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2024-05-07 10:39周佳怡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语法小学英语教学

【摘要】语法不仅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还是了解和掌握英语的有效方法。此外,语法的教学伴随着单词、词组、句型的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教师要注重小学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通过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语法教学的发展,助力学生养成学习英语语法的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简介:周佳怡(1994—),女,江苏省启东市徐龙小学。

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教师教学语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树立科学的语法意识,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感受学习英语语法的乐趣。

一、链条式教学,夯实学生的语法基础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必不可少的四个环节,英语语法的学习也与这四个环节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英语语法时,可以将听说读写形成链条,带领学生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和应用语法,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法基础,为学生之后的英语学习做好

铺垫[1]。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7“Summer holiday plans”的教学为例。

首先,笔者在课前给学生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在播放音频后,笔者提问学生:“有没有同学听出课文中的语法知识?”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倾听音频的内容,了解一般将来时的运用。此外,笔者还在线上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源、音频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使语法教学更生动有趣。如笔者播放Peppa Pig中的“The Holiday House”,视频呈现Peppa Pig一家人去意大利旅游时的场景。视频播放完毕之后,笔者让学生回顾视频,找出里面表示一般将来时的句子。看英文视频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很有帮助。

其次,笔者让学生根据“假期计划”的主题开展“说”部分的学习。笔者在课前设计假期计划图,并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鼓励他们用表示一般将来时的语法描述假期计划图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即兴表达能力,又可以夯实学生的语法基础。接着,笔者根据学生表达的流利程度、发言的次数和综合表现来给他们加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再次,笔者开展“读”部分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圈出文章体现语法的部分,并反复阅读,从而体会语法在句中的运用。笔者拓展课外资源,让学生阅读不同的文章。如笔者在“Key Words”系列图书中寻找关于“假期计划”的文章,并让学生圈出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笔者还引导学生阅读绘本《超有效图解小学生英语语法》,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语法知识,建构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质量。

在“写”部分的教学中,笔者根据“Summer holiday plans”引出别的主题,如“Spring holiday plans”,并让学生结合各自的情况,运用一般将来时写一篇短文。在学生完成短文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及时指出学生的语法问题,鼓励学生在短文中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语法知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听说读写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倘若听说读写的链条断裂,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尝试将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

二、导图式教学,帮助学生厘清语法脉络

学生掌握的语法知识较少,难以理解本身就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再加上课本中的语法知识比较分散,学生学习语法的难度较大。教师在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语法知识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语法脉络,教会学生在零散的信息之间梳理语法知识。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介词,但学生总感觉这些介词是杂乱无章的。部分教师会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再通过听写让学生达到记忆的目的。实际上,这样的方式效果不尽如人意。

笔者运用思维导图总结介词的不同用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2]。介词可分为表示时间的介词、表示空间的介词和一些其他常用的介词。笔者以此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一层。

思维导图的第二层可以将表示时间的介词分开梳理。1.at+具体的时间点/时刻:at eight(在八点)/at night(在晚上)。2.in+具体的月份/年份:in March(在三月)/in 2022(在2022年)。3.in+一段时间: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后,与将来时连用,如“He will return in a week(他将在一个星期后回来).”。4.on+具体的日期:on Monday morning(在周一早上)/on Monday(在周一)/on May the first(在五月一日)。这样层层递进,方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链条,不断触发记忆点,从而夯实语法基础。

此外,笔者在制作导图的时候,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美化。如在上述例子“He will return in a week.”旁, 笔者画上一个拿着包、打着领结的小动物在往家中走,这样有趣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記忆。

在完成思维导图的大致框架之后,笔者让学生自主补充相关的语法知识点,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在指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后,笔者再带领学生回顾课本中出现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语法脉络,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比知识点的用法。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教授语法知识时,要尽力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情境式教学,丰富导学内容

导学是教学语法知识的关键一步,但部分教师在课堂的导学部分还有所欠缺。对学生来说,直接引入语法知识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法学习的魅力,并让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境中运用语法知识。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教学为例。

首先,根据此单元的語法知识“There be”句型和“This+物体+is/are”句型,再结合“Story time”的课文,笔者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具体来说,笔者让一部分学生扮演Goldilocks,一部分学生扮演bears,一部分学生朗读旁白,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课堂。

其次,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笔者出示一些相似的句子。如“There is a house.”“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There are three beds in the room.”“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her.”。笔者对这些句子进行总结:“这些句子都是由‘There be组成的。”接着,笔者再出示另一些相似的句子。如“This soup is too cold.”“This bed is too hard.”。笔者对这些句子进行总结:“这些句子都是由‘This+物体+is/are组成的。”

再次,在学生了解单元的语法知识后,笔者结合课本的插图,让学生继续利用“There be”“This+物体+is/are”这两个句型进行造句。如“There is a clock beside the window.”“This clock is yellow.”。这样,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语法知识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印象。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教室进行简单的布置,创设不同的情境,如电影院、公园、游乐场等,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语法知识。如在商场的情境中,有的学生造句:“There is a clothes shop.”,有的学生造句“There are a lot of supermarkets.”。通过具体的情境,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被激发,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创设语法教学情境,既能让学生对语法知识产生兴趣,留下深刻印象,又能促进学生反复练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主题式交流,促进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知识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不应只在课本中,更应在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语法与语音、词汇等要素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交流中运用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译林版英语课本的教学内容多以故事展开。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开展主题式交流,让学生根据主题自由发挥,从而灵活地运用语法知识[3]。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What a day!”和Unit 3“Holiday fun”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为例。

这两个单元的主题一个是关于一天的描述,另一个是关于假期的描述。据此,笔者在教授完这两个单元之后,将二者的内容结合,归纳一个新的主题“What a fun day!”,并结合这两个单元涉及的语法知识—一般过去式,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交流。

首先,笔者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说说自己在过去的一天里做了些什么。笔者为学生提供如下交流范例。

—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fun day?

—I went to the museum.

—What did you do there?

—I visited the ancient relics.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m?

—I knew the history of them.

其次,笔者让学生自由交流,并让学生将具体对话中所用的动词记录下来,重点关注所用的时态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语法错误,学生需要及时将其指出来并纠正,从而有效积累语法知识。

再次,笔者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语法知识。在学生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笔者记录学生所用的动词,包括told、wanted、broke、were、noticed、prepared、thought、asked、lighted等,从而帮助学生在后续更好地积累写作词汇。

最后,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语法知识写一篇短文。以下是一名学生的作品。

Yesterday I made some food and told my mom I wanted to watch TV and enjoy my cartoon show.She informed me that 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because the device had broken.So, I wondered why we didn't light a candle.

通过写短文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语法学习的有效性。

可见,语法知识的教学不仅体现在课本和习题中,还体现在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主题式交流提供素材,真正锻炼学生即兴对话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语法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语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链条式教学、导图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和主题式交流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法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语法教学方法,促进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俊玲.浅论小学英语之听说读写[J].考试周刊,2016(89):106.

[2]鲁茜.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思维导图法的应用分析[J].校园英语,2020(36):205-206.

[3]刘有银.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思考点滴[J].小学生(中旬刊),2023(2):118-120.

猜你喜欢
语法小学英语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