复过程。小说在开头写道:“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 ⑩从“多少次”“不同” ?中可以看出,月牙儿在主人公的人生中多次出现,贯穿着她的一生,见证了她悲惨的命运。月牙儿这一意象的内涵极其丰富,无论是作为高高地挂在天空中而对主人公的物质生活几乎无助的客观物象,还是作为主人公精神层面的朋友,都取决于主人公的情绪状态。也就是说,月牙儿是主人公心境的客观表现。

三、心境的客观对应物

月牙儿作为无生命的客观物体,却带着许多不同的情感,象征着主人公不同的心情和情感。小说开头就说到“它带了种种不同的情感” ?,主人公以不同的情绪和感情来看待月牙儿,从而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状态。“我心中的苦处假若可以用个形状比喻起来,必是个月牙儿形的。” ?这里清晰地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比喻为月牙儿,因此,月牙儿成了主人公情绪的象征。月牙儿只在夜晚出现,而黑暗的环境正是主人公所处社会的真实写照。月牙儿是残缺的,而不是满月;主人公的生活是悲惨而又破碎的。残缺的月牙儿代表了不完美的生命,脆弱的女性命运容易被黑暗的社会摧残而沦陷。虽然月牙儿是不完整的,但光亮却依然微弱存在,并未被黑暗所湮灭。这微弱的光亮象征着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无力抗争,但也带有一丝微薄的希望。主人公成为暗娼后,心灰意冷,对生活的向往消失,但从未放弃生命,仍坚持生存,如同黑暗中残缺的月亮发出的微弱光芒。

关于月牙儿是希望的象征这一点,在小说写到“我”初出社会时尤其明显。当“我”被母亲抛下时,立即决定为自己争取生存的尊严,毅然决然地选择不依附她而独立生活,深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而非出卖自己也能维持生计。“一个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这个月牙是希望的开始,我心里说。” ?“我”发现了月牙儿的美妙之处,“我”认为这弯弯的月牙儿是希望的起点。主人公在这个时候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月牙儿也成了美丽和希望的象征。当“我”与胖校长的侄儿相遇时,他那迷人的笑容深深地吸引了“我”。随后,“我”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此时的月牙儿在主人公看来是微笑着的,其实是主人公内心幸福的表现。“我”正值少女的青春时期,充满憧憬和幻想。在这个阶段,主人公与一位含着笑意的少年相遇,在痛苦的生活中,主人公似乎被他的笑唇治愈,被少年深深地吸引着,她期待与少年共同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所以,在这个时刻,对主人公来说,月牙儿不再是那个闪着微弱光芒的月牙儿,而是一个美丽的月牙儿。它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在这里隐藏着美好的情感。有了对爱情的期待和向往,艰难的生活似乎也多了一丝甜味。主人公憧憬着与少年共度幸福的未来,把目前悲惨的生活抛在脑后,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满怀对未来的期望。

月牙儿的光芒在某些时候还暗含着主人公内心的恐惧。比如,“我”对父亲去世时的那个月牙儿和母亲轿子前面的那个月牙儿记得尤其深刻,特别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我”内心的恐惧尤其强烈。爸爸过世时,小小的“我”可能无法理解死亡的含义,只是看到妈妈悲痛欲绝,“我”也哭了起来,没有人有时间照顾年幼的“我”,“我”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因此感到了极度的恐惧,这种害怕的程度又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此时的月牙儿非常亮。当妈妈再婚时,主人公发现天空中悬挂着弯弯的月牙儿。这次的月牙儿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明亮、更令人担忧。一个年幼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人的家中,将要与对方共同生活,未来的种种未知让她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异常强烈,无比清晰。反映在月牙儿的情态上,就是特别明亮。此刻,月牙儿所展示的是主人公内心深深的恐惧。

月牙儿除了象征着希望和恐惧这种较为强烈的情感之外,还能折射出主人公内心的淡然和麻木。入狱之后,“我”看到了许久不见的月牙儿。“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做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艺” ?,监狱是黑暗的、丑恶的,监狱里的生活不好过,但“我”不想出去,因为“在我的经验中,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 ?,监狱外面和监狱里面同样黑暗,在哪里都无所谓。主人公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已经不想再挣扎了,此时的月牙儿象征着“我”经历了太多磨难之后的淡然麻木,对生活的失望。月牙儿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象征着“我”在不同阶段的心境状态。

月牙儿见证了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也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丝“光”。月牙儿的内涵是丰富的,在不同的情况下,月牙儿所蕴含的内涵不同,而非单一的物象。它既是无法在物质上帮助主人公的旁观者,也是主人公在需要精神慰藉时的朋友,又是主人公心境的写照。月牙儿这一意象作为小说的线索,使小说内容紧凑,连接起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悲惨遭遇,通过对月牙儿的分析,可以看到主人公悲惨的一生。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⑧⑩??????老舍:《月牙儿 阳光 我这一辈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第8页,第4页,第6页,第11页,第22页,第1页,第1页,第1页,第8页,第14页,第28页,第28页。

⑥夏运勤:《一首令人战栗的哀歌——谈〈月牙儿〉的悲剧艺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第77页。

⑦李玲:《〈月牙儿〉的苦难意识》,《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40页。

⑨郭文元:《〈月牙儿〉与底层妓女的现代书写》,《当代文坛》2010年第4期,第84页。

参考文献:

[1]老舍.月牙儿 阳光 我这一辈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夏运勤.一首令人战栗的哀歌——谈《月牙兒》的悲剧艺术[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3]李玲.《月牙儿》的苦难意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郭文元.《月牙儿》与底层妓女的现代书写[J].当代文坛,2010,(4).

[5]莫岸洪.诗意的凄美意境—— 《月牙儿》意境探析[J].名作欣赏,2010,(8).

[6]周金伟.命系残月——论《月牙儿》中“我”的悲剧命运[J].青春岁月,2012,(13).

[7]傅晓燕.老舍小说《月牙儿》的意象营造[J].电影评介,2008,(24).

作者简介:

雷洋,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月牙儿意象内涵
抚远意象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月牙儿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为什么月亮会变成弯弯的月牙儿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