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静宁县乡村生态振兴研究

2024-05-07 16:39杨轶珂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低碳乡村振兴

杨轶珂

摘要: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乡村振兴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促进产业兴旺、增进乡风文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旨在寻求一套适用于甘肃省静宁县的 “互联网+生态+乡村振兴”模式。

关键词:低碳;乡村振兴;蚂蚁森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绝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互联网+”背景下蚂蚁森林的出现便是一种 “造血性”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不再依赖于外部的 “输血量”,而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地推进。

一、乡村生态振兴的内涵

乡村生态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立足全局,以整体性视野统筹乡村生态振兴的各项工作。从乡村生态产品、资金来源、生态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分析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的瓶颈阻碍,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着力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资金来源、树立正确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1]乡村振兴不能只顾乡村,生态振兴也不能只顾生态。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生态建设贯穿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组织振兴工作中,以全面的视角考虑乡村生态振兴。有学者研究了一些生态涵养发展型县区、构造了一系列复杂的模型后,提出了 “生态零点”的概念,以此来对生态区和经济增长区进行划分。更有学者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一个多维贫困识别指数体系,对地区所存在的生态扶贫问题进行了研究。如何平衡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振兴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各种不同方式的生态振兴以及生态振兴所带来的价值体现,都是当下关注的焦点。

二、乡村生态振兴与蚂蚁森林理念的内在一致性

2021年阿里巴巴发布 “热土计划”,将 “脱贫基金”升级为 “乡村振兴基金”,[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从科技、产业和人才三个领域助力国家乡村振兴。蚂蚁森林的生态扶贫尝试,为互联网平台创立了生态扶贫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联系,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3]蚂蚁森林作为阿里巴巴生态脱贫的主要落地平台,连通用户、保护地和贫困地区,生态脱贫县域内新增的保护地或生态经济林都可以被用户 “认领”。截至2023年3月底,蚂蚁森林项目的用户已达6亿人,累计种植了3.2亿棵真实的树木。在保护的同时,发展出来的环境友好型产品也将通过蚂蚁森林平台与6亿用户产生联系,为贫困地区提供发展的机会。

蚂蚁森林是用户通过一些低碳行为来产生虚拟绿色能量,经过绿色能量的不断收集,使虚拟树木不断长大,与此同时支付宝平台将牵线公益组织或者企业在实际地区中种植相应的树木,实现了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平台、目标地区、公众六者的共创。蚂蚁森林以 “经济林模式”和 “保护地模式”两种主要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保护地模式”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种植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经济林树种,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助推可持续发展。[4]2018年11月,首个生态经济林树种沙棘在蚂蚁森林上线,仅一天时间,314万用户名将超过2.35万亩沙棘树兑换一空。用沙棘做成的 “沙棘”果汁将在阿里电商平台出售,以及由当地企业和百姓协助售卖,部分收益首先用于反哺当地生态造林和贫困户。蚂蚁森林公益保护地模式将加快覆盖更多地区;围绕蚂蚁森林等相关项目,未来每年为欠发达地区提供60万人次就业机会,增收1.2亿元;带动上亿用户参与,帮助100个县域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

三、生态乡村振兴下蚂蚁森林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背景下蚂蚁森林乡村振兴模式运行现状分析

2019年平武县 “蚂蚁森林”造林项目正式落地,项目总投資235.125万元,项目实行年限为3年。2019年秋季完成沙棘造林,已经为当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官坝村约15%的收入来源于生态效益,包括巡逻收入、合作委员会、游客导游等。同时,在官坝村附近也有一些生态保护试点项目,如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河口公益性保护区等。这些试点项目需要巩固和扩大成果。阿里希望通过科技平台的对接,将部分试点工作通过蚂蚁森林的经营整合起来,弥补当地原有商业经营能力的薄弱环节,目前,已经在四川省平武县的 “互联网+”背景下探索了蚂蚁林乡村振兴模式。该模式通过设置护林员、巡护人员等职业,销售蚂蚁森林经济作物,与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进行销售,为平武县带来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帮助贫困人口。与此同时,阿里也通过蚂蚁森林形成了一种关注经济,使普通网民也关注贫困地区,使当地旅游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二)蚂蚁森林乡村振兴模式绩效评价分析

甘肃省武山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3%。“蚂蚁森林”造林项目给武山县带来极为重要的机遇,带动了当地生态和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此项目完全建成后5—6年进入沙棘盛果期,预计每亩收入440—800元。在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实施后,全县新增加沙棘林0.5万亩,将显著改善山区土地结构,增强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庇护农田村庄、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削减风速,保温保湿和减弱土壤风蚀,发挥林木资源的诸多生态功能。沙棘的规模化种植将有效地增加项目区的植被覆盖度,随着管理的深入,区域生态环境将步入良性循环,脆弱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大规模的沙棘林将成为武山县的一道亮丽景观,为开展生态观光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平武县地处盆地周边山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景观。它的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包括茶叶和养蚕、核桃、果李、板栗等经济树种、中药材、真菌等森林副产品,这些特色资源为平武县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试点项目,蚂蚁森林新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平武县的地方自然优势,同时兼顾了生态和扶贫这两项重要任务。

蚂蚁森林项目的实施,对改善甘肃甚至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梭梭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可以在极其恶劣的沙漠地区迅速生长,然后蔓延到斑块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护风和沙子,并且可以保护土壤和水。当然,数千英亩的梭梭已成为沙漠中最引人注目的绿色植物,为游客带来不同的沙漠感。梭梭树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也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收入。

四、静宁县蚂蚁森林助推乡村振兴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对比

四川省平武县作为蚂蚁森林生态扶贫试点项目,在中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云南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入选中国18个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其中,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是该案例中首个落地实施的保护项目。

伴随着 “蚂蚁森林”造林项目正式落地武山,首期合作支持该县5 000亩沙棘造林,武山县林业和草原局全力以赴,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发展思路,以培育该县林业经济新增长点,提高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为目标,在沙棘适生区集中连片营造沙棘林。

甘肃省静宁县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农业大县。位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兰州、平凉、天水、固原市2小时经济圈中心及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陇东南经济带的中间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且甘肃省静宁县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为蚂蚁森林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二)环境优势对比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位置,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及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县现有林业用地1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

靜宁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夏季较多,冬春季节较少,为蚂蚁森林项目的设立奠定了环境基础。

四川省平武县气候环境优越,对蚂蚁森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甘肃省武山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蚂蚁森林在进行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环境基础。甘肃省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蚂蚁森林在该地发展有一定的环境优势。

五、静宁县蚂蚁森林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分析

通过蚂蚁森林经济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克服三农发展中传统金融服务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提供充足资金支持。乡村发展固有的资产和信息、信用缺陷,使为乡村发展服务的金融业务往往具有低收益、高风险的资产特征,传统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做到商业可持续。[5]一是农民手中的资产,如耕地和宅基地等的物权归属存在制度障碍,难以用作抵押物对债权融资进行增信。二是信息搜集困难,且农户、农企等主体的信用意识薄弱,收入和资金流不稳定等状况,往往会导致融资回款不及时、不充分,影响后期的信用评估和贷款再发放。三是金融的场景分散,农村地域分散、农民工流动性大、农产品易损耗等特征,使得三农金融业务风险控制难度大。

(一)利用蚂蚁数字助农计划充分将科技手段应用于金融服务场景,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引入卫星遥感技术,用卫星识别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分辨出水稻、玉米、烟草等多种作物;同时,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金融机构就能精准地制定向农户提供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大幅提升农户获贷率。利用蚂蚁森林经济模式,充分借助区块链、大数据及AI技术助力农产品溯源、乡村资产增信,有效克服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责任重、意义大。

(二)结合蚂蚁森林模式自身属性探索乡村振兴产品多维度助农增收

通过蚂蚁森林促使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6]通过蚂蚁森林经济模式实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以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基础,克服以往经济发展往往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弊端。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目标,即实现的是高质量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目标。

(三)优化甘肃省蚂蚁森林的运行模式

在全面地观察蚂蚁森林乡村振兴现有模式的现状,综合归纳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后,与我们试点地区的蚂蚁森林乡村振兴模式进行对比,进行总结归纳、政策分析和规范分析。[7]第一,实地考察 “蚂蚁森林”在甘肃省发展现状,通过对政府、村委会等地的走访调查以及对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实地调查活动,课题组将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现状,整体把握蚂蚁森林在相关地区的实验效果以及在甘肃省静宁县的发展初期效果。第二,评估蚂蚁森林与低碳绩效和经济绩效结合前景,评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甘肃省静宁蚂蚁森林与两个绩效进一步结合的战略前景,并且基于现实状况,在相关 “互联网+”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对应地提出灵活完善的优化建议。第三,体制创新,寻求合理且适应于当地的蚂蚁森林策略。

六、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乡村振兴一直是我党的重要工作,新的政策不断出台,更好的优农惠农方针不断被提出。乡村振兴方式也由以往的直接拨款拓展到教育、生态等多种方式。基于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对 “互联网+”模式运用到甘肃地区乡村振兴策略中进行探究,符合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 王曦晨,张平.整体性视域下的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1-9.

[2] 张俊飚,王学婷.乡村生态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2):152-156.

[3] 赵鹏.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和发展建议[J].投资与合作,2021(07):5-6.

[4] 丁艳.“互联网+”共享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J].农业经济,2020(9):58-59.

[5] 汪惠萍,潘健.“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12):53-56.

[6] 张薇,秦兆祥.以 “互联网+乡村旅游”为抓手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8(11):27-28.

[7] 温琦.推进 “农业+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0):54-56.

猜你喜欢
低碳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低碳背景下标准化展示道具的设计方法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