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蛔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4-05-07 20:32孙秀云
畜禽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虫卵

孙秀云

(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321)

0 引言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主要表现为贫血、体温升高、身体消瘦等症状,呈全球流行。饲养场地重复使用、消毒不彻底、饲养密度大是导致猪患蛔虫病的主要原因。猪蛔虫对猪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引起猪感染其他疾病,增加猪的死亡率。

1 病原

猪蛔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病原是猪蛔虫。猪蛔虫是一种线虫,主要寄生在猪小肠中。新鲜猪蛔虫的颜色是淡红色或淡黄色,中间稍粗,两端较细,虫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猪蛔虫分为雄虫与雌虫,雄虫的长度在15~25 cm,虫体略弯,尾部向腹面方向弯曲,形状与鱼钩比较相似;雌虫的体形更长,最长能够达到40 cm,虫体较直,尾端稍钝。在蛔虫头部,有3个唇片,分为背唇与腹唇2种,其中1片背唇较大,2片腹唇较小,呈品字形排列。蛔虫虫卵受精后与未受精时有一定的差异。受精的蛔虫虫卵长度较短,呈椭圆形,大小为(50~75)μm ×(40~80)μm,虫卵颜色是黄褐色,卵壳较厚,内含1个圆形卵细胞。在卵细胞与卵壳间的两端,存在新月形空隙。未受精的蛔虫虫卵长度较长,大小为(80~90)μm ×(30~40)μm,虫卵的卵壳较薄,内部含有油滴状的卵黄颗粒和空泡。雌蛔虫寄生在猪小肠中,每次可以产出10万~20万个虫卵,虫卵随猪粪排出到外界,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虫卵经过 12 d左右的时间,将会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蛔虫幼虫,最长可以在猪场中存活7 年。猪通过采食会吞噬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幼虫通过猪的肠壁血管到达肝脏,然后再通过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到达猪的肺脏,随后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猪肺泡内,蛔虫在猪肺泡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会沿着支气管、气管上行,经过会厌、消化道,最终进入猪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以肠内容物为食,开始新一轮的感染与传播。

2 猪蛔虫病的流行特点

猪蛔虫病流行广泛,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成年猪由于免疫力较强,可以抵抗一定数量的虫体侵害,但是当虫体数量过多或猪的免疫力下降时,也会感染发病。6月龄以下的仔猪因其免疫力低,是蛔虫病的易感群体。猪蛔虫繁殖能力强,带虫猪是其主要传播源,其传播途径复杂多样,当蛔虫在猪体内发育成熟后,可以通过交配产卵,然后从病猪体内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等,进而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猪。此外,猪粪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更容易导致猪蛔虫病的广泛传播。

3 猪蛔虫病的症状表现

发病早期,病猪表现出呼吸道症状,比如咳嗽,但早期的咳嗽症状比较轻微,很容易被忽略。随着病情发展,病猪的咳嗽症状不断加剧,病猪呼吸频率不断加快,精神状态差,活动意愿下降,采食量不断减少,有的病猪会停止采食。病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达到41℃。少部分病猪会出现异食癖症状,比如喜欢啃墙皮、吃塑料袋。进入发病中后期,病猪消瘦,长卧不起,对外界的反应迟钝,人为驱赶病猪,病猪也拒绝走动。病猪躯体无力,全身肌肉不受控制的震颤,同时表现出腹泻症状,并伴有明显的腹痛。严重的患猪会出现脱水,贫血严重。病猪在濒死前,发热的身体将会逐步回归正常温度,最终因身体衰竭而死亡。

4 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见病猪消瘦,病死猪小肠黏膜存在明显的出血现象,小肠表面散布有出血点,有的出血点呈米粒大小,有的呈黄豆大小,并伴有轻度水肿状态。在病死猪的肠道内发现大量黏液状渗出物,小肠中有数量不一的蛔虫,有的蛔虫最长能达20 cm,有的蛔虫长度较短,在5 cm左右[1]。蛔虫成虫表面光滑,整体触感与蚯蚓相似,蛔虫成虫的颜色不一,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在仔猪的肠道内,大量的虫体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虫团”,堵塞了猪的肠道,堵塞严重部位还可发现肠管破损情况。在仔猪的肺部组织也有可能会发现蛔虫,肺部表面伴有出血点。有的病死猪肺部还可发现有蛔虫迁移的斑痕,斑痕的颜色是暗红色。有的病死猪肺泡淤积了大量的液体,肝脏呈小点状出血,脂肪变性坏死,肝组织变得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点或暗红色及灰白色斑点。

5 猪蛔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5.1 饱和盐水漂浮检测

检测时在烧杯内盛1L热水,再向烧杯内加入380 g盐,待盐充分溶解并冷却到室温后备用。然后取10 g左右猪新鲜粪便与100 mL饱和盐水进行充分混合。再采用60目铜筛进行过滤。在获得滤液后,将其放入烧杯内静置。静置时间不低于20 min[2]。静置的目的是等待蛔虫的虫卵漂浮在盐水中。然后,采用直径5~10 mm的金属环,将蛔虫的虫卵固定在饱和盐水液面,并蘸取一层液体,将虫卵置于玻璃板上,盖上盖玻片,即可以采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蛔虫的受精卵形状是短卵形,受精卵的颜色是黄褐色。在卵壳内,只有1个受精的卵细胞。卵细胞的两头类似半月形。在受精卵壳体的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蛋白膜,整体比较规则。有时通过显微镜观察,还可以发现没有受精的卵子。此时的卵子比较细长,虽然表面也有一层蛋白膜,但这种蛋白膜并不规则的,表面覆盖了很多细小的颗粒,两端没有缝隙。综合上述观察结果,若符合蛔虫卵特征,即可以确诊患病猪所患疾病为猪蛔虫病。

5.2 贝尔曼氏检测

准备乳胶管及漏斗,将乳胶管的一头与漏斗连接,并用胶管夹固定住。漏斗中安装2~3层的纱布,接着,将连接好的装置放在漏斗架上。取病猪8~10 g新鲜的粪便,放入漏斗中。然后,缓缓倒入35~40 ℃的温水,水量刚好没过猪粪即可。静置2 h后,松开胶管夹。将离心管置于下方,用于收集猪粪水。接着进行离心处理,转速控制在1 000~1 200 r/min。最后,用吸管吸取下层的沉渣。通过显微镜观察这些沉渣,若发现大量蛔虫幼虫,即可确诊为猪蛔虫病。

6 猪蛔虫病的治疗方法

在确诊后,应及时采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针对发病症状较轻的病猪,用左旋咪唑片,按体质量8 mg/kg的剂量将药物拌入饲料使用,1次/d,连续用药3~5 d,期间注意观察患病猪状态,如果症状有明显好转可以继续用药,一直到症状完全消失为止。针对重症病猪,可采用氯氰碘柳胺针剂皮下注射治疗,按体质量2.5 mg/kg的剂量使用1次/d,连续用药5~7 d。此外,在采用上述驱虫药物治疗的同时,对部分出现腹泻、脱水的病猪,在饮水中加入10%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5 g和口服补液300 g,兑10 kg饮水,供患病猪自由饮用3 d,可以改善猪腹泻症状,避免猪脱水,促进猪体内电解质平衡[3]。

7 预防措施

7.1 科学合理饲喂

在饲养过程中,饲料作为猪群主要的营养来源,只有确保猪群能够充分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才能使猪群保持健康并茁壮成长。因此,养殖户在购买饲料时,需要特别留意饲料保质期以及销售情况。一般销量高的饲料通常意味着其质量可靠,更适合用于养猪场的日常饲喂。因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对较高,故预防该病时要侧重于仔猪的饲喂管理。饲喂时应选择全价饲料来保障仔猪营养摄入全面均衡,提升仔猪的身体抵抗力,有效控制蛔虫疾病发生。养猪户应避免为节约成本而给猪喂食过期、潮湿、变质、发霉饲料,否则猪群食用后易患肠胃性疾病,会提升仔猪感染蛔虫的概率。还可以考虑添加潮霉素B,按体质量使用10 mg/kg的剂量是最佳选择,连续使用6 d,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4]。日常应加强对饲料的存储,避免饲料发霉、变质、遭受污染,在储存饲料时,选择干燥、通风好的位置有助于保持饲料的质量,避免将饲料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导致质量下降,影响其食用安全性。

7.2 保证水源干净整洁

水源应远离猪舍,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查,防止混入虫卵。猪群日常饮用的水槽,应定期加强清洁消毒,避免水槽内污垢较多,防止滋生病菌虫卵,降低猪群抗病性。

7.3 加强猪舍清洁与消毒工作

猪舍卫生情况不佳,不仅容易感染蛔虫病,而且会加重蛔虫病的发病症状,增加病猪的死亡率,所以应提高对猪舍卫生清洁的重视。在猪舍外,定期喷洒生石灰、石灰乳,灭杀外部虫卵细菌;注意清除猪舍外的杂草,为猪群打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及时清理猪舍猪群粪便,并对其进行高温发酵堆肥处理,有效灭杀猪粪中的虫卵寄生虫;可以采用1:500倍45%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或1:400倍戊二醛溶液对猪舍全面消毒,有效灭杀虫卵、寄生虫,避免蛔虫疾病感染传播;针对蛔虫病严重的猪舍,建议在空栏后采取更为彻底的消毒措施,使用火焰喷射器进行全面消毒,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引入新猪,同时配合使用消毒力强劲的烧碱(浓度不低于2%),进行2~3次彻底消毒,能有效杀灭虫卵。

7.4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加强对养殖密度控制,育肥猪饲养密度应不低于1.0 m2/头。如果条件允许,猪场可将育肥猪生长空间提高到1.6 m2~2.0 m2/头,从而更好地保证猪只有充足的运动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其抵抗力,降低猪蛔虫病感染的死亡率。

7.5 定期驱虫

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猪感染蛔虫的概率,降低猪群患病可能性,还应重视驱虫工作,要求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1次驱虫工作。针对妊娠母猪,可以在母猪产前7 d左右进行1次驱虫。针对出生后的仔猪,由于对蛔虫病易感性非常强,所以应选择在断乳前、断乳后各进行1次驱虫。在驱虫时,可以按体质量灌服芬苯达唑粉0.6 g/kg,用药驱虫1次即可。还可按体质量将敌百虫药物80~100 mg/kg,拌入饲料用药,空腹状态喂服猪群[5]。如若食用该药物后,猪群有明显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则应及时按说明书使用硫酸阿托品对猪群进行肌内注射,可有效缓解药物副作用。

7.6 切断传播途径

猪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宠物,定期消灭蝇、鼠等害虫害兽;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保存圈舍干燥、卫生、通风。定期对设施设备、环境进行杀虫灭虫工作。粪便最好进行定点堆积发酵。强化饲养管理,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新引入的猪应当隔离观察30 d,对粪便进行检测,确保未感染猪蛔虫病后,再混群饲养,检测后若发现带虫猪,应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8 结束语

在猪养殖过程中,蛔虫病比较常见,相较于成年猪,该寄生虫疾病对仔猪危害更大。所以需要提高对蛔虫病的防治重视程度,了解蛔虫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做好病理剖检分析,采取有效的实验室检查诊断手段及时确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升猪蛔虫病的治疗效果,减少蛔虫病对养猪生产带来的损失与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卵
捻转血矛线虫虫卵体外培养观察
鸡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基于MATLAB的虫卵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