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困境研究

2024-05-07 16:39李慕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时代

李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信息技术正在对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深度赋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职能转变及内部机构重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西方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准确识别服务目标与对象、整合优势资源、加快人才培养等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转型;发展困境

随着新一轮信息化浪潮袭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促使政府机构借助电子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我国更要利用自身互联网技术较为成熟的优势,努力地抓住时机,积极地落实 “互联网+”战略,加大互联网技术与政务服务的融合力度,为打造公共产品与服务贡献力量。

一、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

(一)西方公共服务理论

这一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时期:①公法研究时期;②公共经济学研究时期:③新公共管理时期。“公共服务”在第一个时期出现,“公共产品”在第二个时期出现。新公共管理时期认为 “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核心。目前,该理论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主导。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在上述理论基础上得以建立,在诸多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更多强调严格的分层管理,贯穿全程的是权力的划分,其理论根源要追溯到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以韦伯科层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行政理论。随着现代经济模式的革新与自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自由经济模式纳入管理领域之后,传统的行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便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该理论采用现代经济学理念,将自由竞争理念贯穿其中,推崇行政管理中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注重自由竞争机制,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市场满意度。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旨在加强电子政务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支撑电子政务实施应用。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强力作用下,“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成为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电子政务萌芽期、电子政务全面推进阶段、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突破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以前)是电子政务萌芽期。这一阶段主要标志是 “办公自动化”和 “部门信息化”,实现同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网络互动。1993年3月,“三金”工程开始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 (2002—2014年)是电子政务全面推进阶段。《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中办发 〔2002〕17号)颁布。这一阶段强调部门协作和主动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办事大厅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提供更全面的在线办事服务。2006年3月,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下发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信 〔2006〕2号),从战略高度为加快電子政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 (2014年以后)是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突破。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自此我国信息化发展步入转型与创新突破阶段。同年,浙江首次提出 “互联网+政务”的理念,开始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地方探索。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互联网+政务服务”对于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31个省级一体化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成。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22〕14号),指出要 “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1]

三、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困境

(一)缺乏科学定位,服务目标模糊

根据国务院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我国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电子政务规范性文件,由于决策主体专业知识欠缺、认知具有局限性,导致电子政务定位不准确,层层落地执行时部分人员简单地将电子政务理解为办公自动化,没有深入认识到电子政务对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履行服务职责、实现职能转变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在灵活运用和因地制宜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侧重点,目标群体定位模糊。电子政务建设关键在于推广,将其优势广泛告知社会公众,提高公众认可度与参与度,但实际效果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主要原因归咎于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在全面开展前没有明确服务目标,面对不同年龄、民族、性别、职业的服务对象,缺乏具体、深入的多样化需求调查,这就导致电子政务落地后不符合大众的需求,难以获得公众的满意。[2]

(二)资源有待整合,信息更新滞后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电子政务碎片化建设严重制约企业和公众办事满意度、公共服务质量和行政管理效率。政府机构向公众披露的信息多为零星片段,信息更新滞后,缺乏资源的合理安排与系统整合。由于管理层次和职能分工的存在,各部门之间存在沟通壁垒,无法实现高效联动,导致有效信息很难被公众准确捕捉。政务平台信息更新缺乏灵活性和即时性,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久而久之访问量下降,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进而导致网站信息更新滞后、页面陈旧缺乏活力、政务平台形同虚设,如此进入恶性循环,给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带来巨大阻力。

(三)人力资源缺失,专业知识匮乏

由于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短缺,政府公务人员相关知识匮乏,导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方式不够科学。具体表现在:一是管理者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在实时信息发布过程中,无法以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为转移,更多考虑的是信息发布对政府可能造成的影响。二是固化的传统办公模式思想根深蒂固。当下政务环境很难适应新事物,很多年龄偏大的公务人员无法适应电子政务的工作要求和方式,而且通过强硬手段倒逼政务方式改革和传统模式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三是对新事物掌握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很多公务人员建立新型电子政务的意识和觉悟不强,满足于长此以往形成的 “工作经验”,这与公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关系。四是电子政务的实施难以越过政府管理部门这个准绳,因此,严重阻碍一些内网信息的发布和外网信息的公开。五是我国基层单位相对闭塞,公务人员没有或者极少有机会参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前沿知识的经验学习与培训,导致基层单位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受阻。

四、电子政务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部门决策方式落后

部分地区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负责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人才匮乏、专业知识欠缺,使该地区无法组成科学的决策团队,更无法做出科学的发展分析。

(二)专项资金分配不够合理

自电子政务投资项目实施以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便民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但據笔者了解,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很多用于电子政务相关设备引进和支付外包费用,其中电子政务设备引进占用了大量资金,而由于缺乏专业电子政务人才,导致一些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很多先进设备长期闲置,优势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资金分配没有在设备、技术和人员之间找到平衡点,导致资源浪费、达不到预期效果、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棘手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各地区电子政务上的差距表现也尤为明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电子政务的投入而言,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投入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而基层行政单位中,受各种原因限制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水平更加有限。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电子政务的发展。

五、优化电子政务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目标,明确定位服务对象

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电子政务广泛建设可以便民利民。因此,让公众得到便利,认可新型政务服务方式、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是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动力。为了更好地让电子政务服务公众,现行电子政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我国电子政务而言,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意义重大,它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功能发挥和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可程度,只有认清社会公众寻求电子政务服务的实际需求,才能明确电子政务建设方向和具体任务。

(二)整合更新系统资源,强化政务信息的安全性

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行政办公和管理服务效益优势,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实现有效信息共享和优质资源整合。具体应建立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平台体系,我国政府领导部门有必要建设综合统一的平台来把散落在各部门的政务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跨部门合作机制,使电子政务摆脱原有职能设计的界限,以电子信息化的形式,打破部门限制壁垒,达到电子政务的无缝隙连接,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3]

整合政务信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对电子政务加以全面筹划,终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当地领导决策、办公自动化、内部交流、对外发布、社会公众的不同需要,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加工和整理,按照统一规范建立起行业部门的专项业务数据库,更加人性化地为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的服务。电子政务应以 “信息资源管理为支撑”,将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的接口与标准,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以此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关乎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几乎每年都会遭受到安全威胁,造成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地区政府必须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完善,通过专业技术外包等方式保证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并通过具体管理过程中实施 “软措施”将网络安全做细做实,确保政务信息安全。[4]

(三)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快速提高电子政务人员素质

“公共服务”是建设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只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始终谨记这一宗旨,加强监管和宣传教育,营造 “电子政务服务社会公众”的氛围,确保电子政务广泛应用时不发生偏离和懈怠。

聘用专家人才对公务人员开展电子政务技能培训,提高电子政务人员工作专业素养,激发每个人在岗位上发挥创造出最大价值。设立专项资金,拓展多种渠道,挖掘具有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适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专家、应用人才和管理人员专业队伍。

电子政务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子政务得不到充分重视,人才价值得不到发挥,最终导致人才严重流失。因此,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给予电子政务相关领域人才较高待遇,避免流失;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培育机制,提高人才资源管理水平。政府应通过 “一站式”网上信息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全面的高质量公共服务,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公众进入系统即可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和行政服务。“一站式”电子政务在功能上应强调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不仅仅是为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办公提供便利。要在保证提高公务人员办公效率的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行业、经济、生活、政策、法规、新闻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与公共服务。

六、结束语

电子政务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社会公众对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服务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还会不断发展与变化,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的研究,能够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其他国家电子政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具体原因。另外,对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电子政务的对策进行研究,有利于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对经济落后地区和基层单位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银锋,王镝.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以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例[J/OL].电子政务.https://link.cnki.net/urlid/11.5181.TP.20231129.1100.002.

[2] 张居正,王凤科,张思洁.美国电子政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6):41-46.

[3] 钱重桥.大数据视角下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3):146-147+150.

[4] 蒋洪杰,刘云朋.大数据环境下的河南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1,35(04):59-62.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时代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