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实务探究

2024-05-07 16:39胡成玉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胡成玉

摘要:我国城市地区的空巢老年群体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更多的问题和需求,精神慰藉需求便是其中之一。空巢老人在精神和情绪上一旦陷入困境,便会长期陷入消极落寂的状态,这些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本文聚焦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研究,以郑州市万福社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城市社区中空巢老人面临着人际交往、情感支持、文化娱乐、自我实现等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空巢老人疏导消极情绪、缓解孤独感,使案主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同时为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社会工作介入

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户籍人口911.5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149.1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6.37%,总体上呈现出人口基数大、空巢老人多、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城市空巢老人相较农村空巢老人而言,面临的问题不是物质缺失,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子女的关心照顾、陪伴和呵护,老人最主要的问题是精神问题。[1]因此,解决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万福社区为例,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对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进行实务探究,了解社区内空巢老人存在的各种需求,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应对策略,[2]以期为推进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希望能为日后有关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社会服务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城市地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现状,找出当前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访谈法

基于此前实习的经历,并且通过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及部分社区中空巢老人的电话访谈,了解社区当前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现状

(一)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现状

1.情感支持现状。随着经济的繁荣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孩子在成長过程中离家寻求更好的发展,留乡父母年老,成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常常得不到满足。[3]根据对万福社区空巢老人的访谈发现,大部分老人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缺乏与他人交流和互动,进而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这些都会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空虚和失落。

2.人际交往现状。人际交往是影响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因素,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够为空巢老人提供正向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在万福社区中,受访空巢老人表示,他们能够接触的社交圈子就是小区内部,自己也不会频繁与亲朋好友来往,同时在社区中也缺乏适合他们参与的社交活动。同时,随着年龄、健康状况等原因,他们会感觉到难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求,这些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不畅。

3.文化娱乐现状。对于空巢老人而言,文化休闲娱乐项目能够让空巢老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有利于空巢老人放松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满足,但是万福社区由于建成时间较为久远,社区中的基础设施种类不多,所以空巢老人可以参与的娱乐活动和种类比较局限,同时,由于社交圈子的缩小,他们的社交互动不足,缺乏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使得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较低。

4.自我实现现状。大部分空巢老人在退休之后,逐渐退出社会活动的舞台,其社会角色及经济地位也大不如前,家庭地位也会受其影响有所下降,空巢老人角色转换不适应以及家庭决策权的弱化导致他们难以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万福社区中,大部分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健康状况和社会角色的变化,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逐渐减少,从而退出了对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的参与。

(二)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需求评估

1.情感支持需求。家庭支持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显著,其中子女支持是家庭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及时得到子女的情感支持会影响空巢老人的自我评价和情绪,进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据调查,万福社区中空巢老人对于情感支持的需求非常强烈,给予他们支持与关爱、架起他们与其他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非常重要。

2.文化娱乐需求。文化娱乐是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适当的娱乐活动可以减少他们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和寂寞,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积极性。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帮助空巢老人在缺乏子女陪伴的时光里充实生活,摆脱孤独寂寞的情绪,让其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起来。通过对党群服务中心居民调查信息了解到,万福社区的女性空巢老人多数生活比较单一,都没有特别喜好的事物,而男性空巢老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爱好或日常习惯,生活较为丰富。

3.人际交往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愉悦的重要条件,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社会交往的范围变小,老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变窄,释放情绪的途径减少,这些变化导致老人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难以得到满足。[4]促进人际交往不仅能提升老人的精神状况,还可以让老人增强与社会的联系。社区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空巢老人表示受到身体条件限制,以前认识的同事或朋友几乎不再保持联系;而现有的邻里关系也没能够重新建立,部分男性被访空巢老人认为自己没有人际交往的需求,部分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女性被访空巢老人则非常希望能够进行人际互动。

4.自我实现需求。对于老人而言,他们在中老年时期的经历,本身就是价值,也是生命中的智慧,这种智慧会在潜移默化中赋能子女、朋友、亲属,所以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学会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非常重要,尤其是当生理、安全、社交及尊重的需求被满足后,价值实现作为最高层次需求会逐步表现出来。万福社区被调查的部分空巢老人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关注和满足,社区或社会工作者需要适当帮助其搭建平台或资源,以实现其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三)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地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是多种现实状况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子女缺乏精神慰藉观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赡养观念的改变,很多子女对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关注度不高,给予老人的亲情慰藉有限。很多子女认为,定期给老人送东西,保证老人吃穿不愁就已经履行了赡养义务,并且大多数子女做到了满足老人物质方面的需求,却忽视了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缺乏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意识。对老人的经济供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同时来自家庭情感等精神上的慰藉对老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2.社区设施不完善,娱乐生活匮乏。根据调查,万福社区的基础文化设施不太完善,并且利用率也不高。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提供了棋牌室和舞蹈室,但是老人们不太主动参与,大多数的参与人员多为退休的高知老人,对于社区中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来说,身体和自身兴趣的原因使他们很难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通过向居委会了解,因为社区的经费有限,所以真正能够为老人提供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活动很有限,并且活动不是很丰富多彩,不能够吸引这些空巢老人参与到其中。

3.家庭功能弱化,情感支持不足。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代际隔离的加深,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很多空巢老人在丧偶之后,独自一人生活,由于心情悲痛,常常一人独处,和邻里也很少来往了,邻里关系淡薄。还有一些老人在另一半去世后,心理和精神上都遭受巨大的打击,不出家门,不与人社交,无法获得社会支持。或者其他亲属或者年纪也大,无法时常走动,联系也少,或者关系一般,很少来看望他们,同时青年一代子女能够提供给父母的情感支持和心情支持逐渐减少,对于空巢老人能够提供的情感支持也薄弱。

4.社会角色缺失,老人社会地位下降。中国传统观念教育我们要尊敬老人。在过去,老人是家里地位最高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孩子的成长,把家庭重心向孩子身上转移,所以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呈下降的趋势。老人在年轻时为了家族的兴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现在年纪大了,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有限,儿女能上班赚钱自己养活自己了,老人也就失去了养家糊口的作用。老人希望孩子能尊重自己,多在家陪伴自己。在当今社会,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家庭人口越来越少,家庭关注呵护的重心向孩子转移。老人不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再也享受不到原来的尊重和支持了。

三、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必要性

(一)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空巢老人实际需求的满足

空巢老人往往面临孤独、无助、焦虑等精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缓解情緒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让空巢老人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减轻孤独感,以及为空巢老人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社会资源,协助空巢老人解决各种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有效地满足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空巢老人资源网络的整合

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家庭支持和社交网络,往往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帮助空巢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整合各种医疗资源,为空巢老人提供医疗资源的支持,整合社区资源,为空巢老人提供各种社区服务,整合志愿者资源,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这些既可以有效地整合空巢老人的资源网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5]

(三)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慰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工作通过介入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这些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咨询、组织社交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等,旨在让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社会工作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为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措施

(一)从社会工作专业层面介入

借助人生回顾疗法引导老人回忆以往生活中有意义的重要事件,肯定老人的社会价值。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交流谈话,发现老人的兴趣爱好,将具有相同爱好的健康的老人组建成一个支持性小组,或者朋辈小组,以共同爱好为中介,引导他们良性沟通,促进组员间的关系构建,拓展老人的社会交往网络。在社会参与上,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职工座谈会,邀请老人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工作故事,分享工作经验。在弘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也是对高龄独居老人工作价值的外化宣传,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与赞扬。

(二)从个人层面介入

促进空巢老人精神自养,丰富其精神生活。鼓励并培养空巢老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老年生活质量,鼓励空巢老人多参与社交活动,如老年俱乐部、志愿者团队等,帮助空巢老人结交新朋友,分享生活经验和感受,提高其社会参与能力;鼓励老人保持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帮助他们保持思维活跃,增强自我认同和价值感。

(三)从家庭层面介入

重塑家庭情感支持网络,满足老人对于子女的精神期许。社会工作者要联合各界,呼吁政府要以文件的形式,将子女的精神赡养义务进一步细化,对于家庭慰藉中所存在的一般性的共性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将子女和父母作为服务对象,科学指导他们如何相互关爱、相互理解、有效沟通,进而满足高龄独居老人的情感诉求。

(四)从社区层面介入

健全社区精神照顾体系。各个社区应建立健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老年食堂、老年法律援助等基础老年设施。同时建立本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高龄独居老人存在的精神需求,具备基础的服务知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定期探访空巢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空巢老人状况,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是助人的服务,老人在晚年需要帮助;社会工作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润滑剂,社会工作发挥作用解决社会问题,通过问题的正确解决达到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目标;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丁晓岚.居家养老模式下小组工作在老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32-33.

[2] 刘彦辰.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社工介入的个案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3] 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26-31.

[4] 邢帆,代文宇,胡雯.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现状及需求研究: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9(29):20-23.

[5] 林国杂.广州城市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