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要素法在新时代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2024-05-01 18:55陈渊华顾雅心艾晓倩张凌寒冯奕文陈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5期
关键词:台账隐患应急

陈渊华 顾雅心 艾晓倩 张凌寒 冯奕文 陈珺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基石,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医院要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决心根植于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中,其中安全生产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只有首先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医院才能更好发挥救死扶伤的功能。医院是一类特殊的单位,安全生产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2023年4月18日12时57分,北京长峰医院住院部内部改造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现场可燃涂料的挥发物引发火灾,事故造成29人遇难,其中26例为住院患者、1名护士、1名护工、1名患者家属,事故的发生给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敲响警钟。医院人员结构复杂,设备尤其是特种设备、大型检查设备数量多,给医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加了许多难点[1-4]。安全管理是针对人们活动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资源,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活动过程中人与客观物质环境的和谐,始终保持安全状态,达到活动目标的实现。八要素法是一种常用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8个方面的手段进行全面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目标和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记录、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持续改进共八大板块,是在现代化生产企业中常用的一种安全管理手段,因其条理清晰,易于掌握,管理成效好,本单位对其进行修正后运用于医疗机构,取得很好的效果。

1 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难点

现阶段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分散,医疗安全由医务处负责,消防安全由保卫科负责,后勤安全由总务科汇总,不同部门直接联动机制不完善,未形成有效合力应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二是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各家医院存在碎片化管理,缺乏标准统一的规范。三是员工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对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知晓率不足,常常容易忽视安全生产责任,违反操作规范的事情时有发生。四是隐患排查不深入、不彻底,排查流于形式,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未及时有效发现隐患,风险掌控不清晰、不可控,风险评估不到位,为有效制定风险等级,忽视风险存在。五是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未按期进行应急演练,应急演练重形式轻内容,针对性不强,指导意义不够。六是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未覆盖全员,未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培训考核不充分[5-6]。

2 八要素法在医院安全生产工作的应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引入八要素法,能较好地解决大部分问题。本文对八要素法在本单位的使用做详细介绍和具体分析。

2.1 目标和职责

2.1.1 完善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明确单位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一般由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要明确委员会主要职责,委员会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设有办公室具体负责牵头全院的安全生产工作。

2.1.2 明确方针目标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应首先结合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单位特点和要求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其中年度目标需要有明确的指标,便于执行和考核,每年做必要的修订。

2.1.3 制订任务分解表

围绕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方针、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结合职能部门工作内容,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建议设立具体指标,同时鼓励职能部门进一步将任务分解至科室每位工作人员,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和任务。

2.1.4 制订年度目标考核办法

目标和指标制订的同时需制订考核办法,明确考核部门和考核频次,每次考核需要有考核记录。强调考核结果的运用,对于考核优异的应有奖励措施,考核结果可与年底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比,职称评定挂钩,对于多次考核不合格的要有惩罚措施。

2.2 制度化管理

2.2.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清单

医院安全生产负责部门梳理医疗机构涉及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装订成册,发放至相关职能科室,做好发放记录。还需对法律法规目录定期做符合性评估,将最新制订或修订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目录。医疗机构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管理指南(试行)》《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试行)》等[7-9]。

2.2.2 制订医疗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结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需要制订符合本单位特点的规章制度,发放至相应的岗位。内部规章制度也需要定期做符合性评审,尤其是当国家法律法规发生修订之后,应该及时做相应的修订。

2.3 教育记录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普及法律意识和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改善安全行为,提高队伍安全素质,有效地遏止事故,实现生产安全[10]。

2.3.1 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年初需制订本单位本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全年培训计划。制订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必备内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二是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方面法律法规培训要求。三是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必须学习的内容。四是医疗机构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2.3.2 按期开展培训工作

按照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必须做好培训记录、签到,并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了解培训人员对知识掌握情况。培训后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了解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工作、是否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便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进行调整完善。

2.3.3 分级分类开展人员培训

培训需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人员开展教育培训。按层级一般分为三级:医院级、科室级和班组级;按人员类别可以分为管理人员、使用人员、新进员工、进修住培生等。不同层级或类别人员教育培训的内容有差别,比如所有新进员工都要开展扑灭初期火灾能力、逃生等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实验室人员需开展危险化学品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高温高压灭菌器使用人员需开展高温烫伤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等,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应有各自的侧重点,不宜所有人员采取同一培训教材。

2.4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指针对医院各个区域工作现场内设备、人员、防护用品、安全预警系统等方面的管理。医院常见的设备有机械式立体停车库、锅炉、电梯、高温高压灭菌器、空气压缩机、牙科综合治疗台、螺旋CT等,设备管理包括基础档案、验收记录、检验检测记录、维修保养记录以及报废交接手续等内容;人员管理包括设备使用人员资质管理、维修人员资质管理等;防护用品管理包括发放标准、发放记录;安全预警系统包括职业危害识别记录、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危险因素告知书、危害告知牌等。

2.5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2021年9月1日施行的《安全生产法》中第四条新增的内容。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11-12]。

2.5.1 开展安全风险管控

风险分级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危险源识别与评估,风险分级管控。潜在风险的确定可由不同部门梳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事故、隐患或未遂事件,结合同类医院发生的事故等多方面进行总结上报,如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总务科、保卫科、信息科等科室,各自上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由安全生产办公室汇总后选取专家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分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2.5.2 落实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排查、消除或控制等措施,治理工作需实现闭环管理。一是隐患治理方案,确定隐患检查和治理的总体方案,所有发现的隐患均按方案要求进行整改落实。二是安全检查记录表,包括日常、季度、节假日和综合性共4张检查表,日常检查工作由科室负责人带队,季度检查工作由分管领导带队,重点节假日检查由主要领导带队,综合性检查一般由分管领导带队。三是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填写隐患整改通知书,通知书发给责任部门,接受需签字确认。四是隐患登记台账和销号台账,安全生产办公室应登记所有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每条隐患独立编号,定期“回头看”,如果整改完成的予以销号,长期未完成或恶意不整改的需报医院主要领导知晓。五是重大事故隐患档案,对于重点隐患需要独立建档,重点关注,未整改到位前必须有防范举措,务必杜绝事故发生。

2.6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出现突发状况后紧急处置的手段,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应急领导小组一般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应急预案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应急演练计划方案、实施;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包括清单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其中应急预案2年左右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修订,根据实际工作中预案演练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及时进行修订,使之更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应急救援设备物资原则上每月需进行核验,对过期失效的更新,对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并对有故障的进行维修。

2.7 事故管理

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总结,避免在将来工作中再次发生[13]。针对发生的每一起安全事故建立台账,事故台账一般分为人身事故台账、操作事故台账、设备事故台账、质量事故台账、火灾事故台账和未遂事故台账,并将所有台账汇总成事故管理台账,每个事故台账需详细记录发生事故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事故发生地点、事故类别、事故级别、事故经过及主要原因,造成损害,防范措施,责任人及处理意见。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第1原则是要针对所发生的事故,认真研判,讨论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改进,避免发生同类事故。第2个原则是要对事故有关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这不仅是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履行安全责任的要求,也是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第3个原则是要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制订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预防措施,针对事故发生所暴露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彻底整改,必须提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或彻底整改之后才可开展相应的生产活动。第4个原则是必须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危害,使广大员工从中受到教育、吸取教训,进而提高认识,努力在实际工作中防止事故的发生。“四不放过”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有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制订并如实填写“四不放过”登记表。

每年年底进行全年医院内部事故统计,将各类事故发生次数、损失、伤亡人数等进行统计汇总。事故统计工作目的:一是核对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与目标值直接的差异,作为年底安全生产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分析事故的类型,事故的原因,针对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制定相关的整改或预防举措。三是与以往事故进行对比分析,用于评估医疗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整体趋势,为下一年度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8 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不是阶段性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医院所有人员参与其中,还需要所有人员持续高度关注,因此安全生产持续改进极其重要。每年年底开展安全绩效评定,评估年初制订的安全生产计划是否完成;分析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未消除隐患和不达标项目整改方案;对各部门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评定结果考评;制订下一周期的安全工作计划。持续改进目的是降低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成效,保障医院整体的安全稳定和有序运行。

新时代医院的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作为医院工作人员更应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全员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营造安全生产文化,营造医院安全氛围,保障医院医疗安全,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14]。八要素法全面系统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序梳理,条理性、系统性强,易于操作,便于运用和考核,涵盖了医院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统筹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可以发挥非常积极且有效的作用。当然,各个医院也要结合自身医院的特殊性进行个性化定制,使之更符合医院实际工作需要。

猜你喜欢
台账隐患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靖边规范基层党建工作台账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