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闲置资产盘活路径探讨及风险控制

2024-04-30 02:30黄晓丽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年3期
关键词:盘活闲置国有资产

黄晓丽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东莞

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2022年以来资产盘活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层级提升、力度加大,从国务院到相关部委,多项重要政策出台。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财政部同年发布《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财资〔2022〕124号),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进行了细化部署。高校的运营管理离不开国有资产的支持和保障。然而高校资产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出现闲置现象,国有资产闲置会降低资产使用效益,增加管理和维护成本,制约高校的高质量发展。闲置资产盘活已成为高校内在需求,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服务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闲置资产类别

闲置资产是指单位占有但未使用或不需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闲置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设备等。高校国有资产闲置会导致公共产品的浪费,制约高校高质量发展。目前高校的闲置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闲置房产类。房产类资产主要是满足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需要,但也存在个别房产不适宜开展教学和科研的情况,比如校区周边的门面房、校内教师公寓空置房屋、为师生服务配套的商业用房等。

二是闲置土地。高校的教学用地是不能用于商业经营,但也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规划用地建设实施慢,导致土地闲置。另外为方便师生生活需要,建设规划部分闲置土地用于校园公共服务,如快递、通信基站、充电桩等便民服务项目。

三是无形资产类。高校无形资产是指高校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高校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校名校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等。目前高校无形资产保护与经营管理难度大,存在缺乏科技成果转化载体、重研发轻转化、具体职责和具体实施不明确等情况,导致无形资产得不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

四是闲置设备资产。高校设备类资产占比较大,尤其是大型仪器类。高校长期存在部分大型仪器闲置或低效运转,导致资源浪费,该类资产应尽量纳入盘活范围,做到物尽其用。

二、闲置资产产生原因

1.技术革新导致的闲置资产

随着科技进步,资产更新换代加快,尤其是设备类的资产更新换代更加频繁,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校往往不断购置引进新的设备,旧的设备就会闲置甚至淘汰报废。其中很多是用于科学研究的精密仪器和贵重仪器,此类淘汰下来的闲置设备往往没有到达报废条件,还可以在教学和实践等方面加以利用。

2.购置论证不足导致的闲置资产

某些高校在资产采购流程方面不完善,采购前的必要性论证不足,导致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现象。有些高校在设置新专业的时候,没有深入调研和研究市场需求,仪器设备没有紧跟市场和专业需求而导致闲置。还有些高校为个别项目购置特定设备,该类设备因需求量小、共享程度不高容易闲置。还有部分设备在购置后因缺少相应的后续维护和升级更新而成为闲置资产。

3.管理不到位导致的闲置资产

一些高校资产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落后,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信息不公开,导致不同部门间资产不能共享,无法实现资产优化和闲置资产共享调拨。同时,高校中资产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专业性不强,岗位调整频繁,不利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一些高校资产权利、义务和责任不明,资产管理缺乏考核监督机制。还有的个别部门因小作坊意识把国有资产当作本部门所属物,使得资产调剂或共享难以实施,导致资产闲置。

4.无形资产盘活不足导致的闲置资产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2021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从10.6 万项增加到36.7 万项,增幅达到246.2%。据《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5.4%,而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高校无形资产资源丰富,尤其知识产权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转化困难、缺乏平台、市场意识不强等问题,转化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

三、闲置资产盘活路径探析

1.校内调拨

为推进存量资产充分利用,合理调剂激发资产效能,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握闲置资产情况,将盘点中发现的闲置资产统筹分类管理,优先调拨闲置仪器,借助资产管理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和资产管理员组群公告等途径,对闲置资产信息进行全校公示,在不同部门间进行资产调剂与使用、探索功能转换和用途调整,规范调拨领用交接手续,做到以存量调控增量。

2.校企合作盘活

部分闲置资产可以通过高校附属医院、企业等单位合作盘活闲置资产。如部分校属企业和医院仪器更新换代快,淘汰下来的仪器可以应用在教学、展览或实操课程方面。还有如热水供应、物业等经营权通过企业外包形式盘活,高校日常只需加强合同监管,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降低高校的运营成本。

3.仪器共享

在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全国高校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数据显示,全国高校仪器设备拥有量每年以大约10%的速度增长,总值已接近万亿元。但高校长期存在大型仪器使用率低、使用机时不足、社会服务不足等弊端。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向全社会开放和共享。高校闲置仪器如能对外开放,可以满足更多社会人员的科研需求。既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公共服务效益,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又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共享平台与高校进行科研交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合作机制。

4.对外出租

高校某些闲置资产可以通过对外出租进行增值创效。如不适宜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校区周边门面房,可对外出租,通过市场化方式盘活。通过出租既能获取不错的租金收益,又能满足社会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有些闲置的教室也可出租供校外培训机构使用,闲置的场地在某些时段不影响学校秩序的情况下规划成停车场,等等。

5.处置拍卖

对于因超过使用年限、技术落后且无法改造、无修复价值而被淘汰的资产,可通过拍卖处置转让实现盘活。完善资产处置规章制度,规范处置流程,掌握资产的实际价值,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做好价值评估,完善监督职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处置。

6.科技成果转化

虽然高校的科技成果较多,科技成果转化弱,大多处于闲置。科技成果闲置造成高校资产价值的巨大浪费。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使科技成果面向市场,在研发过程注重市场需求,科学研究才得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其次,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和转化实施细则,赋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决定权、定价权,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高校。最后,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如评估审计、投资转让、对外许可、会计核算等环节,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多的教职工在项目资助、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7.纳入公物仓

按照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各地方政府纷纷建设公物仓,努力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运行新模式。各高校要积极加入市政的公物仓管理,对于单位范围内无法盘活的资源,要及时开展清查和梳理工作,制定待盘活国有资产清单并及时将数据信息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符合入仓条件的资产应入尽入,执行新增资产配置优先通过公物仓调剂政策,同时接受上级单位的监督和指导。

四、风险控制

闲置资产盘活的过程涉及资产的审批、评估、处置等多个环节,容易出现风险点。风险点产生主要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的。从业务流程来看,如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层级和职责不清晰,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归属不明;盘活资产未按权限进行审批,擅自进行资产盘活;资产评估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评估价值过低;监督乏力,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高校必须从根本上做好闲置资产盘活风险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1.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机构和制度

一是健全管理体制。首先,国有资产实施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资产实名制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各管理层级和机构的职责,明确资产主管单位、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之间的职责权限,细化资产管理的层级体系。各管理层次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共同把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其次,强化监督,配备专人专岗,构建监管制度和实施细则,强化资产的有效盘活。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首先,出台国有资产盘活等管理文件,逐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架构,规范资产盘活流程,明确资产审批、评估、盘活、处置的原则和要求,强化资产盘活统筹力度,全面堵塞管理漏洞。其次,加强资产管理前端控制。高校的资产配置着眼长远,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目标,对资产配置充分论证,制定适合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资产配置规划。高校应出台采购项目立项论证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文件,在采购前期要进行市场调查和立项论证,对采购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期使用效益等进行论证,确保相关决策科学合理,从而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结构,从源头上节约财政经费。

2.科学规划,提高资产盘活效用

一是科学制定盘活方案。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是摸清闲置资产的首要环节。对闲置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建立闲置资产台账。在全面摸清和梳理国有资产存量和闲置资产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盘活计划,编制待盘活资产清单,重点把握房产、土地、车辆、设施、设备等大型资产的存量和使用配置情况,根据不同类型闲置资产采用不同方式盘活,形成有针对性的盘活目标,按照盘活目标任务和进度压实责任,确保资产盘活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建立风险防范台账和风险管控监督机制加以防范风险。

二是建立资产盘活信息模块。借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资产盘活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增加资产盘活信息模块,实现对闲置资产的动态监测与实时跟踪。将闲置资产盘活信息实时呈现并进行全流程管控,实现规范化、动态化、可视化、数据化和一体化管理。

3.奖惩制度,绩效考核

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资产盘活成效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通过预算约束提升资产盘活积极性,推动资产盘活利用工作持续收效。不断加强对资产管理员的培训和国有资产的宣传,增强资产管理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教职员工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对国有资产要从严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物尽其用、能用应用。

二是强化惩罚力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资产闲置问题,在短期内无法提高使用率的仪器,资产管理部门应对该仪器进行调拨整改;对于设备使用效益低的单位,高校应减少其下年度设备经费投入,并限期整改,充分发挥闲置设备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盘活闲置国有资产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扶贫资金闲置浪费谁之过?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