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探究

2024-04-27 14:28柳敏章宙
今古文创 2024年1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柳敏 章宙

【摘要】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等问题,江西红色文化中的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及分类,指出了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存在的五大翻译难点,提出了意译、增译、释义、归化及异化等翻译方法及策略,以期提升江西红色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效果,也希望能为更大范围的中国红色文化英译输出研究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关键词】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归化翻译;异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6-010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6.031

基金資助: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江西红色文化英译输出策略研究”(JC21202)。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一般而言,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现象和精神遗产。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井冈山、瑞金、南昌等革命圣地和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中包含了许多负载词,如“革命”“斗争”“群众路线”等等。这些负载词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内涵,但是在翻译成其他语言时却常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准确翻译江西红色文化中的负载词,向国际社会传播江西红色文化的精华,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是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及分类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力争要实现语言文化对等的许国璋先生引入的,他认为文化负载词是指承载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特定含义的词汇,反映了特定的民族于历史进程中慢慢积累的与其他民族明显不同的活动方式。[1]胡文仲教授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体现了文化个性,他认为文化负载词是属于某一个民族特定文化范畴中的词汇,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民族文化。[2]

美国学者莫娜.贝克(Mona Baker)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更加宽泛,她认为只要是被其他文化的人们所不了解的文化概念或实体都可以被认为是文化负载词。这些概念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一种食物,一种器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习俗。[3]

可以说,文化负载词是指印有一定语言社会的时代和地域印记的,能传达某一民族文化特有观念与事物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能最敏感直接地体现该民族传统风俗和历史文化在语言层面的特质。[4]

(二)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文化的概念关系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负载词也可按不同规则被划分为不同种类。比如前文提到的美国学者贝克就将文化负载词分成了抽象和具体两大类。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将文化负载词分成了五大类——物质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5]本文所探讨的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主要涉及物质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社会文化负载词三种类别。

总体而言,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的特殊文化在其语言中的投射,在其他文化中很难找到对应词。[6]此外,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人们对于同一个负载词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三、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

江西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但因此,江西红色文化翻译语料中“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数量较大且较为集中,这也使得江西红色文化在向文化背景、成长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家、民族等受众传播时会障碍重重。[7]大部分的国外受众在无背景解释的情况下可能较难理解何为“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中展现的威武气势,也不易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与含义。因此,要想准确地进行红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中英文语言文化功底,同时还需要对红色文化和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总体而言,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复杂

江西红色文化中的负载词涉及广泛,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包括革命思想、斗争策略、群众路线、革命精神等多个方面。这些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往往比较复杂,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在英文中却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准确的翻译。[8]例如,“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法宝之一,但如何恰当地将其翻译成英语,却需要考虑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考虑到英语国家受众的语言习惯等诸多要素。

(二)负载词的语义差异

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江西红色文化中的一些负载词在不同地域和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差异。[9]例如,“红色的足迹”的翻译,如果直接翻译为“red footmark”,则容易在西方文化背景的读者中引发误解。因为“red”一词在英语中有“bloody and violent”(血腥暴力)的潜在含义。因此如何处理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差异,选择合适的词语,是文化输出翻译工作中的一大难点。

(三)负载词的语言表达习惯差异

红色文化负载词通常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成语、俚语、诗词等,这些习惯在翻译时难以完全保留。例如,“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成语,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英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四)负载词的语境与语用差异

红色文化负载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语境和语用因素。例如,“同志”这个词在中文的意义上是友好、亲切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称呼或者尊称,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准确传达其用法和意义。

(五)负载词的翻译标准不统一

在江西红色文化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翻译标准和质量规范,往往会出现同一负载词被不同的翻译者翻译成不同的英语词汇的情况。例如,“红军”在某些场合下被翻译成“Red Army”,而在其他场合下则被翻译成“People's Liberation Army”。此类不统一的翻译标准容易在翻译输出过程中给读者带来困惑,甚至让他们产生误解,影响红色文化的正确输出。

四、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关于中国文化外宣翻译,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黄友义教授曾提出过“三贴近”原则——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贴近国外受众关于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10]其中,黄友义教授尤其强调第三条“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原则,认为在文化外宣翻译中,译者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国外受众思维习惯的条件下开展翻译工作,要努力结合国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更好地翻译传达出文化负载词中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及意义,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一)意译翻译策略

意译法是指根据负载词的内在含义进行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原有词汇的表面意义,而是着重于其背后的思想、精神和意义。[11]例如,前文提到的与“红”有关的词语翻译,英语文化中“red”有“violent and bloody”(暴力血腥)的含义,但在中国文化中,“红”具有“喜庆、革命”的积极含义。因此,相应的语境下,“红军”可以直接译为“the Red Army”。但“红色足迹“若直接译为“red footmark”易产生歧义,最好根据其内在含义翻译为“ visiting revolutionary resources”,这样的译文会更容易为国外读者所接受。同样,“红色基因的传承”翻译为“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d gene”相比翻译为“inheritance of the red genes”更能准确表达原有负载词的内在含义,同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增译及释义翻译策略

对于富含中国特色且在英语中没有对应概念的红色文化负载词,可以采取增译法或释译法。增译法是通过补充或添加与原负载词相关的背景信息、解释或注释来进行翻译,例如在翻译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人名时,可以补充其身份、地位或历史成就等信息。[12]释译法通常是指以原文为基础,通过解释原文中的单词、句子、短语等含义来传达原文的思想、意境的一种翻译方法。释义法一般可分为词汇释义、句子释义和语境释义三种类型。

在红色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可以同时运用增译及释义法对负载词进行解释说明。例如,翻译与毛主席有关的名菜“毛氏红烧肉”时,倘若直译为“pork”,那么国外读者是无法领会到此道菜肴的特别之处,因此最好将其进行增译及释译翻译,加入相关背景,译为“Chairman Maos favorite dish—the braised pork in brown sauce”,增译背景信息——毛主席最爱的食物,释译说明烹饪方法—— “在酱汁中焖煮而成”,这样的翻译方法既可准确地传递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也能表达出该道菜肴中蕴藏的特殊革命意义,可更好地让西方读者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三)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尽量转化为目标受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在红色文化的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应用可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例如,在翻译有关革命历史、革命人物等内容的红色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通过添加背景信息、转换表达方式等方式,使得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例如:毛主席的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翻译,若将其中的“日月”与“新天”直译为“sun and moon”和“new sky”,读者肯定无法明白其中真意,因此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对其进行归化翻译,将源语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表达转换为目标受众所能够接受理解的方式,可以译为“A sacrifice to our ambition can create a new life”。

(四)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使目标受众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在红色文化的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应用可以使目标受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例如,在翻译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紅色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通过保留其原有的表达方式、适当添加注释等方式,使得目标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触到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例如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宣传介绍词英文译文中,所有革命相关的地名都采用直接音译的方式,以保留江西红色文化特色词汇的发音,如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黄洋界荷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翻译为“On March 4, 1961,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that ‘the schima superba in Huangyangjie wa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此外还可以采用“音译+注释”的方式进行异化翻译,比如“傍晚,在汉奸的引路下,三个鬼子闯进了村子。”这句中的“鬼子”“汉奸”等特殊词汇,就可采用“音译+注释”的方式进行处理,分别翻译为“guizi(the slang term for foreign invader”和”hanjian(the race traitor to Chinese)”。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中文的特色,再现抗战时期的社会现象,让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抗战文化。

五、结语

红色文化承载着我们中国特有的革命精神、事迹和历史,是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因此,在中国文化外宣翻译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江西红色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策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受众进行灵活选择和应用。同时,红色文化的翻译也需要考虑到篇幅、目标受众的接受限度等因素,以更好地达到红色文化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国璋.文明和文化——西方文化史选读讲演之二外[J].语教学与研究,1990,(02):1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BAKER,M.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M].London & NY:Routledge,1992.

[4]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5]IDA,E.A.,TABER,C.R.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6]李軼豪.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外宣翻译策略优化分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英译、日译为例[J].翻译教学与研究,2021,(01):51-60.

[7]钟英法,舒醒.江西红色文化内涵的哲学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03):38-43.

[8]邹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江西红色旅游语篇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5.

[9]肖群.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外宣资料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10]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4-6.

[11]孙乃荣,姚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河北省民俗文化翻译研究[J].海外英译,2015,(02):106-107.

[12]杨丹.跨文化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翻译教学探索与优化[J].高教学刊,2022,8(33):106-109.

作者简介:

柳敏,女,汉族,江西萍乡人,教育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高等教育。

章宙,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工商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