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赋权”语境下残疾人就业帮扶策略与路径研究

2024-05-07 16:39阳思伟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阳思伟

摘要:残疾人是社会中较为弱势的困难群体,残疾人在就业中面临就业率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信息闭塞等一系列问题。媒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为解决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建立信息平台、聚合就业信息;开展媒介培训、弥合 “数字鸿沟”;提供心理辅导、增强内生动力等措施,为新媒体赋权语境下残疾人就业帮扶事业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赋权;媒介表达;就业帮扶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研究

(一)赋权理论

赋权理论,又译为增权、充权、激发权能、强化权能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理论概念,探讨权力分布与机制运行。赋权作为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必然与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密不可分,与人类最基本的传播行为天然相关。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传播科技的蓬勃发展,赋权研究也日益升温,互联网赋权和新媒体赋权已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关键词。赋权理论的实践意义显而易见,它不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和进程中。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对于受众来说,使用与满足理论关注的不仅是媒介对他们的影响,更关注他们在使用媒介时的行为和目的,强调他们在选择和使用媒介时的主动性。由此,新媒体大大扩展了媒体的功能属性,同时也对受众的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困境研究

(一)残疾人就业现状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61.7万人。其中,就业方式多样:按比例就业的有78.4万人,集中就业的有27.8万人,个体就业的有63.4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有14.7万人,辅助性就业的有14.3万人。此外,还有238.8万人从事灵活就业 (包括社区和居家就业),424.3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工。由此可见,虽然残疾人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其就业率仍低于健全人群的就业率,且就业层次普遍较低,残疾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二)现实社会背景

1.政策支持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残疾人保障事业,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起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政策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肩负重要使命。

中国残联、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 《“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明确指出要完善残疾人职业培训扶持政策;支持残疾人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通过国内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等实训,加快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和融入社会的步伐。

2.舆论关注

近日,“白象方便面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频繁登上热搜,白象公司让残疾人能够靠自己的双手工作挣钱,找到个人价值与生活的信心。公司的各个公共区域都设有自动报警系统、无障碍通道、减速带,食堂也设置了特殊窗口、防滑垫,为残疾员工提供便利。

登上热搜的还有 “残障手艺人用3000丝篾编出雪容融”。在四川南充高坪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内,工人们共同编织了一批 “雪容融”工艺品,为冬残奥会运动健儿加油助威。“高位截瘫女孩办公司帮残疾人就业”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湖南邵阳的 “90后”女孩杨淑亭19岁时因车祸高位截瘫。2016年,她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创办了公司,带动1 300多名困难群众和残疾人稳定增收致富。助残就业创业话题热度体现出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重视程度,企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不断升高。

三、新媒体赋权对于残疾人就业帮扶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得以广泛普及。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赋权理论由于其天然地关注弱势群体的视角,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而新媒体则被看作理想的赋权工具,为帮扶残疾人就业创造了客观条件。同时,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应该服从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探究残疾人就业帮扶创新策略,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现实意义

基于国家推进就业优先政策、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宏观政策方向,本团队针对新媒体赋权语境下残疾人就业帮扶创新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为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提供现实参考意义,助力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

1.探究残疾人就业帮扶创新策略。当前,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尚不完善,新媒体服务方面还比较缺乏,信息的无障碍建设力度还有待加强;囿于机能受损、文化水平较低、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狭窄,我国残疾人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整体较低,就业形势严峻。从实践层面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强的建议,推动有效残疾人就业服务机制的建立,力求为残疾人帮扶事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创新思路。

2.助力残疾人提升生活以及工作技能。一方面,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残疾人缺失的官能,其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残疾人的身体机能;另一方面,新媒体于残疾人而言是延伸人际关系结构、拓宽信息渠道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网络新媒体,残障人士能够与广大网友实时互动、分享经验,进而搭建起一座双向交流与协作的桥梁。

四、新媒体使用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一)弥补个体生理不足

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人类所失去的功能。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在 《理解媒介》中提到 “媒介是人类的延伸”,以表明媒体将人的某些能力得以延伸。具体到残障人群,新媒体的应用极大地填补了他们自身生理上的缺失,补偿了他们在身体官能上的不足,從而提升了他们个人的能力。

(二)获取更多就业机会

新媒体能够帮助残疾人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新媒体可成为残障人士就业的重要通道,他们能够借助网络媒介进行企业服务外包,以自己擅长的领域从事工作。这种新型就业模式成功地开拓了残障人士就业领域,构建了在线就业和居家办公相结合的模式。

(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到 “自我实现”是人类渴望的最高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进入新媒体时代,实现自我的成本大幅下降,残疾人自身也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展示。

(四)人际交往层面

新媒体的出现架构了一个革新的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双向交流、分享知识,实现合作。通过 “即时性”与 “实时性”的参与,残疾人在获得参与感与内驱力的同时,也能够在新媒体创造的沟通和行动领域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和满足感。

五、新媒体赋权语境下帮扶路径研究

(一)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建立残疾人专属新媒体平台

这些平台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以及高效的功能,方便残疾人浏览职位信息、提交简历、接受面试等。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专门开发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为残疾人提供直接、专业的就业服务。此外,为残疾人建立在线社区平台,帮助他们分享就业经验、互相支持与鼓励。

(二)加强信息传播和宣传工作,提升公众对残疾人就业的关注度

基于新媒体平台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活动,邀请成功就业的残疾人分享自身经验,激励和鼓舞其他残疾人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新媒体渠道传达相关政策和法规文件,协助残疾人了解自身权益和保护政策。

(三)将新媒体开拓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新媒体平台可提供在线的职业培训课程,通过视频教学、在线交流和互动等方式,残疾人在家就可学习,并能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可为残疾人定制专属求职简历等就业指导服务,并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四)开展新媒体招聘会和就业推荐活动,积极促成与企业相关合作

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邀请各公司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职位信息,面向残疾人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招聘。与此同时,建立残疾人员工推荐制度,通过新媒体平台推荐适合的残疾人候选人,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开展新媒体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和效果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了解残疾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满意度,真正评估新媒体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策略,推进残疾人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一)关于新媒体赋权的研究

新媒体赋权理论是在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西方传统赋权理论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1]当赋权理论所包含的社会关怀与传播发生关联时,由于新媒体更丰富多元的信息、为弱势社群带来 “另类”表达的契机、扩展人际支持等内在特性,新媒体与赋权的关系自然成为赋权理论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新媒体赋权的研究不够充分,一些论文仅针对新媒体技术与赋权进行广义的表面性探讨,很少涉及新媒体作为实际工具在赋权方面的作用,[2]只有少量研究是具体考察新媒体对社会边缘群体的赋权过程与结果。

由于社会背景差异,国内的新媒体赋权研究大部分集中探讨一般网民如何经由新媒体实现自我赋权。如陈浩、吴世文研究网络社群通过新媒体事件中的表达和参与实现赋权,[3]肖荣春、白金龙通过个案研究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事件中的赋权,[4]焦德武的研究则指出网络传播时代议程设置研究的视角需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网络议程设置从本质上看是网民的自我赋权。[5]少数研究遵循赋权理论聚焦弱势群体的基本逻辑以及其实践性与情境式的取向,考察某些特定的弱势社群如何通过新媒体得以赋权。[6]

(二)关于残疾人就业的研究

我国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才开始从不同学科角度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展开研究。一是残疾人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纪雯雯等提出个体情况是影响残疾人劳动参与的主要因素。[7]二是残疾人就业政策保障相关研究,杨伟国等以劳动供给、需求匹配为依据研究残疾人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强调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对于残疾人就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发展的重要性。[8]另外,吕洪良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提出残疾人居家就業,开启了残疾人的新兴就业之路。[9]王晓峰等则提出互联网通过扩大残疾人的社交圈、替代教育资本、消除性别差异来促进残疾人就业,互联网对职业的变革使得身体缺陷对残疾人就业的限制作用被削弱。[10]

(三)关于新媒体赋权、残疾人就业的复合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内外学者越发关注新媒体给残疾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如侯超韡提出网络媒体可以作为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11]但总的来看,目前关于新媒体赋权和残疾人就业的复合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立足现实情境、针对残疾人群体就业问题的新媒体赋权经验研究较为稀缺;二是对新媒体赋权中的重要概念—需求,缺少仔细的考察,对新媒体赋权在残疾人群体求职就业的实现过程缺少实际的分析。

七、结束语

在新媒体赋权语境下,建立残疾人专属平台、加强信息传播和宣传、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开展招聘与推荐活动、评估就业效果,残疾人的就业率和生活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发展,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琼如,侯志阳.新媒体赋权与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发展[J].东岳论丛,2016,37(07):141-147.

[2] 喻国明,马慧.互联网时代的新权力范式:“关系赋权”:“连接一切”场景下的社会关系的重组与权力格局的变迁[J].国际新闻界,2016,38(10):6-27.

[3] 陈浩,吴世文.新媒体事件中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以 “华南虎照片事件”为例[J].新闻前哨,2008(12):41-44.

[4] 肖荣春,白金龙.移动的自留地:知识青年、新媒介赋权、场景生产与媒介素养:以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实践为观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01):21-27+109-110.

[5] 焦德武.网络议程设置与网民自我赋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06):60-62.

[6] 丁未.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以中国稀有血型群体网络自组织为例[J].开放时代,2011(01):124-145.

[7] 纪雯雯,赖德胜.中国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3(05):30-39+126.

[8] 杨伟国,代懋.中国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支持[J].教学与研究, 2008(03):46-53.

[9] 吕洪良.电子商务兴起与残疾人就业模式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0(17):83-84.

[10] 王晓峰,赵腾腾.互联网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作用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2021,43(01):96-112.

[11] 侯超韡.新媒体的发展给残疾人生活带来的改变[J].传媒论坛,2018,1(1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