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05-07 18:09孙海义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经济新常态老龄化

孙海义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社会保障问题既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内在需求,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保障问题的深入研究,全面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发展路径,以期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社会保障问题;老龄化;经济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考验。經济新常态下,我国正面临诸多社会保障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老龄化、就业结构调整、医疗卫生需求上升等多方面的挑战。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更为复杂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社会保障问题,构建更加稳健、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口的增加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考验。第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养老服务需求激增。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需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包括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养老服务方式、建设更完善的养老机构以及推动社区养老等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第二,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巨大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相对较少的劳动年限和生育率下降等因素,使养老保险体系面临财务可持续性的挑战,应对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包括逐步提高养老金入账比例、优化投资运营模式,推动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金体系建设,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权益。第三,老年人的健康保健问题也是社会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对于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需要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通过建设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推动健康教育等手段,以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2]

(二)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直接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运作和效益。第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减弱,从而引发就业岗位的变动和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这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求,需要及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影响的劳动者能够及时转岗、就业。第二,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社会保障领域需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保障需求,特别是在技能培训、职业转岗等方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收入分配也可能发生变化,这对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基础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的稳定性与和谐发展。因此,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社会保障体系要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这包括对就业市场的及时监测和政策调整,对不同产业、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个性化的社会保障服务以及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调控,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更好地发挥其保障和调

节作用。

(三)就业不稳定性与社会保障需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就业不稳定性成为社会保障领域的一项严峻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就业市场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变的特征,这种就业不稳定性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涉及失业保险、职业培训、灵活用工等多个方面。第一,新经济形态的涌现使传统就业形式逐渐演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传统产业的用工需求发生变革,部分传统职业可能受到冲击,新兴职业则层出不穷,这种变化使许多从业者面临就业不稳定性,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适应这种多元化和快速变化的用工模式,以提供更灵活的就业保障服务。第二,灵活用工模式的兴起增加了劳动合同的不确定性。随着 “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等新型就业形式的兴起,传统的全职稳定工作逐渐减少,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这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性地适应新型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在不同就业形态下都能够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另外,就业不稳定性也会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产生影响。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技能的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要求劳动者具备更高的适应能力。社会保障体系需要通过提供职业培训、技能提升等服务,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降低因失业而导致的社会保障风险。因此,解决就业不稳定性对社会保障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应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创新性地调整和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就业机会。个体劳动者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增强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实现更好的自我保障。[3]

(四)医疗卫生与社会医保体系的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下,医疗卫生与社会医保体系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成本上升、慢性病患者增加等问题,这些挑战直接影响社会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和覆盖面。第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成为制约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大城市,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这导致城乡居民在医疗服务上的不平等,制约社会医保体系的普惠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支持,以推动医疗服务的均衡化发展。第二,医疗成本的不断上升对社会医保体系构成财务压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医疗成本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这对社会医保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了挑战,需要通过医疗体制改革、药品价格控制等手段,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第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社会医保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慢性病治疗需要长期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支持,对医疗保障体系的长期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方面,社会医保体系需要通过强化慢性病防控、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等措施,有效应对慢性病患者的增加。解决医疗卫生与社会医保体系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政府要通过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社会医保体系要通过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从而降低医疗负担;医疗机构要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向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够建设更加健全、可持续的社会医保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4]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与完善社会保障应对策略

(一)提高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效率

第一,相关部门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优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流程,建立智能化的基金监管系统,以实现对基金流动、投资收益等方面的实时监控。科技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增强基金的透明度。第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策略应更加多元化,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除了传统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可以考虑加大权益类、房地产等资产的配置,以提高基金的收益水平。同时,合理控制投资风险,确保基金长期稳健运行。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强化内部审计机制等手段,及时识别和防范基金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加强审计监管,保障基金的合规经营,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透明度和信誉度。另外,通过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包括逐步增加企业和个体缴费比例、探索社会保障税收制度等,以提高基金的资本积累。同时,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使基金更好地维护和增值社会保障资金,这可能涉及更加灵活的投资策略和更具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第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与金融市场的互动,通过与投资机构的合作、债券市场等多元化手段,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流动性和运营效率,建立健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促使社会保障基金更好地参与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

(二)完善社会保障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来适应社会的变化,以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面。第一,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要灵活调整养老保险政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以推动延迟退休。同时,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以减轻社会养老保险负担,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养老保障需求。第二,面对就业不稳定性的挑战,应强化失业保险制度,以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并适应不同就业形态的特点,确保各类劳动者都能享有失业保险的保障。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第三,应加强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降低个人医疗负担。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合并管理,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的同时,也要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同时,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医疗保障需求。第四,对于贫困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体,需要强化社会救助和低保制度,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政府需要建立更加精准的扶贫机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精确识别贫困人口,以提高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第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以实现各级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保障卡的普及,方便居民就医和就业。[5]

(三)加强跨部门协调与合作

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形成更加有力的综合施策。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社会保障协调委员会或办公室,集中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以确保各部门在社会保障问题上的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应共同制定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并建立相应的政策衔接机制。例如,就业部门、卫生部门、社保部门等可以共同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以确保不同领域的政策协同推进,形成政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各部门之间能够更加高效地交流信息,通过共享社会经济、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变化趋势,提前预判社会保障问题,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各部门可以联合开展一些项目与服务,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例如,社保部门与卫生部门可以共同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的融合,提高服务效能。就业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需要建立跨部门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调整政策、改进服务的重要参考,保障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6]

(四)推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第一,政府可以投资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社会保障数据,包括就业信息、医疗信息、社保缴费信息等,该平台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机制,以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滥用,建设统一信息平台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效率。第二,电子社保卡是推动社会保障信息化的一个关键手段,通过发放电子社保卡,可以实现居民在医疗服务、社保缴费等方面的信息互通。同时,电子社保卡可以作为身份认证的工具,以提高社会保障业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第三,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社会保障信息的安全,包括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措施,确保社会保障信息不受非法获取和篡改。第四,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社会保障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不仅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社会保障领域的问题,还可以提前预测潜在风险,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

三、结束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政策、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协调与合作以及推动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综合举措,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保障广大居民的基本权益。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需要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更多地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建设更加健全、灵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从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林烨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西部财会,2023(11):67-69.

[2] 康彩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6):212-214.

[3] 马雪晴,龚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低收入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2023(08):53-54.

[4] 徐一杰.新時代背景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3(08):10-12.

[5] 赵程.试论基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3(16):191-194.

[6] 周春红,周春燕.经济学视角下社会保障法完善的建议[J].经济师,2023(08):48-49.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经济新常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