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褐牛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2024-05-07 20:32陈幻喜刘建明杨光维褚洪忠
畜禽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褐牛品种改良社会化

陈幻喜,李 涛,刘建明,杨光维,褚洪忠,丁 帆,张 梅

1.尼勒克县乌赞镇畜牧发展中心,新疆 尼勒克 835007 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新疆 伊宁 835000 3.尼勒克县尼勒克镇畜牧发展中心,新疆 尼勒克 835007 4.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0 引言

新疆褐牛遗传改良背景清晰,自20世纪30年代起,历经50多年育成,其母本为哈萨克牛,父本为瑞士褐牛、阿拉塔乌牛,也曾导入少量的科斯特罗姆牛血液[1]。1983年新疆褐牛通过国家畜禽品种资源委员会认定,批准该新品种通过验收,1986年国家农业部颁布了新疆褐牛品种标准。新疆褐牛因其具有耐粗饲、抗寒、抗逆性强等优点而深受农牧民养殖户喜爱,已成为该地区的主导牛品种[2]。近年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通过引进美系褐牛、德系褐牛、加系褐牛对当地新疆褐牛进行改良,并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3-4]。本文通过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褐牛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措施等相关建议,旨在助力新疆褐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新疆褐牛产业发展现状

1.1 群体优势明显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新疆褐牛最重要的育成地之一[5]。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可知2022年末,牛存栏136.7万头,新疆褐牛存栏103万头;每年开设牛人工授精冷配站点超过600余座,夏季放牧草场开设集中冷配点70个,参与新疆褐牛人工授精冷配技术人员580余人,年人工授精冷配新疆褐牛18.7万余头,人工授精冷配怀胎率达到85%以上,冻胚移植怀胎率达到45%以上,居国内先进水平;冷配产犊牛成活率达90%以上,新疆褐牛良种及改良率提高达到7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褐牛存栏排名前5的县依次为新源县、尼勒克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和巩留县,全部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属县。

1.2 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2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共建成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自治区肉牛核心育种场3个,自治区级种牛场4个,自治区新疆褐牛联合育种及群体改良示范场9个,自治州级新疆褐牛种牛场4个,组建育种核心群2 000余头,每年培育优质新疆褐牛种公牛800余头。伊犁新褐种牛场与国家级种公牛站新疆天山畜牧生物有限公司合作,输送优质种公牛8头,累计生产冻精20余万剂。以核心育种场为引领的新疆褐牛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自主培育和供种能力不断提升。

1.3 新疆褐牛科研项目逐步推进

以新疆褐牛产业发展为基础,截至2022年实施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5项,自治州级3项,同步推进自治区新疆褐牛联合育种及群体改良体系项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县市推广单位、养殖企业和家庭牧场组建技术专家团队,在新疆褐牛选育提升、良种繁育扩群、新品系培育、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联合育种关键环节上夯实基础,成效明显,促进了新疆褐牛联合育种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1.4 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积极鼓励新疆褐牛科技人员将自有和吸收引进的科研成果在新疆褐牛养殖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优质褐牛冻精引进,新疆褐牛乳用、肉用品系培育技术,新疆褐牛胚胎制作与胚胎移植技术,早期妊娠诊断技术,良种新疆褐牛种公牛培育技术,新疆褐牛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犊牛栏饲喂犊牛技术和新疆褐牛犊牛夏季放牧补饲技术等科技成果在州直新疆褐牛育种核心场、示范场、养殖企业、家庭牧场和农牧民养殖户中进行推广落地,不断提高了新疆褐牛产业的科技含量。

1.5 群体改良进展明显

经过近年有计划的杂交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褐牛群体生长发育、体型外貌、产奶产肉等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新疆褐牛育肥日均增重1.25 kg;成年公牛平均屠宰率达到54.5%,净肉率达到44.5%,成年母牛平均屠宰率达到52.5%,净肉率达到43.5%;舍饲条件下,新疆褐牛产奶量年平均单产达到2 500 kg/头,平均乳脂率4.2%,平均乳蛋白率3.8%;半放牧半舍饲条件下,产奶量年平均单产达到1 800 kg/头[6]。

1.6 品牌知名度稳步提升

以新疆褐牛主导的地方品种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在农业农村部新疆褐牛产业集群项目新疆褐牛特色品牌创建项目的支持下,新疆褐牛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我从伊犁来”“海牧牛坊、疆栅一品、我家老土牛”等新疆褐牛牛奶、牛肉相关品牌推广不断提高。伊犁新褐种牛场种公牛拍卖会取得较好效果。

2 新疆褐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畜场(良种繁育)建设有待提高

种畜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供种能力严重不足,冻精冷配覆盖度不高,联合育种体系初步形成。品种改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冷链体系建设项目上配备的运输车辆损坏较严重,却不能及时更新,极大地影响着牧区冷配工作开展。同时农牧民优质冻精的需求量大,但县市财政困难,优质冻精采购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农牧民的需要。

2.2 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

机构职能弱化、人员老化、缺岗缺人现象普遍,“传帮带”作用无法发挥,致使青年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出现断代,市场化服务发展滞后。科研成果在基层一线的转化、示范引领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如“四良一规范”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面需要加强。特别是在疫病防控、饲草料种植加工、科学日粮配方等技术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

2.3 产业组织自主发展能力亟待提高

规模养殖占比不高,奶业发展乏力。目前全州新疆褐牛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养殖户受传统“一家一户”散养模式影响,分散养殖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产品总量大,但集中收购困难而且质量不一,尤其是生鲜乳难以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符合标准的生产原料。“伊犁牛肉”“伊犁鲜奶”草原畜牧业公用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低,竞争力不强。

2.4 基层技术人员缺乏、工作任务重

品种改良基层技术人员待遇低、高素质人员留不住、人员老化和紧缺现象较为突出;社会化服务公司新聘用人员培训少、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特别是一些在编技术人员返岗率仍然很低,严重影响了品种改良工作。建议各县市加强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队伍建设,落实社会化服务公司人员待遇,加强牛品种改良app登记。

3 新疆褐牛发展思路与措施

3.1 产业基本思路

1)进一步加强对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和政策扶持。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鼓励有资质的涉牧企业、合作社、动物诊疗机构等参与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对规模小、不规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整合,政府在政策与资金应给予一定扶持,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公司化运营手段落实政府管理品种改良工作职能。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拓宽服务项目,促进畜牧兽医服务业产业链发展,拓宽收入途径及渠道。

2)提高育种员待遇。结合实际,引导社会化服务公司合理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收入渠道,进一步提高育种员收入。同时,督促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基层育种员畜牧兽医卫生医疗津贴,实施育种员健康保障措施,确保育种员人身安全,解决基层育种员队伍后顾之忧,同时落实“五险一金”,增强其日常工作积极性,稳定育种员队伍。

3)拓宽服务形式。充分发挥各县市级畜牧兽医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公司各项职能作用,利用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将免疫、驱虫、药浴、改良、剪羊毛等纳入套餐机制管理,拓宽服务业务,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增加公司育种员绩效工资。

4)加强监督、强化考核管理。一是督促各县市对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制度建设、标准制定、市场监管等方面履职尽责,强化监管措施,实施定期考核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办法,促使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运行。二是严格专项业务准入门槛,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品种改良、冻精液氮等经营性活动的,严格按照审批条件审核发证。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使品种改良服务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三是督促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服务组织内部管理,提升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3.2 工作措施

1)发挥产业优质,完善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提升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总站为牛品种改良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优质冻精、液氮、配种器材的供应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指导等工作;以州直各县(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为服务平台,为基层品种改良服务站点供应物资,同时监督指导各项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以各基层品种改良服务站点为服务终端,为基层农牧民提供优质服务的牛品种改良冷链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品种改良信息化平台app建设。建设新疆褐牛胚胎中心与技术实训中心,制作优质褐牛胚胎在伊犁河谷推广,加快新疆褐牛改良进度。

2)健全育种体系,提高种源基地建设。利用国家新疆褐牛产业集群项目,持续扶持一批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建设,提质扩增育种核心群。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技术装备,强化管理监督,加强选种选配,提升优质种源的利用效率。制定新疆褐牛肉用品系和乳用品系培育方案和鉴定标准,组建核心育种群,实施科学选种选配,培育新品系。

3)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团队建设。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形成的科研成果,资金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和团队建设,深入基层养牛户、企业、合作社开展专项生产问题指导,就地查问题、想办法,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褐牛养殖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开展生产、管理和育种等工作指导。

4)加快疫病防治及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县乡两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防疫物资贮备,配齐配强基层兽医站技术人员,增强基层尤其是乡镇兽医站动物防疫技术力量。加强新疆褐牛规模化养牛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对疫病防控、诊疗、兽药使用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进行监督考核,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对疫病的防控能力和产品的安全。

5)加快“伊犁牛肉”“伊犁鲜奶”品牌建设。发展以“福润德”“创锦福云”“托乎拉苏牧业”为主的牛肉加工业,逐步形成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等全产业现代化肉类屠宰加工产业链,扶持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畜禽就地屠宰,减少活畜禽长距离运输,鼓励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藏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扶持伊牧欣乳业、雪莲乳业等企业发展,发挥草原畜牧业牛奶产品高品质优势,以生产液态奶、奶粉、酸奶、奶类饮品等产品为主。

4 结束语

伊犁河谷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新疆褐牛产业化发展方面,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一体的乳、肉产品产业链,培育了“我从伊犁来”“海牧牛坊”“疆栅一品”等地方优势特色乳、肉制品品牌,带动了伊犁畜产品走出了国门和区内外市场,拉动了畜产品价格的上升,有力促进了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同时,伊犁应充分发挥草原畜牧业的优势,加快新疆褐牛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加大绿色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以优质畜产品开发为重点、以优质资源整合为手段,全力推进“伊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创建,真正做大做强伊犁河谷绿色有机畜产品这张“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褐牛品种改良社会化
乡镇畜牧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线性鉴定技术对新疆褐牛提质增效作用分析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新疆褐牛母牛繁殖障碍原因分析
杨树嫁接换代品种改良选择及接穗采集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美国褐牛杂交改良新疆褐牛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