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让习作更有活力

2024-05-07 10:39沈雪芳
教育界·A 2024年8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

【摘要】习作教学应该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习作之中,表达自身切实感受。为了让学生乐于习作,不让习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从激发习作兴趣、设计多样情境、丰富习作素材、指导细节描写、优化习作修改、完善表扬形式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习作教学质量,让习作更有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多媒体技术

作者简介:沈雪芳(1977—),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这也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生的习作,能够在激发学生习作热情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这对小学语文教学整体质量、效率提升大有裨益[1]。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当中,笔者对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有了一些收获,总结出以下做法。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习作兴趣

在传统的作文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用语言来激趣,这样不仅耗时长而且收效甚微。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等于一体,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需要学生写一篇想象类作文。上课伊始,笔者播放动画片,并跟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王国,请大家观看动画片。”当多媒体设备上呈现关于一位国王、一只啄木鸟、一个玫瑰园的画面时,笔者问:“你此时看到了什么?你认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国王、啄木鸟会做什么事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看到一位威严的国王正在玫瑰园里踱步,仿佛在沉思着什么。”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玫瑰园,园中的玫瑰都在竞相开放。”有的则说:“画面中还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我猜它正在为一棵大树看病。”可见,在教学时利用动画进行导入,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国王、啄木鸟等人物上,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调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多样情境

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升习作教学质量,需要优化习作训练,给学生一个想象、思维、活动的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自由、宽松的习作环境。

(一)情境创设

1.用音乐创建轻松的习作环境

音乐能调动人们的听觉感官。在开展习作教学时,配上与习作内容相符的音乐,能够创建轻松的习作环境,从而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2]。如在学生進行“记一次家务劳动”的习作时,教师可以播放节奏轻快的《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曲,让学生进入忙碌的劳动情境中。

2.用视频营造和谐的习作氛围

每当春天来临时,笔者都会要求所带班级的学生写作文《春天的校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春天的特征,笔者一般会提前让学生自己参观校园,却发现有的学生的习作总是少了点春天的“味道”。对此,在布置习作任务以后,笔者用相机将学校的花草树木拍下来,制作成一段视频。在一次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围绕春天的校园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争执起来:有的说校园里的梅花已经盛开,有的说梅花还没开;有的说校园里有很多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说现在还没有蝴蝶。当意识到原本对春天美景的讨论变成无效的关于“有无”的讨论时,笔者将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进行播放,以创设情境。当视频中出现熟悉的景物时,学生停止了争论,开始兴致盎然地观看视频。在视频播放完后,笔者再次让学生围绕视频展开讨论,便发现学生回答的内容不再是争论型的,而是“我觉得这里的美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被描写得更生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此时基于笔者提出的习作要求、传授的习作方法,学生在习作中就不会束手无策、漫无目的,而会“下笔如有神”了。可见,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下,利用视频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二)情境再现

在实际工作中,以活动为主进行习作教学的情况很多。有的学生在活动时参与度高,玩得也很高兴,但在活动结束后,很少回顾活动的过程,自己在活动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更是无法表述清楚。也有学生观察能力不强,持续观察的时间短,观察不细致,难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在习作中常常出现内容空泛或流于表层的问题。还有学生对于周围事物会视而不见,头脑中很难再现相关的精彩瞬间。对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形成对事物比较全面的认识,保证整体训练落实到位。

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会开展诸如拔河、跳绳之类的比赛。“记一次比赛”这个习作主题在小学阶段也会被提到很多次。对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很喜欢这类比赛,但又对比赛完以后的习作感到畏惧。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学生在参与比赛时难以做到留心观察。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时,笔者所带的班级与隔壁班进行了一次拔河比赛,邀请电教管理教师将比赛过程拍摄下来。在之后的习作教学中,笔者将拍摄的录像进行播放,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回忆比赛时的情形,并在呈现精彩的瞬间时暂停播放录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思

考[3]。学生在发言时仿佛仍置身在比赛场地内。如对于比赛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的场面,有的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我们班最腼腆的小组长此时正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喊‘1、2、3加油!4、5、6加油!;站在队伍最后面的是我们班最胖的男生,只见他的脚紧贴地面,他的手拼命拽着绳子,他的脸通红,好像胜券在握。”学生如果唤醒了记忆,有了可写的人物、事件,就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也会对习作兴致盎然。这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写比赛场面时没有重点,对比赛中同学的表情、姿势或发出的声音未进行具体描写的问题。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开展过的活动情境可以再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会增多。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习作素材

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被学习占据,那么就会比较单调。这种单调性也会体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如不少学生的习作内容基本围绕校园、家庭展开。而学生只有对探索世界产生高度的热情,才会更愿意主动观察生活,使习作内容更丰富,进而转变习作风格。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意味著多种网络资源的出现,学生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教师会给他们广阔的空间[4]。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对于题目为《地球自述》的习作,考虑到部分学生对地球的相关信息了解得很少,因此笔者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与习作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等,接着指导学生梳理、提炼、运用,然后让学生根据搜索到的素材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想象,完成习作任务。可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积累素材,激发灵感,提高习作水平。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指导细节描写

是否有细节描写是判断一篇习作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为使学生能够写好主题为“记一次难忘的活动”的作文,笔者事先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道美食。然后在课堂上,笔者针对那些写的作文草稿是流水账的学生,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学生活动时的照片,让学生试着描写这些照片的内容。对于学生A描写的“同学B炒了一大盘鸡蛋”,学生C评价道:“我觉得同学A的描写过于笼统,缺少细节。同学A如果能抓住同学B的动作、神态方面的特征,就能够把照片中同学B炒鸡蛋的画面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此时,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们写出其他有关择菜、夹菜、品菜的照片中的细节,并让学生对自己之前写的作文草稿加以修改;在给予学生足够的修正、完善的时间后,让学生对调整前后的作文内容进行对比,说说有哪些变化。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做出总结:“同学们要懂得留心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这个习惯能够帮助你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老师希望你们能具有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眼睛,成为会描写细节的有心人!”在完成本次习作教学后,笔者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能够在细节描写教学中得到发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会收获更多的乐趣与知识,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分析,学生的习作也更具灵活性、生动性。这对学生增长见识十分有益。

五、巧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习作修改

文章只有经过不断的修改才能变成好文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5]。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提出如下要求:“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有没有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再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在教学前,笔者事先鼓励学生亲自游览想要推荐的地方,并让家长帮忙将这个地方的景色拍下来。在课堂上,笔者指导学生完成习作,并围绕自己的习作展开交流。在学生D分享自己的作文《春天的亭林园》的过程中,笔者播放学生D的家长事先拍摄的视频,然后让学生D开始读自己写的内容。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发现同学D并没有将视频中的美景描写出来,推荐理由不够充分,细节描写也较少。在之后的评价环节,有的学生说:“春天的亭林园繁花似锦,推荐它的时候可以抓住花的颜色、种类、数量、形态等特征来描写,这样才会使它更具吸引力。”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亭林园春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的景色是不同的,如春天盛开的琼花很美,山上的花可以把昆石映衬得更美。这些是亭林园的亮点,可以作为描写的重点。”有的学生则说:“如果能生动地描写亭林园中的昆山三宝,那么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去游览。”上述修改建议拓宽了学生D习作的思路。经过修改,学生们能够真正明白如何使习作重点突出,他们的习作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六、巧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表扬形式

在习作教学中,给予表扬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鼓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部分教师往往只用几句话、一阵掌声或者几朵小红花来表扬学生。但这样的表扬缺乏新意。那么如何完善表扬的形式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朗读者”活动,把学生朗读佳作的过程录下来并配乐,播放给学生听;也可以开展“手抄报制作”活动,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手抄报中,让学生欣赏。当学生的习作成为朗读者的材料、成为手抄报的内容时,他们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他们也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有更强的学习内驱力,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习作。

结语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时尽量少讲,而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自行探究、尝试练习的时间,巧用多媒体技术来教作文,可以不断促进学生高效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营造出宽松、和谐的习作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适时点拨学生,从而让习作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金凤.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2(10):24-26.

[2]王晓倩.渗透生活理念,拓展写作空间:谈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8):36-38.

[3]张淑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信息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13):123.

[4]牛娜.基于信息化2.0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7.

[5]王颖.新媒体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J].课外语文,2019(1):127-128.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