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2024-05-07 00:13李静然
国际公关 2024年5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李静然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契机。本文以数字经济为出发点,探寻其与共同富裕逻辑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造社会财富、通过协同推进效应集聚多种要素以及通过共享效应让更多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动能。因此,需要突出问题导向,构建数字治理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环境,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为共同富裕提供源头活水,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支撑,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稳健前行。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逻辑机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妥善的手段处理和兼顾好劳动就业增收与收入分配公平、就业平台扩大与福利收益共享、生产力进步与劳动关系和谐之间的各种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加速转型,以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数据、要素共用共享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字驱动新增长模式开始浮现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在此重要时期,党中央及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作为驱动经济增长 “新引擎”的关键作用,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加速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数据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的关键生产要素。同时,数字经济也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由此给人类经济社会带来了革命性改变。收入分配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数字经济的深刻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

在数字经济推动收入增长方面。整体来看,作为数字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经济对收入的提升效应毋庸置疑。从早期出现并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 (鲁钊阳和廖杉杉,2016[1];曾亿武等,2018[2];秦芳等,2022[3]),到新近出现的平台经济 (何勤等,2018[4];董志强,2022[5]),以及最新发展的网红经济 (曾湘泉和郭晴,2022[6]),都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途径,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往往并非是直接的,这就使诸多学者在研究其对收入的提升效应时主要集中于间接路径。通过数字平台,人们可以获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陈南旭和李益,2022[7])、更加便捷的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更加高效的求职方式 (周冬,2016[8])以及更加多样化的兼职途径 (王元超,2019[9]),从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张勋等,2019[10]),降低信息不对称与职业搜寻成本 (吕明阳等,2020[11]),以此提升收入增长。

在数字经济推动收入差距变化方面。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数字基础设施的提升 (刘少杰,2021[12])、促进农村产业数智化转化 (付豪等,2019[13])、提高农产品的营销效果 (朱红根和宋成校,2020[14])等,从而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张万里等,2022[15])。另一种观点认为,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的 “数字鸿沟”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宋晓玲,2017[16])。

因此,本文尝试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纾解路径,以期进一步为当前数字经济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些许新思路。

一、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数字技术的传播和使用有效打破了要素流动壁垒,能够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借助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协同推进与平台共享效应可以更好赋能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效应可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正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将有力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一代数字技术正日益深入赋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数字经济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有效带动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兴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与此同时,也催生了 “网红经济”、电商企业、网点微商、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多个行业的就业岗位,也为部分群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就业机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要素已经充分融入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助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与优化重组。

数字经济的协同推进效应可以优化共同富裕的要素保障。数字经济的协同驱动效应在于打破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群体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促进市场一体化。数字技术和数据的特性使数据和信息易于流动,突破地理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区域间经济活动关联的广度和深度。数字经济加速向农村地区渗透,为农村三产深度融合提供了数字技术支持,为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了新动力和新路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使居家女性也能通过数字媒介进行日常生活与市场参与活动,提高初次分配效率。

数字经济的平台共享效应可以让更多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数字技术嵌入政府公共服务,可以实施政务服务的全流程再造。例如,人民群众可以通过 “互联网+”问政、监督、投诉等方式,更加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服务。同时,通过数字基礎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弥补优质公共服务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是落后地区和农村也可以充分享受现代化、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而保障再次分配的公平。例如,通过网课、职业技能网络培训、直播等方式,人民群众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先进的职业技能知识培训,更加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等。数字经济也可以促进社会治理,满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二、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加强数字技术的研发与扩散,填补 “数字鸿沟”;同时,要为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条件,大幅提升赋能的效率,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数字治理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数字经济赋能潜力转化为实际,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弥补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深入推进 “互联网+”,构建数字治理体系。在教育医疗等领域,通过 “互联网+社会服务”,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可以使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在就业、职业教育等领域,通过规范的线上招聘平台和推广服务,可以帮助重点群体精准匹配就业岗位。通过 “互联网+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提升培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推动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同时,借助 “互联网+”,持续打造 “数智政府”。将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系统相结合,将大幅提升政府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在政府服务等领域,通过 “城市大脑+服务”等智慧场景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数字新基建不断延伸至农业农村领域,可以使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诉求得到更好回应。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为共同富裕提供源头活水。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务。数字经济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赋能创新驱动:第一,应当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5G、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率。整合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围绕数字产业、智能产业、云端经济等新兴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共同攻克重大技术难关。第二,要创新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培养高素质、可持续的科技人才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回流。通过加快主导产业聚集、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招引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等手段大力招揽更多高质量的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引导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重视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建设,鼓励发展数字领域新兴专业,促进数字技术相关学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开发智能化软件和新技术,增强数字技术应用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选择的系统解决方案。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支撑。我国已经具备高水平的网络供给与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99%,并且5G网络也开启了规模商用服务,同时 “降费提速”效果显著,人民得以享受低价高速的网络服务,这些都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全面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工程,着重加强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搭建多功能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避免数据资源浪费和供需不对等的情况出现,进一步强化数据的整合能力,打破 “信息孤岛”,加强供需两端的紧密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如水利、公路、电力等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第二,推进形成从局部地区先发到全域蓬勃的新态势。例如,助力推动落后地区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产业全程数字化管理。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交流平台等,引导 “数据富裕地区”对 “数据匮乏地区”施行倾斜性资助。第三,努力构建创新数字体系,不断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企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形成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企业政府之间数据互通,共同促进新数字技术更好应用,助力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均衡化发展。

三、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实现。数字经济深刻改变了数字化时代生产关系,用数字技术带动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供应链全链升级,是增強经济活力、引领共同富裕的核心驱动力的必然趋势。面向未来,要构建数字治理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环境、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为共同富裕提供源头活水、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支撑,持续发挥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中的赋能效应,实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一体推进。

参考文献:

[1] 鲁钊阳,廖杉杉.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05):86-92.

[2] 曾亿武,郭红东,金松青.电子商务有益于农民增收吗:来自江苏沭阳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8(02):49-64.

[3] 秦芳,王剑程,胥芹.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农户增收:来自农村电商发展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2,22(02):591-612.

[4] 何勤,王琦,赖德胜.平台型灵活就业者收入差距及影响机制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8(05):1-9.

[5] 董志强.平台零工经济:性质与挑战[J].求索,2022(04):117-125.

[6] 曾湘泉,郭晴.直播平台职业主播的性别工资差距:基于X泛娱乐直播平台的微观数据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22(05):

116-124.

[7] 陈南旭,李益.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影响研究[J].西北人口,2022,43(06):65-76.

[8] 周冬.互联网覆盖驱动农村就业的效果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6(03):76-90.

[9] 王元超.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的阶层差异[J].社会学评论, 2019,7(02):27-41.

[10] 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08):71-86.

[11] 吕明阳,彭希哲,陆蒙华.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就业参与的影响[J].经济学动态,2020(10):77-91.

[12] 刘少杰.数字乡村建设[J].社会发展研究,2021,8(04):13+239.

[13] 付豪,赵翠萍,程传兴.区块链嵌入、约束打破与农业产业链治理[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108-117.

[14] 朱红根,宋成校.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场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20(08):40-53.

[15] 张万里,张澄,宣旸.智慧城市减缓还是加剧城乡收入差距:来自数字普惠金融和城镇化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22(05): 123-144.

[16] 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7(06):14-25.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