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共同富裕观下的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

2024-04-28 05:41杨丽艳,牛迦南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大学生

杨丽艳,牛迦南

摘要:习近平共同富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基础,是解决大学生精神生活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导。对于大学生而言,精神生活在其塑造自我人格、培育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关涉精神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彰显,也关涉高校立德树人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推动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凝聚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建构高质量精神生活的意识自觉,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精神生活价值的重要性,并通过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24)-01-064-07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价值意蕴作出深入阐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皆为共同富裕概念界定中的重要构成。当前国民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的经济水平普遍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精神生活水平却略显不足,这一短板甚至反作用于物质生活并为其带来发展桎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享受国家发展所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尽快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②以习近平共同富裕观深刻把握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应然逻辑、现实审视、实践路径,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1]。

一、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应然逻辑

(一)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

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不同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又具有中国的鲜明特色,是以本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的。③大学生作为最富有激情和活力、最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目前在校大学生一般为“00”后,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大学生正值壮年、年富力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大学生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可以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离不开这一代大学生广泛参与和持久努力的。但是在“全民奋斗”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人的发展观念落后,大学生群体中就出现了“躺平”和“摆烂”的现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缺少奋斗的动力,在精神世界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懒惰,甚至是枯竭。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改善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要[2];另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它对国家的振兴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国家的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持。实现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主体对民族复兴的信心,并且坚定主体对国家振兴的决心。要充分发挥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二)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坚定理想

信念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④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鼓舞他们前进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秉持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于为之勤勉进取的过程之中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体系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⑤,目前世界体系的多边发展趋向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诸多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也愈演愈烈,他们故意丑化、模糊中国人的形象以博取眼球,利用历史虚无主义置换历史真相以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成就,使得部分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思想“西化”[3],从而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化容易造成认知偏差,部分大学生被舆论领袖影响,对事物缺乏客观认识和理性判断,从而产生了价值模糊、理想平庸、信念动摇、信念危机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矢志不渝地贯彻理想信念,督促自身不断向前迈进,逐步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阶段目标。

(三)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培育时代

新人的实践需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方位,中国共产党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视为当前至关紧要的育人目标。作为推动时代洪流的中流砥柱,大学生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因此培育时代新人需要着重培育大学生群体,首要任务为推动大学生精神生活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对于大学生而言,其精神生活中思想道德生活、心理健康生活、文化娱乐生活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思想道德方面,他们展示出较高水平的道德认识与品德修养,不断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尤其是在全民抗“疫”的过程中,广大大学生展示出青年一代的責任与担当,走好了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心理健康方面,部分大学生具备成年人应有的心理素质,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与挑战;在文化娱乐方面,部分大学生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休闲娱乐、精神交流、知识提高、交往互动等。具体来说,马拉松、健身、美食、摄影、旅游、滑板、篮球、脱口秀等都是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敢于追逐自身喜爱的事物,并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但同时也要看到,如今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精神生活水平较低,一些大学生对物质享乐片面追求,过分注重个人欲望的满足,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且他们过度沉迷于庸俗的休闲活动,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投入到无效的娱乐消遣中,如“抖音”“直播”“游戏”“看剧”等,长时间地沉迷于同质化的消遣,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固然有部分同学物质生活条件不丰富给他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制约,但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存在著一些固有问题,如内容不丰富、精神境界不高等。因此我们要推动大学生精神生活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切实拓展其精神深度,从而培育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实审视

为了深入研究和具体把握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实际情况,本文对黑龙江省四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大学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价值生活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两大类,客观题部分重在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调研过程累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22份,所回收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率与有效率分别为92%、100%。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问卷题项设计中,有关调研对象基本情况的问题主要涵盖大学生性别、就读年级、月生活费这3项,通过对上述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样本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其中男性为71人,占比22.05%,女性为251人,占比77.95%;大一年级为160人,占比49.69%,大二年级为36人,占比11.18%,大三年级为114人,占比35.4%,大四年级为12人,占比3.73%。月生活费调查情况分布如下,1000元以下为31人,占比9.63%,1001元-2000元为223人,占比69.25%,2001元-3000元为57人,占比17.7%,3001元-4000元为5人,占比为1.55%,4000元以上为6人。

(二)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物质保障现状及分析。针对大学生物质生活展开调研,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对当前物质生活满意度,同时也切实梳理出当前生活环境下其精神与物质生活相互作用的关系。通过调查,对自己月生活费表示满意的大学生占据多数。问卷调研数据统计表明,表示对月生活费“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占比不到8%,对自己月生活费表示“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学生依次占据总调查人数的27.64%、38.82%、26.09%。并且大学生的主要物质来源就是每个月可供自己支配的生活费,因此对自身生活费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意水平。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对生活现状感到“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合计占比19.26%,而对自己目前生活现状表示“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人占比依次为40.68%、 26.4%、13.66%。综上统计结果能够发现,“您是否对自己的生活费感到满意”和“您是否对自己当前生活感到满意”两者呈现高度正向相关性。如此也能够说明,个体的精神生活情况同其物质生活情况紧密相关。

问卷中“您的日常消费主要用于?”,调查对象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选项“食品”得到调查者的基本共识,占比95.96%;其次是“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分别占比68.01%,60.25%;再次是“娱乐”“教育文化”“交通通信”,分别占比17.39%、15.22%、5.9%;最后是“体育运动”“医疗保健”“其他”,占比例较低。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日常消费都用在食品、生活用品和衣着等生活必需品上面,投入精神生活的日常消费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生活费的制约,近八成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下,物质条件匮乏的大学生,其精神生活也很难实现富足。

2.精神生活现状及分析。对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调查可以依托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现状,同时切实体现出其精神生活发展水平。在“您是否有烦恼、焦虑、空虚、受挫感及无助感等负面心理”的问题中,有24.22%的人“经常有”烦恼、焦虑、空虚、受挫感及无助感等负面心理,有 57.76%的人“偶尔有”烦恼、焦虑、空虚、受挫感及无助感等负面心理,其余有18.01 %的人“几乎没有”或“从来没有”烦恼、焦虑、空虚、受挫感及无助感等负面心理。结合调查问题,促使大学生形成负面心理的主要因素有“学习问题”“就业竞争”和“人际关系”,占比分别为77.95%、35.71%、34.16%;其次是“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经济问题”和“社会风气”,占比分别为20.19%、16.77%、14.29%;再次是“家庭问题”和“身体状况”,占比相差不大,分别为12.73%、12.42%;最后是“自然环境”和“国际国内局势”,占比分别为7.14%、5.28%。通过调查可以清晰发现,超过80%的大学生产生过负面心理,且负面心理大多来自学习、就业和人际关系,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更加聚焦和自身相关的问题,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情况,也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利己主义倾向。

在问及出现负面情绪如何排解时,大多数人选择“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向同学或朋友倾诉”和“独处”,分别占比62.11%,54.35%,53.11%;另外,选择通过“抽烟、喝酒、棋牌”“运动或看书”“朝父母倾诉”等途径作为负面情绪排解方式的学生占比依次为9.94%、18.63%、24.22%,而有2.48%选择“向辅导员或老师寻求帮助”,3.73%的学生选择“向校内心理咨询中心或专业机构寻求帮助”。通过调查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当代大学生出现负面心理时更乐于自己解决或寻求朋友的帮助,极少有人愿意向心理咨询中心或辅导员老师求助,这说明学生出现负面心理时缺乏对学校教师的信任,也缺乏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的意识,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加大心理咨询宣传力度,使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成为学生排解负面心理的“第一选择”。

在问卷中“您的业余时间一般做什么?”的问题上,调查对象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选项“休息睡觉”占比最多,比例为48.45%;其次是“看电影、看电视”和“刷微博、短视频”,分别占比48.45%、41.61%;再次是“看网络小说”“读书看报”和“购物消费”,分别占比20.19%、16.46%、14.91%;从次是“寻找美食”“参加朋友聚会”和“体育锻炼”,占比分别为13.04%、10.56%、8.7%;最后是“其他”“唱歌泡吧”和“旅游”,占比分别为6.83%、4.35%、1.55%。根据调查结果,这类问题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出现庸俗化的倾向,部分大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了无意义、无营养的事情上,分析其成因,多是当代大学生缺乏构建高质量精神生活的意识自觉。

3.价值生活现状及分析。就内涵而言,对生活价值的意蕴思考构成价值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本研究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生活的研究将以其价值观情況作为分析切入点。从“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中可以发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解读中,表示“不清楚”态度的大学生占比为4.97%,表示“不关心”态度的学生占比为7.76%。剩余学生中,78.88%的大学生将其解读为“国家精神指引,人民精神追求”;有4.35%将其视作“‘假大空口号,无实质成效”;另外还有4.04%的大学生表示这一价值观念在刚诞生时其曾积极响应过,但现在热度逐渐减淡。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相对较为乐观,多数学生能够将其内化于心、实践于行,然而也存在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

关于“您是否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的调查中,有61.49%的大学生表达了肯定态度,13.66%的大学生表达了否定态度,24.84%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信念。其中表达肯定态度的学生的理想也五花八门,问卷中“您的理想是什么?”,名列三甲的是“找个好工作”“家庭幸福”和“衣食无忧”,占比分别为54.97%、44.72%、44.41%;其次是“富足的经济水平”“平安健康”和“实现自我价值”,占比分别为36.65%、35.71%、32.3%;最后是“人际关系融洽”“报效祖国”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占比分别为9.94%、7.45%、6.52%。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具有浓厚的功利性,大部分同学的理想和自身相关,缺乏奉献精神,这表明,在今后可以通过大思政课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有关题项“您认为自己如何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有52.17%表示应当“做好自己的事”;39.75%提出应当“为社会与国家多做贡献”;另外有4.35%不清楚要如何做;3.73%的大学生认为“和自己无关”。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主动了解并思考个人对于实现中国梦所能做出的贡献,但也有少数的大学生不清楚或不认为自己能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实践于行,并敢于承担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责任。但同时也要看到还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缺乏正确导向,大学生中超过两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不认可或忽视态度;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模糊,近40%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部分大学生缺乏大局意识,近60%的大学生认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理想过于宏大,只做好自己的事就满足了。

三、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

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⑥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教育和人才,高校需要基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实现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更具可行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力量源泉,不断增强大学生建构高质量精神生活的意识自觉,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引导大学生过高品质的精神生活。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努力构建大学生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均衡发展新格局。

(一)凝聚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

共识只有准确认知价值内涵才能进一步认同价值,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价值共识,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大学生建立能够帮助精神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4],“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⑦深刻认识全党、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推动中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全国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积极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用多种方式全面、形象地展现其价值取向,用其丰富的内容来迎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传递积极的、科学的、正向的、和谐的价值理念,在思想和行为中持续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第二,提升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水平,推行大学素质教育,通过创建“志愿者”活动,促进“新时代”文化活动,促进“新”文化风尚。第三,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与建设,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形态,立足于主体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构筑起具有理论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征的话语系统,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的网络巨大优势,占领网络主导权。

(二)激发大学生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力

量源泉爱国主义情怀是大学生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最根本助力。爱国主义是个人、集体对国家和民族最深切、最真挚的情感,体现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⑧,重点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是引导大学生追求高质量精神生活、力图达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5]。一方面,倡导教师在教学行为中发挥主体地位和引导作用,实现知识和理念的双重教育。教师以教书育人为职责,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传授知识,二是教育学生做人。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既要讲做人的道理,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并非喊喊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谈,而要让爱国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认同。通过爱国主义讲座、升旗仪式、党员宣传、日常沟通交流等方式让广大大学生参与进来,调动起来,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三)增强大学生建构高质量精神生活的

意识自觉培养大学生自觉建设高质量精神生活的意识是推动他们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条件,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建设能力的思想保障,有利于纠正其自身精神生活发展方向。一是帮助大学生明确建设高质量精神生活对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也必须纠正一些大学生忽视或漠视精神生活价值功能的错误观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心理健康服务系统。二是高校只有结合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规律和切实需求,针对性满足大学生精神生活发展需求,才能充分地激发其内在的发展活力,从而形成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自觉意识。这既需要优化物质资源供给,使大学生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为其精神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合理调整精神资源的供应,注重精神资源的内涵品质,使精神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学生的个性需求动态平衡,做到内容生动和形式多样兼备,并在完善传统资源供给模式的前提下借助互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创新发展新供给模式,全面优化资源供给质量及准确性,确保高校的精神资源能够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引导大学生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行为

活动学习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样是优化大学生自身精神生活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的学习历程与他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本质上的统一性。要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把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一方面,要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学业目标,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不但要把学业与自己的将来发展紧密相连,还要把学业与社会需要、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大学生培养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进而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另一方面,应当引导大学生注重自身学业发展。随着学生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日益丰富,以及当今时代知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精力乃至物力、财力投入到学业中去,利用好每天的学习时光,并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地利用业余时间,把业余时间用在调节身心发展、培养兴趣能力、丰富业余生活,不让自身沉溺于泛娱乐化和“精神内耗”的泥沼中不能自拔,通过不断地学习投入,可以推动高校学生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水平。

同时,应重视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没有止境”⑨,要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体验。通过参加社会性实践,使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真正形成高尚的品德,从而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高校要举办富有新鲜感和正能量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使其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比如:参加夏令营、暑期实践、“三下乡”活动、义教、志愿者等;参观红色文化基地、博物馆、民族英雄纪念馆等[6];参与爱国主题公益项目,举办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体会到“学以致用”,提高主体精神生活体验,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注释:

①②③⑥⑦⑧⑨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④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的重要讲话[J].新生代,2019(03):2.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中国政府白皮书汇编(2019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38.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14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2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5.

[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7-8.

[6]庄严.弘扬伟大东北抗联精神[N].北京:人民日报,2014-09-18(7).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Life Under Xi Jinpings Concept of Common Wealth

YANG Liyan, NIU Jianan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concept of common wealth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common weal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is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life. For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lif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haping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cultivating their values, which not only involv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value of spiritual cul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but also invol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ral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o promote the common wealth of spiritual lif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nsensus on the value of the common wealth of spiritual lif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the patriotism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onstructing a high-quality spiritual life, so as to make them ideologica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lue of spiritual life,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piritual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independent study and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Keywords:spiritual life; common prosperity; college students

(責任编辑:侯净雯)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大学生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现代室内设计的几点思考
诗歌的无用之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农村留守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