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背景下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2024-05-07 16:39高璐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远程医疗产业发展互联网

高璐

摘要:远程医疗背景下的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供远程诊断、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新兴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加,远程医疗已经成为医疗健康领域重要发展方向。本文探讨远程医疗背景下 “互聯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很多地区和群体面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低成本医疗服务。在这样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医疗健康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一、远程医疗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传统医疗模式的挑战和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开始大力推动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在2018年联合发布了 《关于促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1]随着社会老龄化、慢性病增长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逐渐凸显,人们对高质量、便捷、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能够满足这一市场需求,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包括医疗健康平台、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问诊和远程医疗技术。医疗健康平台是通过互联网整合医疗资源,让患者在线进行问诊和购药,提供线上便捷的医疗服务。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手环、眼镜等,能监测生理数据,帮助用户实时追踪健康状况。互联网问诊使患者能够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咨询和诊断,有效改善医疗体验和资源利用。远程医疗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医疗服务,包括远程会诊、监护、预约和手术指导,利用电子病历、远程监护设备,甚至远程手术,为患者提供异地专家诊疗指导。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分析,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程度。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二)研究意义

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首先,可以弥补传统医疗模式的不足,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其次,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最后,可以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2]

本文探讨远程医疗和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背景、意义和趋势,揭示了这一新兴产业形态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潜力。这种独特的视角为理解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二、远程医疗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是远程医疗领域一项重大挑战,随着患者个人和医疗信息被存储在数字格式中,保护这些信息隐私变得至关重要。未经授权访问或数据泄露可能会导致患者隐私被侵犯。泄露个人医疗数据可能导致身份盗窃,使不法分子能够使用被盗信息进行诈骗和其他犯罪活动。医疗数据泄露还可能导致医疗欺诈问题,医疗欺诈者可能使用被盗医疗信息来虚报医疗费用或获取不必要医疗服务,这会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医疗费用增加。[3]

(二)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在远程医疗中是一大挑战,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网络连接不稳定,可能干扰医生和患者之间有效互动;第二,传输速度慢,慢速数据传输会导致视频通话延迟和图像冻结,这对于医生诊断和患者交流产生负面影响;第三,画面清晰度低,低分辨率视频通话可能难以捕捉细微医学细节;第四,设备和平台兼容性,医生和患者可能使用不同类型设备和平台进行远程医疗通信,设备不兼容导致无法进行有效通信。

(三)普及率不高问题

网络应用普及率不全面,尽管互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应用,但许多患者仍未充分利用在线资源进行医疗需求满足。在对某地区调查发现 (详见表1),864名受访者中,有40%的患者从未尝试过互联网挂号,有30%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寻找医疗信息,需要他人帮助,有25%的受访者在他人指导下完成网上挂号,有20%的受访者曾经爽约过网上挂号,表明操作难度和理解挂号流程问题,此外,有35%的受访者不清楚具体操作方法。

调查结果说明,互联网挂号、问诊和购药等服务逐渐普及,但仍面临网络知识不普及、网上挂号难、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线上平台挂号增加了患者操作复杂性,这些问题导致一些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仍然存在 “一号难求”情况。

(四)法规问题

远程医疗领域法规和政策制定尚不够明确,这导致远程医疗存在监管不足问题,远程医疗行业缺乏相应政策法规约束。比如,相关法规尚未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准入标准和资格审查,这导致在线医生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在远程医疗中,医疗事故责任归属可能不够明确。例如,在面对面医疗中,医疗事故责任通常比较清晰,但在远程医疗中,由于距离和技术介入,责任确定可能更加复杂,这可能使医生和患者都感到不确定和风险较高。

(五)质量问题

远程医疗依赖于视频通话和图像传输,但这可能受到画面清晰度和感官观察限制,医生可能难以观察一些微小细节,如皮肤病变或瞳孔变化,这可能影响到正确诊断。举例来说,一名患者可能通过视频通话咨询了一位眼科医生,但医生可能无法准确评估瞳孔反应。更重要的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通常建立在面对面交流和专业观察基础上,在远程医疗中,患者可能无法亲自评估医生专业能力,这可能影响他们的信任度。[4]

三、远程医疗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对策

(一)多措并举提升信息安全

针对信息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对患者信息进行分类和管理,制定严格保密制度和流程,确保患者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泄露。定期对患者信息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风险,确保患者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第二,采用先进安全技术,对患者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安装高效防火墙,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访问,确保患者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建立安全远程访问通道,确保远程医疗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和保密性。

(二)针对性提升技术水平

针对技术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第一,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确保远程医疗顺利进行。优化网络传输协议和架构,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降低网络延迟和丢包率,确保远程医疗数据即时性和完整性。第二,优化视频通信技术,采用先进视频编解码技术和网络传输协议,提高視频通话质量和清晰度,降低画面延迟和抖动,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开发和应用实时、双向视频通信技术,增强医生和患者之间互动性和沟通效果,提高远程医疗效率和准确性。第三,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远程医疗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持,鼓励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和创新,推动远程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加强远程医疗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不同系统之间兼容性和信息共享,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5]

(三)以产业服务能力增加远程医疗普及率

为实现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患者和医生都可以为促进这一目标作出贡献。患者需要加强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和应用,而医生需要拓宽宣传渠道,让患者了解互联网医疗优势并学会如何使用。第一,提升患者互联网医疗意识,患者观念需要逐渐转变,他们需要了解互联网医疗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它提高就医效率。医疗机构在推出在线问诊平台时应确保平台简单易用,减少不必要烦琐操作。[6]例如,简化注册和VIP会员升级等步骤,使患者能够直接通过简单入口进行问诊,真正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便利性。第二,提升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医疗机构可以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以满足患者需求。例如,在医疗机构设置自助挂号和缴费系统,但为那些不熟悉操作患者提供专职人员集中指导,免除排队和缴费麻烦,提高就医效率。为老年患者设置专属模式,使系统更加直观和易于使用,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

(四)加强政策监管力度

为加强监管力度,推动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一,明确从业许可和执业要求,建立清晰监管体系,明确互联网医疗机构和企业从业许可和执业要求。要求在线问诊从业者提供医师专业资质,确保线上医患沟通专业性。此外,要求在线从业人员具备足够临床经验和基本辨析能力,以提高线上诊疗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机构、企业和个人应当被清退,确保资格审查严谨性。第二,整合资源,促进融合发展,监管部门可以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资源整合,鼓励融合性发展。[7]例如,要求平台增加导诊服务,帮助患者选择适当医院和科室,提供更详细诊疗信息。监管部门还应监控数据安全性,以避免患者隐私信息泄露。第三,明确医疗事故界定,明确定义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中医疗事故,以区分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等。当医患矛盾出现时,相关平台应及时响应和协调,监管部门也应介入,解决医患纠纷。

(五)以信誉提升远程医疗质量

针对质量问题,应加强医生远程医疗服务能力,针对性进行能力培训。为医生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远程医疗技术、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患者沟通技巧等。可以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培训,同时可以组织专家讲座、案例分享会等活动,提高医生在远程医疗服务中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根据医生需求和实际情况,制订合理培训计划和周期,确保医生能够全面掌握远程医疗服务相关技能和知识。以完善信誉机制促进医患信任,提升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和服务企业应设立有效申诉渠道,以确保患者在权益受损时能够快速得到回应和解决。特别是在医药网络电商平台上购物体验,应及时回应患者对药品和医疗器械质疑。如果患者投诉或疑虑得到证实,必须按照相关法规采取适当处理措施。另外,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信誉保障机制,将患者投诉或好评在网络平台上显示。医疗机构和服务企业信誉度应该由广大患者评价和决定。[8]通过投诉或好评机制,激励网络平台提供更好服务,推动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向更健康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远程医疗背景下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然而,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社会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这一产业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为优质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才,叶小燕,陈永成.基于PMC指数模型的 “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量化评价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08):34-37.

[2] 温雅婷,郭霞,孙国堃,等.骨科专科护士主导的 “互联网+医疗健康”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中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 2023,37(11):2043-2048.

[3] 柯佳,陈潇君.“互联网+”在医联体的应用实践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03):10-13.

[4] 张研,李涛,魏然.县域互联网医疗应用演进与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2,15(11):53-59.

[5] 曹博林,代文犊犊.理解线上医患交流:基于 “医—患—技术”三元视角透视作为传播行为的在线问诊[J].新闻大学,2022, 21(11):54-66+118-119.

[6] 王俊豪,张宇力,单芬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与监管制度创新研究[J].财经论丛,2022,12(10):102-112.

[7] 屈香,李娟娟,马桂峰,等.山东省 “互联网+医疗健康”综合评估指数构建及其应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10):1205-1209.

[8] 李美曼,郭浩乾,宁艳花,等.银川市城乡接合部社区老年人 “互联网+医疗”接受意愿和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06):543-548.

猜你喜欢
远程医疗产业发展互联网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应用研究
试析互联网+医疗在医院中的应用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洁悠神长效抗菌剂用于腹股沟疝手术伤口的疗效观察
医学超声远程现状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