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视角下青年婚育观念的“理”与“实”

2024-05-07 00:13项新悦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青年人

项新悦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成长具有内在契合性,从中国现代化视角下探究青年现象是解决青年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角度出发探究青年婚育观念的 “理论”与 “实际”,通过分析问题的底层逻辑,从青年视角出发提出实际破局的三点政策建议,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化背景下青年人具体领域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青年人;婚育观念;实际需求

近年来,中国结婚率与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青年不婚不育、晚婚晚育已成为被热切关注的社会现象。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成长具有内在契合性,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探究青年现象是解决青年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出发探究青年婚育观念的 “理论”与 “实际”,通过分析问题现象的底层逻辑,重视青年的实际需求,从青年视角出发提出实际破局的四点政策建议,进一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青年人具体领域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一、问题提出

2023年10月,民政部出台 《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该公报表明,2022年,我国一共有4 301个婚姻登记场所与部门,该年进行婚姻登记的有683.5万对,和上年相比降低10.6%,结婚率是4.8‰,比2021年下降0.6个千分点。同时,根据 《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3]显示,2022年出生956万人,38.9%是二孩,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1.1。2022年结婚率达到了9年以来的最低点,人口出生率也突破新低,人们对婚育冷淡态度愈发明显。要深挖青年不婚不育、晚婚晚育社会现象乃至社会问题的底层逻辑,助力难题婚育破局。

对于此问题的分析与解释,学术界呈现跨界性、实际性、现实性、多元性、跨学科属性的多元理论成果。而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成长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本文认为从中国现代化视角下探究青年现象是解决青年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现阶段青年人不婚不育、晚婚晚育问题,学术界提供了多元、多样并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解释。大体分为个体理想和追求的变化、经济压力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角度三个层面。

其中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个体理想和追求的变化可能导致对生育问题的冷漠态度。房价高昂、教育和医疗费用上涨等问题造成的现实情况带来的经济压力可能使年轻人对生育问题持观望态度。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对生育冷漠态度也起到了重要影响。

三、本文分析框架

(一)青年定义

联合国对青年的界定是:年纪处在15岁到24岁间 (包括15岁与24岁)的个体。依照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所明确的年龄,将青年人的最大年龄提升至44岁。

如今,在青年这一概念年龄上限44岁的划分下,中国1979—2008年出生的人均为青年人。这包括 “80后”“90后”“00后”三代人。

(二)时代特色

青年是一个泛化概念,不同年代出生的人虽有共性但也有差异。每个年代的人因为生长环境与时代不同有特有的时代标识与特色,此外由于同处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又存在广泛共性。

时代不同造成的婚育观念特殊性很难改变,因此本文研究将会更加侧重于同处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造成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的共性背景导致的问题。

(三)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提供了行动指南。[4]民族复兴伟业的推进,要求新时代青年担当起主力军作用。[5]特别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新时代青年肩挑历史重任,使命光荣,但同样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青年不婚不育、晚婚晚育的社會现象乃至社会问题即是一重大挑战,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的引导与激励。

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青年意蕴

青年群体的现代化水平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与进度息息相关。[6]就人口规模来讲,中国当前人口在14亿以上,比目前所有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多,而 “整体迈进”现代化的人口必然包括青少年,青少年人口的现代化实现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度和质量。

就现代化持续动力来看,青年作为现代化的主力军既承担着现实建设的重任,又承担着未来的孕育 “希望”。培养新一代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持续的原生动力。从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性角度要求,青年应当全面认识并主动参与其中,助力 “婚育推迟、少生晚育”难关破局。这是当代青年人的时代使命。

五、中国现代化背景下青年婚育观念转变

(一)新时代青年婚育观念的转变

生育观是个体关于生育态度、理念的直观反映,直接决定育龄男女有无意愿生育。[7]类似于其他文化观念,生育观是内化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之一,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时代特色鲜明,是特定时代进程中社会发展特征在生育范畴内的投影映射。影响青年生育观的因素繁多且作用路径交错复杂,不能以单一类型加以概括描述,应当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揭示剖析其社会演进脉络,进而掌握青年生育观念动态。

根据民政部官网公布的 “2022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 (详见表1),2022年我国登记的结婚量为683.3万对,再探新低。

(二)婚育观念转变的底层逻辑

研究者认为,对青年婚育观念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青年面临的职场竞争、生活压力剧增,难以负荷逐年攀升的高婚育成本;二是社会变迁促使大众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价值冲突加剧,“去制度化”成为青年婚育观念变迁的新特征;三是教育扩张使个体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长至十余年,“倒金字塔形”家庭结构使青年一代成长于被无微不至关怀的全方位保护环境中,导致其直面职场竞争、生活负担的抗压性大幅衰减,对婚育存在莫名的恐惧、抗拒心理。

青年人晚婚晚育现象本质在于 “不立业,难成家。”[8]较高的婚育成本对民众自身发展的相应影响是年轻人惧怕婚育的关键因素。难就业—追求高学历—推迟就业时间—推迟立业时间—难成家—晚婚晚育。长期对于就业的担忧促使大部分青年人长时间在学校提升自身学历,在传统学习观念影响下,“只学习、不就业”成为普遍现象,长此以往,逐渐与社会脱节。青年一代长期处于被无微不至关怀的保护环境中,导致其直面职场竞争、生活负担的抗压性大幅衰减。此外,由于传统家庭分工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结婚女性需要在工作的前提下承担家务劳作,繁杂的家务、难处的 “婆媳”关系、婚育对个人发展带来的潜在冲突成为大部分女性 “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的主要原因。

此外,为了实现娱乐和盈利目的,电视、网络等媒体产出 “结婚后,我失去了什么”等系列短视频作品,通过短、快、频的作品产出方式,引发社会不良反响。过度渲染、炒作消极婚育观念的节目和影视作品,使本来就持有消极婚育观念的青年人更加悲观、更加消极。“晚婚晚育、不婚不育”成为青年网络潮流。

六、青年婚育观念转变破局

(一)加强宣传教育和价值引领,形塑新时代婚育价值观

新时代婚育观是践行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培育社会性别意识的有效途径。新时代,婚育行为关乎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不只是家庭私事。[9]

婚姻和生育代表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取向,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的文化宣传,建立生育友好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并使其嵌入个人生活领域,从而内化为个体的意识。政府部门、社区和企业理应对生育持有积极态度和行为取向,厘清生育中各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包括生育的价值与权利认同,重视母婴生命权、生存权和健康权。指导监管网络新媒体,对炒作消极或娱乐化消费婚育观念以谋取利益的节目和影视作品,应由广电部门进行批评、处罚,作品创作应倡导和谐健康的婚育观念,为社会提供积极文化生活,正向引导人们的婚育观念。

(二)注重青年在发展上的问题,纾解婚育和工作中存在的矛盾

青年人群对本身发展更重视,把婚姻视作人生成长的里程碑。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波动影响,职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承受沉重社会流动压力且抱有强烈职业期许的青年一代常常无法平衡处理好事业与生活的关系。因此,保障、稳定青年就业并为其打破职业发展的无形 “天花板”,成为青年人群增强婚育安全感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要采取有力措施清除不良职场文化如母职惩处、职业隔离等,使女性享有平等的职业发展权利,使婚育不再成为女性职业发展道路上的 “拦路虎”。[10]

(三)创建婚育友好型社会,削减家庭婚育成本

育龄青年无法绕过的高婚育成本是社会发展过程无法避免的问题,很难借助家庭和个人来进行解决。所以,需联合社会中不同方面的力量,共同建立婚育友好类社会,推动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普惠类婚育服务政策制定出台以及在各地的落地执行,实现婚育成本有效降低。在物质层面降低婚育门槛,是增强青年一代婚育信心和安全感最为关键的目标。婚育政策扶持有助于增强青年幸福感,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形式,能够防止 “婚育焦虑”“婚育歧视”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11]

(四)降低两性婚育压力

性别革命理论主张,去除性别差异是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性别革命最初阶段中,女性就业率与其受教育程序呈同相关发展趋势。但女性遭遇的职场压力或性别歧视不可避免地影响家庭再生产,男性在公、私领域提供的帮助及情绪价值对于纾解女性职业发展障碍和情绪困扰有较大价值,有利于推动事业与家庭关系的平衡并趋向于良性循环。鉴于两性婚育理念的客观差异,倡议促进性别平权不但可以对女性自身发展予以维护,同时还可以降低男性在经济方面的负担,此外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和能够给予情感陪伴,可以进一步让青年人开展婚育。[12]

七、结束语

青年婚育问题攸关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是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

新思潮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婚姻观念,同时推迟或减少生育,推迟初婚年龄和减少生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青年人婚育观念呈现的传统与现代杂糅共存、个体化和个人主义逐步凸显、晚婚少育的趋向,需要通过经济支持体系建立、制度变革和法律保障、宣传教育和价值引导形塑青年一代的婚育观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8-30].https://www.mca.gov.cn/n156/n2679/c1662004999979995221/content.html.

[2] 耿兴敏.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N].中国妇女报,2021-07-14(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10-12].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10/P020231012 649046990925.pdf.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22-10-17(002).

[5] 潘云国.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1):85-87.

[6] 黄晓川,白茂峰.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赋能青年发展的 “理”与 “路”[J].秦智,2023(09):55-57.

[7] 李婷.当代青年生育观的多重向度[J].人民论坛,2023(15):22-27.

[8] 潘修明,张春泥.不 “立业”,难 “成家”:青年-成年转变中的就业状态与婚育行为[J].中国青年研究,2023(08):61-69+103.

[9] 王金营,胡沛琳,张龙飞.青年婚育观念转变及婚育友好文化塑造[J].青年探索,2023(06):5-16.

[10] 郑叶昕,闫誉腾,李婷.大学生婚育观念呈渐进式变化  应重视青年婚育的实际需求[J].人口与健康,2022(09):9-11.

[11] 郭思思.性别正义视域下当代中国家庭政策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12] 王金营,胡沛琳,张龙飞.青年婚育观念转变及婚育友好文化塑造[J].青年探索,2023(06):5-16.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人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