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2024-04-29 00:1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考核体系建设

陈 瑞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管理成效,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内部控制作为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主要内容。内部控制管理不佳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由此可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至关重要。但内部控制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往往会遇到诸多难点。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难点研究,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优化建设措施,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指企业为实现经营发展目标,确保经营方针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经济高效,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等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和效率,明确各管理环节的权责划分,有助于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在于达成五个目标:一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各项活动在法律政策、行业规定及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二是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确保企业资产得到妥善运用,防止资产被滥用、盗用等;三是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四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优化流程、减少浪费,降低经营风险;五是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确保日常经营活动与战略目标相一致。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含五个要素:一是内控环境,即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权责划分、人员配置等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时所处的环境;二是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分析、监督及应对等环节;三是控制活动,即开展内部控制所实施的会计核算、内部牵制等活动;四是信息沟通,即各部门、各环节信息共享;五是内部监督,即检查内控体系建设、执行情况,明确弱点,并对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改善企业管理现状,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内控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识别和评估资源需求,合力规划和配置企业资源,确保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冗余。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规范操作流程、减少冗余环节、优化管理环节,使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高效运行,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内部控制还能促进跨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企业整体运营的顺畅。由此可见,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是改善企业管理现状的必要措施。

(二)健全企业管理机制,促进改革和转型

新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突破自身局限、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内容。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与过去不同的社会环境,企业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变化的需要。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能够有效健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一方面,可以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根据企业新发展需求完善现行管理制度,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规范,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构建科学的管理执行机制,优化工作业务流程,严格审批管理标准,加强风险抵御能力,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企业遭受损失的概率,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管理支撑。

(三)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是企业经营的基础,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能够有效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体来说,通过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资产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资产变动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内部审计与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资产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避免出现舞弊和腐败行为,防止资产流失。一是通过对资产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降低资产损失的概率,确保企业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保证资产安全,实现保值增值。二是通过合理提供决策、及时的财务信息,助力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难点

(一)内控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目标支撑不足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是某一岗位或某一部门的单一工作职责和任务,而是需要企业内各岗位、各部门通力合作,但由于岗位不同、部门不一,所承担的责任、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企业需要科学地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责任主体。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内控责任主体明确性不够,对实现管理目标的支撑有限。一是内部控制管理模式适用性不足,内部控制的理论支撑虽然众多,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部分企业在控制策略、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管理模式有待优化。二是部分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存在不足甚至存在偏差,认为内部控制是应付监管、增加工作量的流于表面工作,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对于责任明确、划分等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划分责任、涉及控制流程时缺乏深入的分析,支撑性有限。

(二)内控治理结构有待健全,组织支撑不足

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的内控治理结构不健全,对组织的支撑力度有限。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未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企业设置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设立的管理岗位无法有效契合企业管理需求,各内控岗位、部门间未能形成既通力合作、又互相监督的管理模式,这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管理效能的发挥。例如,将内部控制管理职责局限于财务部门、运营部门等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缺少一定的管理权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人员开展内控工作、执行内控制度的积极性。另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后,对于配套制度的构建不够完善,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以及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部分缺失。

(三)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风险管控不足

监督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强有力的监督管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管理成效,真正实现以管理促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监督管理力度并不理想,监管成效有限。一是内部控制执行刚性不足,由于内控制度、计划等的编制存在理想化、表面化特征,内控人员的管理理念和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制度与应用相互割裂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论与实际相剥离。二是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障经营业绩指标完成的预案、关键核心岗位员工稳定性的预案等均不可或缺,但部分企业风险应对预案设置不全,导致在风险发生时难以及时解决、有效应对;或者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导致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效果。

(四)激励考核机制有待完善,闭环管理不足

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是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成效的重要方式,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的激励考核机制有待改进。一是激励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选取的考核指标与部门重点工作的关联度有限,在引导企业各部门重视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成效方面未发挥有效作用,如将收入、回款等经营性指标与职能部门高关联,这会影响职能部门对于本职工作的重视程度;指标设置比较片面,过于重视主观评价而忽视客观评价;设置的指标较难量化,不宜评价。二是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够科学,要么没有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薪酬等关乎个人利益的事项直接挂钩,降低了绩效考核的价值;要么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不足,员工对考核结果缺乏敏感性,这些都会导致管理未形成闭环,影响绩效考核管理成效,不利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难点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责任主体,划定控制主线

为有效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难点,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内控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加强风险防范、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成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转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从心理上强化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以思想促行动,确保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有坚强的理念保障。其次,要明确责任划分,一般来说,企业负责人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制定内控原则、搭建内控体系、强化内控监督等职责,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方向、理念等负责;中层管理者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普通员工则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推进者,负责实施具体的内控管理措施等。在此前提下划分各层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形成管理责任层层递进、管理工作环环推进的内部控制模式。

(二)完善治理结构,确认运行机制

完善的治理结构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撑,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机构,由企业负责人牵头组建管理小组或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中层管理者执行上级决策,作为执行机构;纪检部门、党委组织等作为监督机构,履行监管责任,从而建立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协作机制,可以通过评审、会签、共同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强各部门、各岗位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要根据部门业务性质、需求等的不同划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职权,保证各部门间既权责明晰又互相监督。三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根据企业需求不断修订既有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如通过编制授权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授权权限,避免出现违规授权、越级授权等情况。

(三)加大监督力度,强化风险管控

监督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内容。为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监督管控力度,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可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刚性,对于已经下发的内控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如对规定好的审批流程要严格遵守,即使出现特殊情况,也要在制度规定的框架下进行灵活调整,严禁出现特事特批、特事特办等情况,避免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对于履行监督责任的员工则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例如,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核心人员出现重大调整等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责任部门到应对流程、从处理时间到处理效果等均需要明确的规定,这样在风险发生后才能够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由责任部门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

(四)优化激励机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

为实现激励机制的优化,提高考核结果的应用成效,一是要提高考核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树立“绩效考核是指挥棒”的理念,在确定考核指标时,以部门工作目标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支撑目标实现的工作任务,并将之提炼成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例如,对于职能部门,要将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成效提升等作为考核重点;业务部门则要将经营业绩、市场开拓等作为考核重点,并进一步细化为制度修编、报表准确度、新签合同额、回款等各项指标,提高绩效考核的引导性。二是要深化考核结果应用,首先要健全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考核程序,如将考核划分为部门和员工个人两个层级,按照不同权重核算出员工个人最终的考核结果;其次要制定配套应用措施,如中层干部奖惩力度大于普通员工,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直接挂钩等。

五、结语

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推动企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还可以显著增强企业风险防范的有效性、科学性。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难点和痛点的改善和应对,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控,优化激励机制,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及经营特点的内控体系,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考核体系建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