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皖北城市语言景观研究

2024-04-24 15:24王月丽刘月冉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阜阳市标牌景观

王月丽 刘月冉

摘要:语言景观反映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共变关系,体现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水平,对城市语言生态环境建设、对外形象建构具有隐性调节作用。基于Trumper-Hecht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对皖北阜阳市城市语言景观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表明,阜阳市语言景观呈现多模态化、多载体化特征,各类标牌中中文的高凸显度展现了国家意志、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支配作用。地方政府应利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政策红利,从政策、制度、学术层面提升语言景观建设水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语言景观;皖北地区;长三角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1-0066-05

语言景观是社会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城市的文明交流互鉴程度、区域文化内涵及语言治理水平[1],对城市对外形象建构具有隐性调节作用。语言景观反映语言与社会语境的共变关系,是管窥区域语言政策、语言权势和族群身份、考察社会语言生态的新路径[2]23。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人文主义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景观研究从关注“各类标牌上语言的可见性、突显性及其象征意义”[3]转向探究“公共空间中的多语表征所反映的社会意义”[4]。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融媒体、富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语言、声音、图片、影像与色彩的立体化多模态语言景观迅速“走红”,成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符号资源。目前,城市语言景观建设已融入区域生态语言环境建设,这关系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样态与潜力,影响着地方文化传承与城市精神风貌。如何引导和规范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品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Trumper-Hecht的語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为框架,采用文献调研、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阜阳市语言景观创设进行个案分析,揭示其背后隐匿的深层信息和社会象征意义,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背景,提出优化对策与建议,以助力现代城市发展。

一、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与理论框架

(一)城市语言景观研究概述

作为语言景观研究的重要分支,城市语言景观研究以语言景观理论为基础,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语言呈现”为对象,研究城市社会语言风貌及其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揭示语言景观分布特色及其内在关系,旨在为城市文化发展与空间治理提供参考[5]。城市语言景观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与印象,当前已成为社会学、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集中在语言景观理论框架建构、多语现象及语言政策实施、区域民族志研究等方面[6]。国内学者着重从信息层面对特定地区(场域)语言景观进行量化分析,涉及语言景观译写及规范、不同行业场域(如商贸、旅游、教育)语言景观特征与构建原则、语言景观理论与研究方法论探讨。研究聚焦逐渐从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拓展到区域性中心城市(如苏州市、合肥市)的语言景观考察。

当前,我国跨区域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与交融加速发展,创建和谐共荣的生态语言环境已成为确保区域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皖北区域(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是我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皖北东靠江苏,南接皖南,西连河南,北邻山东,是我国南下北上、东进西出战略要地,也是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桥的途径区域。近年来,皖北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下发展迅速,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最紧密的外围辐射腹地。已有学者从景观视域对阜阳城区的地名语言及文化特征[7]、语言标牌与公路指示牌[8-9]及市区道路名称变化[10]进行研究,或从语言学视角对蚌埠市区地名[11]、亳州城市的街道名称[12]进行剖析。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围绕静态语言景观展开,研究数量少,对语言景观,尤其是多模态语言景观背后所蕴含的深层信息与象征意义解读不够,对语言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略的思考有待深入。

(二)理论框架

语言景观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不断发展,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或分析模型,如Scollon & Scollon的场所符号学理论、Spolsky的公共标牌语言选择理论、Huebner的SPEAKING 交际模型、Trumper-Hecht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等。其中,Trumper-Hecht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模型[13]是基于勒菲弗尔(Lefebvre)的空间实践、构想空间及生活空间三维空间理论建构的。Trumper-Hecht认为,语言景观是一种社会语言与空间现象,可以参照勒菲弗尔的三维空间理论,从实体维度、政治维度和体验维度加以考察。实体维度指向不同语言在公共场域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分析可观察到的、能用相机记录的各种标牌语言的实际情况,包括语言选择、景观类属、译写现状等。体验维度重在考察受众对语言景观的态度和看法,了解居民及其他语言景观受众对语言景观的态度、理解和立场等。政治维度旨在揭示国家政策、主流意识形态、决策当局等对城市或区域语言景观塑造可能产生的影响和操控,包括主流意识形态、语言政策与规划等。上述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框架对把握语言景观的内部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二、阜阳市语言景观建设现状

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阜阳确立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重点城市。2023年3至4月,筆者同项目组成员前往阜阳市开展实地考察,主要在市区、商场、旅游景点等语言景观密集场所,通过高清数码相机拍摄图像与视频450条。剔除重复及不清晰的图频,最终整理出422份有效图频。根据Backhaus[14]的观点,每个语言实体都应算作一个标牌,即一个独立分析单位。据此,我们分别对422份有效图频进行独立编码,并基于编码语料,从语言景观的显性信息与隐性象征功能[2]46层面,以实体维度、体验维度和政治维度为框架,对阜阳城市语言景观创设现状进行考察。

(一)实体维度

1.语言选择

语言选择指特定区域公共空间呈现的语言景观所涉及的语言种类和数量[15]138。从语言种类看,调研采集到的有效语言标牌主要涉及汉语文字、汉语拼音加英文、中英混合几种。其中,以汉语文字书写的标牌最多(63.67%),其次是中英混合标牌(20.88%)与汉语拼音加英文标牌(15.51%),而其他外语在语料中出现极少(见表1)。进一步考察发现,以汉语书写的语言标牌多为静态置放的语言景观,而以中英双语呈现的标牌多为动态语言景观。

从建设现状看,阜阳市语言景观呈现以下特征:第一,纯汉语文字单语标牌占比较高,双语标牌多为中英混合,而其他外语的使用数量几乎为零;第二,主要以静态语言景观为主,动态语言景观数量较为贫乏;第三,语言景观符号形式和组合元素相对单一,多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呈现方式趋于“平面化和静态化”[15]138;第四,存在部分拼写或印刷错误,英文翻译无统一的规范化标准。

2.语言景观类别

调研所采集的422个语言景观包括道路标牌、公交路牌、车体广告、文化衫、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播报。其中,道路标牌(25.82%)、公交路牌(27.91%)等静态语言景观,与车体广告(17.91%)、电子显示屏(13.28%)、语音播报(8.21%)、文化衫(6.87%)等动态语言景观占比相当(见表2)。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静态语言景观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较而言,动态语言景观主要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较大规模、较为持久的动态宣传,集中在商业区的墙体电子巨幕、旅游景点的电子屏、公交车厢内外、出租车、广告车等物质载体上。图文混合型标牌在媒介呈现形式上占比较高,符合本土居民的认知模式与认知能力。而汉语拼音混合英文翻译的语言标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当地居民的语种储备。

(二)体验维度

项目组深入阜阳市开展田野调查时,还通过问卷方式收集城市居民对现有语言景观的体验和反馈。问卷主要从语言景观设置数量是否齐全、信息传达是否到位、排版设计是否清晰、模态呈现是否丰富、设置优势与不足共5个方面设计了15道封闭式题目。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34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13份。阜阳市受访城市居民对当地语言景观的满意度反馈见表3。

表3显示,将近一半的受访者(46.96%)对阜阳市语言景观建设现状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1.31%)持基本接受态度,认为建设现况一般;持怀疑与否定态度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17.25%与4.47%。走访发现,多数受访者对当地语言景观建设现状持积极、肯定态度,认为当前语言景观设置数量可观、功能较为完善、分布基本合理。但一些受访者表示,可以适当增加中英文相结合的标识,为城市创设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语言条件,增加符合地域形象、反映地域历史文化且融合国际化元素的语言景观,增加多模态语言标牌,如便于夜间辨识的、以电子显示屏为载体的路标和路牌。

(三)政治维度

分析发现,收集到的422个城市语言景观图频中,有78个是涉及意识形态的政治类或政策类官方标牌。相关主题、常见标语及出现频次见表4。

标牌、宣传横幅等所承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当地社会生活的隐性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整体布局。以“节约用水”“文明城市”“垃圾分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梦”等为主题的标牌构成阜阳市语言景观的重要方面。城市语言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话语符号,本质上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话语互动过程。政治类或政策类语言景观在数量上虽不占绝对优势,却体现了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在地方语言景观建设中的影响力,传达着国家的语言政策及主流意识形态,隐性地影响着公众的言语行为。

三、城市语言景观建设问题与应对方略

调研发现,阜阳市语言景观呈现出“多模态化、多载体化”[1]特征,为当地语言生态多样化与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城市公共空间语言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现存问题分析

1.语言景观建设缺乏规范化标准

语言景观建设中,语符转化指语言景观所承载的信息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语用对等,即运用有效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最大程度上再现语言景观向受众传达的信息,以确保实现双语或多语共存环境下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15]139。语料分析显示,阜阳市语言景观在语符转化上存在的错误集中在直译(67%),漏译、省译(14%),常识性错误(如大小写误用、标点误用、拼写错误等)(19%)几方面。外文翻译、汉语拼音拼写因缺少统一规范性标准而导致的低级错误会影响信息传达,引起曲解,进而削弱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浏览阜阳市政府官方网站及线下走访得知,当前当地政府尚未出台明确的地方性语言景观建设政策文件。语言景观建设规划与实践部门的权责边界界定不甚清晰,不利于宏观层面的协调联动。

2.文史类语言景观占比较少

语言景观,尤其是地域文史类语言景观具有特定的信息指向功能,是打造和展示美好城市形象的关键平台,也是本地居民获取信息、外來人员了解当地风貌的重要渠道。同时,文史类语言景观还具有重要的象征作用,是培育民众文化情趣、构建社会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媒介。然而,实地考察发现,阜阳市现有文史类语言景观不够丰富。部分受访民众希望政府能够适当增加本土文史类语言景观,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厚植家乡情怀。因此,充分挖掘本土文史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渊源的城市风貌,帮助民众调节社会身份认同中的情感与现实冲突,是当地语言景观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内容。

3.语言景观书写以中文为主,外语占比低

语言景观是国家语言政策、意识形态及社会语言生态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当前,阜阳市语言景观大多使用中文书写,部分提供了外文翻译,但数量较少且外语语种匮乏。无疑,中文作为我国的官方通用语言,必然要在各地语言景观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然而,阜阳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外资营商环境,自然离不开多语化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的支持。外语语言景观占比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不利于吸引外资、展示对外交流融通的意向。

(二)城市语言景观重塑方略

1.政策层面

城市语言景观建设诚然需要全民参与,然而地方政府在本地语言景观建设中具有主导话语权,承担着政策规划与引导监管的职责。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其一,提高思想认识,遵循语言生态发展规律的同时,根据长三角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地方人文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语言景观建设规划与发展政策。其二,密切把握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适时修订景观语言文字使用管理办法,以法规形式为各类语言景观实践提供规约性参照框架。此外,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层面入手,选定相应部门负责并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大相关政策的实施与监管力度。比如,针对现存与易出现的语符转换错误,定期开展反馈与调整优化活动,确保当地语言生态的和谐、规范发展。

2.制度层面

创建和谐共荣的语言生态环境,已成为确保区域经济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户外广告法》《地名管理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均包含细化的语言景观建设条款[1]。当前,随着我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以阜阳市为代表的皖北城市群已发展为长三角区域最紧密的外围辐射腹地。因而,皖北区域各级政府应积极利用国家政策红利,结合城市发展定位、水平及本土文史资源,颁布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语言景观建设标准,为语言生态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学术层面

优质语言景观对于增强民众城市文化、社会身份认同感、塑造与传播现代美好城市形象等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地方政府可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为依托,组建语言景观研究学术会,为当地良好语言景观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比如,召集学科或行业领域专家,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实地考察,建构本土语言景观语料库,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语言景观整体建设规划、特定区域或大型活动语言景观配置等开展专题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资政服务。此外,还可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或座谈会,为地域文史资源挖掘、城市形象设计及多模态宣传等提供专业咨询或技术支持。

四、结语

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是创建和谐共荣语言生态环境的系统复杂工程,受国家政治、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受众情感等多重因素制约,是一种理性驱动行为[16]。本研究以语言景观的信息与象征功能为依据,基于Trumper-Hecht的语言景观三维分析框架,考察皖北阜阳市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现状。研究发现,阜阳城市语言景观呈现多模态化、多载体化特征,各类标牌中中文的高凸显度展现了国家意志、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支配作用。针对语用规范、语言选择、景观类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政策红利,从政策、制度和学术三个层面着手,在理性语言政策与规划引导下,充分挖掘多重符号资源与地域性文史资源,提升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整体水平,实现城市语言景观与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维护、社会空间实践之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巫喜丽,战菊.我国城市语言景观治理的发展及优化[J]. 人民论坛,2022(10):69-71.

[2]LANDRY R, BOURHIS, R,Y.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7(01):23-49.

[3]王钢,贺静.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语言景观研究:以巢湖市三瓜公社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02):135-140.

[4]尚国文,周先武.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类型、特征及研究视角[J].语言战略研究,2020(04):37-47.

[5]陈睿.城市语言景观和谐六维透视[J].江淮论坛,2016(05):155-159.

[6]BLOMMAERT J. Ethnography, Superdiversity, and Linguistic Landscapes: Chronicles of Complexity [M].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13:49.

[7]高瑜.阜阳城区地名的语言及文化特征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07):118-120.

[8]刘双颖.阜阳市城市语言景观研究[D].阜阳:阜阳师范学院,2018:70.

[9]李蒙蒙.语言景观视域下的公园指示牌研究:以阜阳市岳家湖公园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1(03): 39-46.

[10]沈雨婷.语言景观视域下阜阳市新更道路名称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20(03):1-6.

[11]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39.

[12]王绍玉,周有斌.亳州城区街道名称用字组词特点及命名原则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09):58-62.

[13]TRUMER-HECHT N.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Mixed Cities in Isra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lkers”: The Case of Arabic[C]//SHOHAMY E., BEN-RAFAEL E., BARNI M.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City. 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2010:235-251.

[14]BACKHAUS P. Multilingualism in Tokyo: A Look into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2006(01):52-66.

[15]周晓春.教育场域语言景观多维透视与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36-144.

[16]BEN-RAFAEL E.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C]//SHOHAMY E.,GORTER D. Linguistic Landscape: Expanding the Scenery. London: Routledge,2009:40-54.

基金項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0371094);阜阳市社科规划项目(FSK2023031)。

作者简介:王月丽(1979―),女,河南项城人,阜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刘月冉(2002―),女,安徽合肥人,阜阳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阜阳市标牌景观
“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将新建4个高速公路项目
景观别墅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标牌如画
安徽阜阳市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