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与思考

2024-04-27 06:55刘玲
今古文创 2024年16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摘要】为展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动态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找准今后研究开展的方向及更好地开展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搜集与整理,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上存在的问题,如重复性研究较多、研究路径模式化、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思考,如厘清相关定义概念、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加强传承与传播研究、加强多学科思维训练与运用等。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6-004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13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借助钢琴、中国民族乐器等乐器营造的音乐氛围,再通过具有较高文化涵养和品位的演唱者运用高超独特的演唱技巧实现“诗乐合璧”,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共鸣与震颤,从而得到越来越多作曲家和演唱者的喜爱,对其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文则是选取中国知网收录的103篇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分析的数据来源,分析其研究现状,提出一些由此引发的思考,以期对声乐硕士及其他研究者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现状

(一)研究对象

中国知网收录的声乐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其研究对象自然都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但都是选择了一首或若干首进行研究。本文对103篇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硕士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发现一方面共计有70首歌曲先后被作为研究主题,一共被重复研究204次;另一方面,研究者对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曲目选择的兴趣或目的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同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但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频率或次数都是不同的。由表1数据可见,《枫桥夜泊》《关雎》被研究的次数分居第一、第二位,次数分别达到20次、13次,而有34首歌曲则只是被研究过一次。从排名前十的歌曲看,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对于依古典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更为青睐,一共包括了8首。

(二)研究内容

1.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研究

因为本文所选的数据都是声乐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占比最大的研究内容,约占百分之九十左右。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点分析——以〈如梦令〉、〈阳关三叠〉和〈关雎〉为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演唱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探析——以〈幽兰操〉为例》等。这类研究或者研究单一的歌曲的演唱,或者是研究某一首或若干首歌曲的演唱,进而以点带面归纳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特点。前者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演唱分析》从咬字及吐字归韵、演唱力度控制及情感处理等方面分析了歌曲《凤求凰》的演唱处理或特点。[1]后者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点分析——以〈如梦令〉、〈阳关三叠〉和〈关雎〉为例》就是通过对三首歌曲演唱的分析归纳总结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另外还有专门从演唱的咬字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如《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依字行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咬字归韵研究——以〈春晓〉〈枫桥夜泊〉为例》等。

2.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本体的研究

这一研究内容可以说也是占比非常大的一类,虽然没有单独的分析研究,但几乎每一篇研究演唱处理或特点的论文都涉及了对歌曲艺术本体的分析。其包括对歌词与音乐的分析。如《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对歌词的分析为:歌词采用以物拟人、以物抒情。管道升非常巧妙地把泥人比作夫妻二人,把“捻”“塑”“打破”比作夫妻之间的关系。[2]对音乐的分析则从音乐结构、情感把握、倚音、钢琴伴奏等方面进行。

3.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美学特征的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多数都是取自古典诗词,具有深邃悠远的意蕴与意境等审美特征,因此也有部分硕士学位论文把此作为其研究内容,或者是进行独立研究,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诗、乐、声、情”初探——以二十世纪30年代为例》从“诗、乐、声、情”方面探析了20世纪30年代的艺术歌曲的意韵特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形”与“意”——以罗忠镕古诗词声乐套曲〈秋之歌〉演唱研究为例》一文认为《秋之歌》具有绵长悠远的诗韵、诗情画意的歌曲风格等特点。[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通过对三首艺术歌曲的分析,认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韵味之美、語言咬字及行腔之美、情感之美、表演之美等美学特征。[4]

4.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研究

从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把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提高到与管弦乐器乐作品相提并论的地位后,作曲家们对于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部分的创作都非常重视。优秀的钢琴伴奏自然也成了部分研究者研究的内容,当然因为术业有专攻的缘故,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研究通常都是担任了伴奏任务的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去完成。典型者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选取了《春思曲》《花非花》《我住长江头》《枫桥夜泊》《杏花天影》《不辞长作岭南人》《沁园春·雪》等7首歌曲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它们钢琴伴奏音乐本体如钢琴伴奏的美学特征、音型织体、功能作用的深入分析,归纳出在实际的伴奏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如踏板的运用、触键的要求等。[5]

5.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运用的研究

这类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因为本文所涉研究成果的研究者多数都是在校硕士研究生,还没有踏入教学工作岗位。因此这类研究成果或者是已经担任了声乐教学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是把自己专业老师的教学作为研究内容,或者是研究者通过自身的演唱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并认为运用到教学中会有所帮助。如《中国古诗词歌曲现代民族声乐教学探微》即是通过对《红豆词》《枫桥夜泊》《阳关三叠》三首艺术歌曲自身演唱经验的总结,认为这些适用于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方法,可丰富和拓展演唱教学工作。[6]

6.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现状的研究

对此内容的研究除了少数几篇论文有较为翔实或深入的研究外,在其他很多篇论文中大都是简略地提及。前者的典型性论文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其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早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状态,二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缓慢期(1949-1978),三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多元化时期。[7]每个阶段都列举了艺术歌曲发展的起因、样态及代表性作曲家与代表性作品。

7.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现状的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都是取自古典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应得到很好的传承。因此,也有少量硕士论文是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的研究。如《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传承价值——以〈花非花〉〈红豆词〉为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探究》等。其中后者从传承背景、自身艺术价值方面探讨了为什么要发展和传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原因,继而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可行性办法:丰富歌曲形式、古典诗词歌曲的开发和抢救、中小学人文课程中的应用。[8]

(三)研究不足

综观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成果,虽然呈现出研究对象或内容比较丰富的特点或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概念模糊不清、教学角度出发研究较为缺乏、多学科思维欠缺等,但整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复性研究较多

这一研究的不足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重复性与研究内容的重复性较多。前者如关于《枫桥夜泊》《关雎》的研究分别达20次、13次之多,当然研究对象的重复并不一定代表着研究内容的重复,因为虽然作为同一首歌曲,研究的切入点还是比较丰富的,如音乐本体、歌词本体、腔词关系、演唱技巧、演唱风格、意境塑造、演唱版本比较、教学运用等。但综观对这两首歌曲的研究成果看,以《枫桥夜泊》为例,大部分都集中在演唱的分析方面,较少从其他研究视角去切入分析。从表2所列硕士学位论文的标题就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不足。有些论文标题即使没有出现演唱的字眼,但内容中也大多包括了对演唱的分析。这无疑导致了研究的重复性,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整体研究质量。

2.研究路径模式化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包含的研究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这就决定了其研究路径应该也是丰富多样,但综观103篇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发现,大多数论文的研究路径几乎陷入了类同的模式。如以藝术歌曲演唱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文的研究路径大抵都是这样:首先是介绍所选歌曲的词曲作者介绍其相关背景,接着是对歌词内容进行介绍或分析,第三是对音乐本体如旋律、节奏、曲式等进行分析,第四是分析歌曲的演唱技巧或特点,最后是谈别人的演唱对自己的实践的帮助或借鉴意义。如《20世纪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征探究》一文所圈定的研究时间为20世纪,所以其选择的艺术歌曲数量有多首,也因此其前面必须要有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的梳理,然后从咬字吐字、依字行腔、润腔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9],其中也包含对音乐本体的简单分析。当然这只是关于以演唱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研究路径,虽然包含其他研究内容时相应的也采用了其他的研究路径,但就整体而言,这一模式化的研究路径仍然被绝大多数的研究者所套用。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研究创新性的不足。

3.研究方法运用不够规范

课题的研究或论文的写作都是在一定的研究方法协助下开展,研究方法选择或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收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因此,于科学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运用非常重要,音乐研究也是如此。综观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有很大部分都应用了两种或以上的研究方法。也有部分论文虽然没有研究方法的文字表述,但在实际的论述中也是运用到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但综观这些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总体呈现出运用上不够规范的特点。或者说不少研究者可能不太清楚到底有哪些研究方法,或者也不知道该运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因此在研究方法名称的表述上都是不够规范严谨的。如很多论文中都出现了类似谱例分析法、影像资料分析法、实践法、历史分析法、音像资料收集法、举例研究法、多学科综合法、经验总结法、实例观察法、概念分析法、实例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作品演唱实践法、逻辑研究方法、音乐会舞台实践研究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不规范称谓。研究方法名称的不规范,必然也会影响到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进而影响到研究成效的获得。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思考

上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也引发了笔者对此的一些思考,除了要改善上述存在的不足外,还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厘清相关定义概念

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其定义概念与十八、十九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定义概念是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因此对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而言,首先应该厘清其定义概念。如艺术歌曲是指什么?什么是中国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指什么?什么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等等。综观中国知网收录的硕士学位论文,其对这四个概念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可以这样说,到底什么歌曲才可以定义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研究的基本问题,于不少包括研究生与老师在内的研究者而言都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混淆甚至错误。因此,要想有效开展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就首先必须厘清它的定义概念。

(二)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的研究,虽然成果很多,但是各方面研究成果中具有理论高度的成熟之作还比较缺失,即使是研究成果最多的演唱方面也是如此。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这一研究内容为例,例如在当代大家应该怎样去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或者说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它?是遵照它的传统即琴歌的形式,还是纯粹利用钢琴伴奏的形式?抑或是钢琴加古琴等中国民族乐器,还是西洋管弦乐加中国民族特性乐器如古琴、笛箫等?其次是演唱技巧或演唱风格方面,到底是采用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中国的民族唱法?或者是流行唱法?古曲唱法?原生态唱法?抑或是中西相结合?总之,要去探究符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文人气质的综合呈现方式,这些无疑都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

(三)加强传承与传播研究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既是一种声乐作品体裁,同时,因为其依附的古典诗词很多都是流传几百上千甚至几千年,如春秋时期《诗经》中流传下来的诗篇《关雎》等,它们无疑也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对它们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传播。但综观中国知网收录硕士学位论文中对其的研究只有两篇,其中还只是对其传承的研究。因此,显然还需要加强对它们的传承与传播研究,包括传承与传播的创新研究,以让更广的范围与更多的人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独特艺术魅力有所了解。

(四)加强多学科思维训练及运用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形式是融合了古典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音乐以及声乐知识,同时还涉及文学基础与修养,更是蕴含了深厚的文人气质及意境与文学意韵,仅仅依靠音乐学的思维或研究理论与方法是难以研究透彻的,还需要借助多学科的思维及理论与方法。可能因为声乐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者平时接受更多的是技能的训练,有限的学术训练更多也是限于音乐学科思维方面,较少接受多学科的思维训练有重要关系。因此,现有研究成果中较少从多学科的思维去开展研究,也就难以把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所蕴含的人文意韵进行深入与透彻研究。因此,我们也必须加强多学科的思维训练及运用。

三、结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艺术歌曲中最为具有深邃文化意蕴的,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特质的艺术作品形式。[7]其也因此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投入到对其的演唱与研究行列,并涌现了众多研究成果。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加以改进以提升研究质量。当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个跨学科的艺术体裁,不仅需要较为深厚的音乐以及声乐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及方法素养基础,同时,因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还蕴含了深厚的文人氣质与文化意蕴,需要较好的文学基础与修养,这就要求研究者还必须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积累与研习。如此,才有可能提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整体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奇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演唱分析[D].广西艺术学院,2021.

[2]傳韵.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

[3]陈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形”与“意”[D].西北师范大学,2013.

[4]许超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特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李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

[6]李欣.中国古诗词歌曲现代民族声乐教学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4.

[7]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4.

[8]张顺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9]范丹彤.20世纪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征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刘玲,女,贵州思南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声乐表演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高地应力判释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