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生态意识

2024-04-27 06:55宋雨欣程丽云
今古文创 2024年16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赫哲族民间故事

宋雨欣 程丽云

【摘要】赫哲族民间故事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故事展示了赫哲族的社会生活图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同时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意识,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将从赫哲族的民间故事出发,探讨赫哲族不同主题的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比如创世型神话蕴含了“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生态认知;图腾神话蕴含了“万物平等、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报恩型故事蕴含了“救护生物、善待生命”的伦理关怀;英雄故事蕴含了“维护自然,建设家园”的伦理追求。这些生态意识和价值取向对于构建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赫哲族;民间故事;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6-005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15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国家基金培育项目“东北人口较少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的发掘、整理与利用”(项目编号:JMSUGPRW2207)。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一带,历史上他们以捕鱼、狩猎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尽管赫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是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为赫哲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赫哲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丰富且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赫哲族的民间故事中所包含的生态意识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相一致。深入挖掘赫哲族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同时,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故事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保护,有助于引导现代社会在面对生态挑战时形成更加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一、创世神话蕴含了“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

生态认知

“在中国古代,道家较早地树立了朴素的人与自然和万物统一的整体有机观。老子认为万物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最后又自然而然復归于自然环境。”[1]这一观点体现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在与大自然的长期交往中,面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赫哲族人民通过创造许多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解释自然。其中赫哲族的创世神话则体现了“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整体性观念。例如,在桦川县采集到的一则名为《苏苏》的化身型创世神话,讲述的是人死后变成万物的故事。故事梗概如下:“一个弟弟受嫂嫂的虐待,死后化身成了水边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骨头架子变大树,胳膊变成树枝丫,两只耳朵变蛤蜊,血液变成江水,筋肉变白沫儿,身子变王八,脑瓜子变塔头,牙齿变成卵石花,眼睛变成莫莫牛儿,鼻子入水变鱼虾。”[2]故事中弟弟的身体化成了水边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比如大树、蛤蜊、乌龟、莫莫牛、鱼跳虾和花卵石等。这一故事反映了人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生命一体的整体观,强调了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人处于自然之中,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人类自身。

再如,天神创造创世神话《恩都力造人》中讲道:“恩都力先用泥捏了一条大鱼,接着又捏了十来个有鼻子、有眼睛、有胳膊、有腿的泥人。这时天下起了雨,恩都力怕小泥人被雨淋坏,便把它们放入鱼口内避雨。待到天晴,小泥人欢蹦乱跳地从鱼口中自动跳出。”[3]这则神话故事讲述的是恩都力大神用泥土造人的故事,与《女娲造人》源于同一神话母体,不过这两则神话在一些细节的描述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在有关泥人生命获得的方式上,在《恩都力造人》中对于这一细节的描写是:“恩都力用泥土做了一条大鱼,又做了十几个泥人,为了不让雨水淋坏,他把泥人放进了鱼口中。等到天晴,泥人从鱼口中跃出,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表明了人的生命是鱼所赋予的,体现出人的产生依赖于大地和自然万物,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从自然中产生,并依附于自然,而自然也因为人的存在而充满生机。

神话一直是赫哲族十分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神话渗透于赫哲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至今日,神话甚至仍在许多方面对赫哲族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起到不同程度的规范作用。[4]这些神话故事中蕴含的生态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并且通过一代代人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下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二、图腾神话蕴含了“万物平等、和谐共处”的

生态智慧

在赫哲族的民间故事中,有关图腾的内容很多,内涵也很丰富。图腾崇拜是赫哲族早期神话的一个重要基础。“图腾崇拜观念认为,一定部落或氏族同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亲族关系。”[5]在赫哲族的图腾神话中,主要表现为对鱼、熊、虎、鹿、鹰、树等动植物的崇拜。赫哲族的图腾崇拜观念与他们所处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在漫长的与自然相处和抗衡的过程中,赫哲族的先民逐渐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的形成,促进了赫哲族图腾崇拜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许多普遍流传的神话故事。

虎是赫哲族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崇拜动物,也是赫哲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主要题材。在靠近哈巴罗夫斯克的黑龙江下游阿克坚哈拉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姑娘和老虎在山林中相交,成了它的妻子,并生下了孩子,取名为阿克坚卡,意思是由虎所生。孩子长大后成为好猎手,娶妻生了好多儿子,这一族就叫阿克坚哈拉,族中的人都是他的后代。讲故事的人是该族的族长,他说:这就是我们这一族不害怕虎,虎也不会来伤害我们的原因。如果我们在打猎的时候遇到了老虎,我们只需要站在那里,对着老虎抬起头来,老祖宗就会认出我们来,于是它准会跑开。”[6]这则故事讲述了赫哲族先民视虎为自己部落的先祖,尊称其为“老祖宗”,认为自己的先祖是虎。他们相信老虎不但不会伤害自己,反而还会保护自己。这个故事表现出赫哲族先民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他们试图与虎和平共处,而不是征服虎或破坏虎的生存环境,体现出对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和谐共处的认知,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

再如,在同江县八岔采集到的一则名为《鳌花姑娘》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打鱼小伙和鳌花姑娘结亲,最后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7]。这种人与动物结婚的故事也体现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展现了人与自然万物相互协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在这些故事中,动物被赋予了人的特征,显示出赫哲族民众对其生命价值的肯定。动物在这些故事中拥有灵性和情感,会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人类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所以人应该对自然抱有一颗崇敬的心,将自然万物视为自己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报恩型故事蕴含了“救护生物、善待生命”的

伦理关怀

“生态伦理建立在关于人与自然万物关系认识基础上,体现为处理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及人对自然万物的道德责任。”[8]赫哲族先民在与周边自然环境长期交互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等生态伦理思想。

在桦川县流传的《绰绰》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绰绰和一大群猎人进山打猎,他们在山中遭遇老虎的困扰,通过扔帽子的方式决定谁留下来孝敬山神。绰绰被选中,他决定自己过活,不相信山神的力量。然而,当老虎再次出现时,绰绰救了老虎,并获得了老虎的感激。之后,一位慈眉笑脸的老头出现,给绰绰带回了丰富的猎物和皮毛。绰绰回到家乡受到热烈欢迎。他再次进山打猎,遵循了与山神的规矩,孝敬山神,获得了丰收。”[9]这个故事实际上讲述的是老虎报恩的故事,也体现了赫哲族人民的图腾神灵观念。故事中绰绰在危险时刻不但没有伤害老虎,反而救了老虎,老虎知恩图报,给绰绰带来了大量的猎物和皮毛,并保佑猎人们每一次都满载而归。动物报恩以人类对动物的救护为前提,反映出动物有灵性、有感情、有知恩图报的思想,也表现出人们爱护动物和救助动物的伦理意识。这种善待动物的伦理意识使得动物与人类能够和平共处,动物也愿意回报人类的善意。

再如,在富锦、同江、饶河地区流传的《三月三、九月九的来历》[10]讲的是猎人进山打猎,妻子给老虎拔刺,老虎天天给他们送野兽的故事。

这类故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动物描述为同人一样是有灵性、有情感的生命,在得到人类的救助后,也会报答救过自己的人类。同时,这也表现出赫哲人对动物的善待与爱护,这一点为当今人类在保护动物、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英雄故事中蕴含了“维护自然,建设家园”的

伦理追求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可以为人类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和物质生活资料。但是人类身处于大自然中也会面临一些自然灾害,如果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仅仅是盲目的服从、恐惧,那将不利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动性,以求在自然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

赫哲族的先民不仅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与大自然斗争的英雄神话故事。

比如,赫哲族神话《射太阳》中讲道:“很早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三个太阳,它们高悬于天空正中,如同火盆。田里的幼苗,刚刚发芽,就枯萎了;江河尽枯;满山的树木,都已经枯萎了,所有的飞禽野兽都躲在山洞中,不敢在白天出现。在黑龙江下游一个村子里,住着一家老两口,他们养了一个儿子,他长到十六岁,膀大腰粗,臂力过人,村子里的人都叫他莫日根。为了射掉天上的两个太阳,莫日根天天练习弓箭。一年后,弓弦一拉,大风呼呼,箭头碰处,无坚不摧。莫日根赶到东海,攀在一处高山之上,左右开弓,射出了两支神箭,击落了两个日头。留下第三个太阳,白天出来照亮,晚上回去休息。从此以后,人们过上了安生日子。”[11]这则故事表现出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强调了生态平衡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人类通过智慧和技能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再如,赫哲族神话《青龙山与寒葱沟》讲述的是寒葱莫日根治服青龙、战胜水灾的故事:“传说早先有老两口,快到五十了,还没有一个儿女。老太太听树神的话去山里拔了些寒葱煮汤喝,过了四、五个月,老太太果真显怀了,出生后取名为寒葱。十八年过去了,寒葱长成了一个体格结实的小伙。当老两口去世时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莫日根。一天,寒葱莫日根上山打猎,碰到了一只鹿,他紧紧追赶,最后追到了一个大山洞前面,山洞里走出来一个白胡子老人。原来,这只鹿是老人变的,老人告诉寒葱,北方有一条青龙祸害百姓,希望寒葱能够除掉它,寒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后来,寒葱跟着白胡子神仙老人学了一身本领。过了一个月,寒葱赶到家,果真听说从北方飞来了一条青龙,它吞云吐水,发起了大水。寒葱为救村民,一箭将青龙的眼睛射瞎。青龙痛苦的翻滚着,口中喷出大水,龙尾卷起滔天巨浪,大雨倾盆而下,平地漫起了三尺水。寒葱再次提着长枪,纵身一跃,骑在了青龙的身上,用金色的锁链捆住了龙头,然后一矛刺了下去,青龙疼的直上直下,终于被寒葱降服,化为一座大山。寒葱也被青龙抓伤,血流不止,最终笑着死去,化作了一片葱绿的寒葱,如支支利箭,笔直指向青龙山。”[12]在古代,恶龙一般象征洪涝灾害,寒葱莫日根以无比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降服恶龙,体现了赫哲族民众努力战胜洪涝灾害,维护和建设平静美好家园的精神。

这两则故事属于典型的抗击旱灾、水灾的英雄神话。故事中的莫日根与自然相抗争,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去谋求父老乡亲们的幸福安宁的生活,是自然生态的守护者。在面对自然灾害,赫哲族先民不是一味盲目恐惧或被动服从,而是通过智慧与勇气积极抗击自然灾害,表现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家园的决心。这也启示我们在当代社会,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必须认真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赫哲族先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观念与智慧,并通过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教导后代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故事反映了赫哲族民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强调协调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寻求可持续发展。这些赫哲族民间故事的启示意义不仅体现在过去,对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者丽艳,胡海明.道家“物我为一”的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J].孔学研究,2009,(00):125-130.

[2][7][9][10][11][12]王士媛,马名超,黄任远.赫哲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9-11,95-98,248-250,206-207,21-23,200-203.

[3][4][5][6]徐昌翰,黄任远.赫哲族文学[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47,32-33,36,42.

[8]陈红兵,秦克寅.传统生态民俗内涵、传承机制及其当代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02):40-53+172.

作者简介:

宋雨欣,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2022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研究。

程丽云,通讯作者,女,黑龙江宝清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赫哲族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赫哲族民间故事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人对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