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主题阅读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24-05-07 10:39王金珍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学生需要有较好的思维能力。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注重让学生记住文章中的知识性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分享独特见解的力度不够,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和部分教师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加课堂互动交流、鼓励仿写和评论创作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王金珍(1976—),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

主题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将文章置于有具体价值、意义的主题中,鼓励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阅读。为有效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教师要科学整合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与教学主题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探索。

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意义

主题阅读是指以一个明确的主题为中心,选择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的学习活动。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篇文章或材料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小学阶段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的视野会拓宽,知识积累也会增加,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使学生乐于阅读、主动阅读,从而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其次,在阅读时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力量,此后学生还可以据此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大量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徜徉,接触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正向的能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也会得到发展[1]。

二、部分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主题阅读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学校和教师积极地实践了主题阅读教学,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在这些尝试中,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首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一些教师仍然更注重灌输内容,不断带领学生阅读同一主题文章,但是没有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只是让学生泛泛而谈,然后教师就说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或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虽然学生快速记住了大量语文知识,但是学生的阅读活动停留在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的层面,学生依然缺少深入思考和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他们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其次,一部分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采取的方法和策略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些教师在开展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时,均采取相似的教学模式,这样做会让学生难以深入理解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样会起到限制作用[2]。

最后,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没有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做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他们对于阅读的态度、兴趣和他们本身的阅读能力有所不同。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后,教师应当帮助无法有效理解教学内容的学生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以及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探究。

三、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阅读热情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过度指导学生,因为要求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很早就固定下来[3]。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究。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和人物的情感,从而切实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两篇课文时,一部分教师感觉到,由于这两篇课文属于民间故事,直接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也常反馈难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一些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讨论民间故事,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这类文章。首先,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比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来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在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这些民间传说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民间故事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这两篇课文,指导学生用波浪线标注展现牛郎和织女的勇敢的句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牛郎和织女追求新生活的决心,并从中体会到民间故事常常会展现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去思考牛郎织女能收获幸福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牛郎通过辛勤耕作换取了物质生活的改善,而织女则通过纺织良好的布匹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欣赏,人们就是像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创造出美好生活、体会到真正的幸福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增添主题阅读趣味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时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想象力较差,遇到较为陌生的阅读主题时,这些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多种媒介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一个主题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主题[4]。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是对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描述,而许多小学生并不了解这个地方以及人们如何在这样的地方出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描述的场景,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展示威尼斯人生活的图片、视频。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威尼斯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阅读效果也会得到提高。此后,教师也可以展示威尼斯的水道、桥梁、民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威尼斯的独特建筑风格,并直观地感受到威尼斯的美丽。当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威尼斯的旅游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人是如何使用小艇出行以及如何在水上生活的。通过这样的多媒介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上其他地区人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文化。而且通過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和事物,这会使他们对阅读有更多的兴趣,也更愿意去了解和探索新的事物。

(三)增加课堂互动交流,指导积累表达技巧

部分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带领学生朗读,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专注于文章内容。但是仅仅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来走进文章,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只在口头参与了阅读,在大脑内并未对文章内容形成深入的思考。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丰富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特定主题阅读材料的观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做可以真正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顺势阅读《穷人》《在柏林》两篇文章,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三篇文章里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据此分析三位作者描写人物方式的不同。在分析《桥》这篇文章中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后,学生会发现,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经历灾难时的坚守职责,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勇敢、负责任的人物形象;在阅读《穷人》时,学生会注意到,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展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性格;而在阅读《在柏林》时,学生会发现,作者通过详细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刻画出他们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生活面貌。在阅读和分析三篇文章后,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虽然这些文章的描写对象不同,但三篇文章的作者都通过深入而细致的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三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让学生发现,《桥》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更侧重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穷人》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则通过展现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凸显主人公的性格,《在柏林》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则展现了人物的日常行为并据此揭示社会背景。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可以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仿写和评论创作,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的。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模仿写作或写评论文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出自己认为阅读文本中最具参考价值的段落,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感悟进行仿写或者评论写作[5]。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腊八粥》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和地方风俗的文章,如《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阅读这些文章后,学生会对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极具魅力的风土人情产生更深入的了解,还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尊重和热爱之情。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开始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比如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文章的相关段落,描写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节日或一种习俗,并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描写过年时给爷爷奶奶拜年等场景,也可以描写植树节和爸爸妈妈一起种小树苗等经历。在学生完成仿写任务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过程,并和同学讨论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彼此的作品并提出一些建议,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结语

综上所述,巧妙地运用主题阅读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更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探索、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让学生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和不同观点;还要积极地和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本进行写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洪忠趣.读出精彩 读出收获: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尝试[J].新教师,2017(5):25-26.

[2]鲁成开.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7):115-117.

[3]李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6):26-27.

[4]姜娟娟.深层次阅读,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10):51.

[5]张自玲.群文阅读,让阅读教学展现精彩[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3(10):78-80.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统整 比较 联结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