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现代化视域下阜阳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域与路径图

2024-04-24 15:24胡玲玲朱宗友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阜阳现代化人才

胡玲玲 朱宗友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文明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阜阳乡村振兴中,文化是重要精神支持,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精神文明现代化视域下阜阳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涵养乡风文明,改善村民精神面貌;激活文化产业,反哺乡村经济;增强文化认同,凝聚精神力量。但是反观现实,阜阳乡村文化振兴却存在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能力不匹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不匹配、文化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不匹配的问题,可通过建设平台载体、整合文化资源、培养人才队伍等路径解决。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阜阳;精神文明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49.2;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1-0074-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需要”,精神文明现代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是重要精神支持,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乡村振兴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自觉地用文化引领乡村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乡村发展。当前,阜阳正在积极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代化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必须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统一起来,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阜阳人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精神文明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意蕴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乡村文化振兴是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为大美阜阳建设、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文化振兴道路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一)涵养阜阳乡风文明,改善村民精神面貌

文化是乡村的精神家园,是乡村文明的象征。要想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自觉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首先,必须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弘扬乡村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舆论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天朗气清的乡风文明,为每个村民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和谐健康美丽的精神家园。对此,阜阳市一方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各级道德模范的推评,持续打造“好人阜阳”品牌,深化村镇县市“四级好人”评选活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文明创建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文明创建成果落地生根。阜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在全市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学校、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文明创建常态化、机制化,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全市全区域文明。作为精神文明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阜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社区各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不断向基层传递科学知识,宣传理论思想,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其次,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阜阳市正在不断加强时代新风弘扬工程建设,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计划,加强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打造“诚信阜阳”[2],建设文明乡风,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善村民精神风貌。

(二)激活阜阳文化产业,反哺乡村经济

在绘制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里,产业兴旺是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中经济发展问题的前提。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反哺作用。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文化产业是重要支点,在激活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乡村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产品资源,要系统整合文化产业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在当下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内涵建设,创新文化产业周边产品,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必然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阜阳市依托传统文化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阜南柳编、太和发艺、颍东印刷等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新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与此同时,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实力,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提升文化产品和消费者需求的匹配度。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超越,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阜阳市正加快建设皖北文化大市场、阜阳文化创意产业园、柳编之都博物馆、颍上鼓韵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管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培育发展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文旅新业态。阜阳各地积极建设文化特色小镇,加快发展庄台民宿、农家乐、特色农庄、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一批具有阜阳特色的特色旅游名镇和特色旅游村,扩大阜阳乡村旅游影响力。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两为”方针,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确保为人民服务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初心不改。传承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生动力,还能够为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发展活力,打开创新发展新局面。

(三)增强阜阳文化认同,凝聚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3]阜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史,拥有淮河文化、欧苏文化、管子文化、姜尚文化等文化资源,铸就了大美阜阳独特的地方文化体系。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阜阳乡村人口大量外流,成为安徽重要的农民工输出市,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固守乡村、以“土”为生的乡民。“土”是他们的命根,他们对于世代生活的乡村社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感,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4]。乡土文化能够安顿精神、寄托情感、慰藉心灵,给人以强烈的归属感、安稳感和幸福感[5],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文化认同寄托着乡村共同体对乡村社会的情感认同,这是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源。

二、精神文明现代化视域下阜阳乡村文化振兴的问题域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既在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在不断地推进乡村振兴。从推进精神文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系统探析阜阳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域,是乡村文化振兴绕不开的时代课题。

(一)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能力不匹配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强调,当人们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就开始注重寻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追求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命存在。乡村虽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供给能力却不足,缺乏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缺少相关配套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供给能力滞后,导致村民文化需求不高、文化意识欠缺,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破解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能力相匹配的困境是实现阜阳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一环。

(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不匹配

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打破了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城乡文化得以交流交融,与此同时也产生激烈碰撞的思想火花。乡村文化面临着市场经济侵蚀的风险,资本逻辑下人们被物所支配自愿沦为物的奴隶,造成人的异化和物化。当“人们信赖的是物(货币),而不是作为人的自身”时,就会有“败坏一切社会纲纪的,没有廉耻、没有原则、没有诗意、没有实体、心灵空虚的金钱拐骗罪”[6]。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是市场经济下一些人奉行的金钱观,他们认为金钱和财富是衡量一切是非和幸福的标准,用一些不正当手段来积累自己的财富。一些乡民在追求金钱至上、物质享受时,忽视了自身的精神生活,这就造成了乡村精神生活滞后于物质生活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村民的业余生活平淡无味,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如闲暇时间都用来打麻将、打牌、赌钱;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贫瘠消极的,对精神生活追求不高,缺乏对精神产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知幸福的能力较弱。正如凯特所说的:“现代性所带来的理性和算计不断地侵占着传统中情感和道德的领地,基于传统理念而聚合的文化认同和公共理念逐渐消解,社会不断地走向分化和碎片化。”[7]現代化消解着传统乡村固有的一切,原子化、碎片化、陌生化是现代乡村新的发展趋势。面对现代化带来的情感危机、道德失范、社会分化等一系列挑战,如何推动乡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文化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不匹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想开展文化工作,同样离不开人。当前乡村中存在文化工作和人才队伍不匹配的情况,一方面大城市具有发展潜力大、薪资待遇优厚、就业机会多等优势,吸引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来谋求自身发展及家庭所需要的生存资料和消费资料,导致乡村人口“空心化”。阜阳市一直是安徽人口外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不乏流失一些高学历人才,乡村文化工作面临着“难开展、无人带”的困境。另一方面,乡村专业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才甚少,往往都是村干部,工作效果不理想。固守乡村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养不高,对文化工作不甚了解甚至是漠不关心。对此,迫切需要引进专业文化工作者,培养一批“懂文化、爱农村、业务强”的文化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

三、精神文明现代化视域下阜阳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中国式现代化是包括乡村文化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化,目前乡村社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占据重要地位,阜阳乡村文化振兴,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一)建设平台载体:科技融合,开展文化活动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社会,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新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在阜阳乡村文化振兴中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乡村文化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有10多亿网民,以小红书、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新网络平台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很多人成为“网络原住民”,针对这一社会现状,利用好网络平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抓住庞大的网民群体是当前做好阜阳乡村文化振兴的当务之急,要通过多手段多途径,把文化资源利用好。一方面,通过网上网下、虚拟现实等不同形式双向利用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建设。地方戏曲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繁荣乡村文化提供重要载体。要依托阜阳本地戏曲,如梆子戏、泗州戏、花鼓灯等,通过文化下乡等形式不断向广大村民宣传和弘扬地方戏曲,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络电台等形式打造“互联网+地方戏曲”模式,打破传统线下单一模式,全景式、全过程、多层次、立体化展现戏曲的魅力,推动地方戏曲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活动品牌,使文化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针对地方戏曲,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戏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创新发展基础上扩大戏曲的受众群体,创作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让其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要依托新媒体加快发展阜阳特色文化旅游。挖掘阜阳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科技等共享平台,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依托阜阳本土文化资源重点建设数字红色旅游景区,形成数字文旅相结合的文化振兴之路,打造文化数字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加大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力度,让沉寂的文物通过互联网重新鲜活起来,不断推动数字资源产品优化、新媒体网络传播、数字文化服务行业发展。

(二)整合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挖掘本土文化

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断整合各种文化资源,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抓住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习近平指出,“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8]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入文化动力。首先,要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民族凝聚力还有其精神基础,亦即思想基础,这就是能维系人心、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就中国而论,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傳统。”[9]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灵魂,凝聚着乡村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滋养着乡村共同体的精神世界。乡土文化是广大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理念信念等精神产品,承载着村民的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既要保留传统乡土风貌,又要保留乡土味道,让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风采。同时要做好阜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对古遗址加强保护与修复,如阜阳古城遗址、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赓续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其次,要整合阜阳红色文化资源。“阜阳多数革命遗址遗迹位于农村地区,把农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当地的乡村风光、地方民俗结合起来,形成以红色为主带动区域内的古色(地方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联动,延长红色文化旅游的产业链”[10]。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推动阜阳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高校大学生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弘扬者。立足阜阳各地区特色红色文化,如双龙桥纪念碑、魏野畴烈士陵园、“四·九”起义纪念馆等,通过微党课、红色文化宣讲、微视频等鲜活多样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宣传好红色人物,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好阜阳特色党史资源和学校红色资源,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让大学生走近党史馆、校史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近距离感触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思想洗礼,从而实现思想、情感上的转变,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最后,要运用涌现在阜阳大地上的民族精神为建设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凝聚奋进力量。王家坝精神是在阜阳这块土地上涌现出来的,是具有阜阳地域特色的民族精神,体现了蒙洼蓄洪区人民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顾全大局精神;体现了淮河儿女千百年来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挫折磨难,始终坚持治理水患的自强不息精神;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党员干部始终与广大人民群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淮河水患的同舟共济精神;体现了治理水患时坚持从规律出发,实事求是、因水制宜的科学治水精神。在阜阳建设“十个强市”的关键时期,必须践行王家坝精神,凝聚阜阳人建设大美阜阳的精神力量,加快阜阳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

(三)培养人才队伍:知人善任,培育文化能人

人才引领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四五”时期,阜阳要在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打造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加快建设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专业人才后备军,为大美阜阳建设培育更多优秀人才、高素质人才,全方位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人才高地。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培养本土文化能人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以前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文化建设,“文化下乡”是村民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乡村不能再一味接受“文化下乡”带来的惠民文化活动,而是要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挖掘本土存在的文化能人或者是培养一批文化能人,做到“文化在乡”,这样才能实现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对此,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培育本土人才,构建培养本土人才为主,人才引进、人才支援为辅的人才振兴机制,实施“阜农之星”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政策扶持,择优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的乡村人才。不断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吸引文化能人回流加入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育更多乡村文化人才,不断增强乡村本土人才生产水平、致富本领、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实行全方位的人才政策保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安心留阜、放心创业、舒心定居,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同时鼓励城市文化能人融入乡村,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培养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2]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2021-06-07)[2023-09-23].

https://www.fy.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60bebc378866880b178b4571.html.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87.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0.

[5]曹萍,李艳,王彬彬.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精神家园构建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6):19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8.

[7]凯特·纳什.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307.

[8]习近平.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EB/OL].(2013-07-23)[2023-09-23].http://cpc.people.com.cn/n/2013/0723/c64094-22297499.html.

[9]张岱年.文化与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63.

[10]潘行.阜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0(1):59-62.

Problem Domain and Pathway Mapping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in Fuy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HU Lingling, ZHU Zongyou

(School of Marxism,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236037,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entail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oderniz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in constructing a contemporary socialist nation. In Fuyang'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text, culture is a crucial pillar for spiritual support and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toward achiev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Therefo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must be given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the efforts to revitalize rural areas. By embracing the vision of modernizing spiritual civilization, Fuyang's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can foster cultural growth and enhance the villagers' spiritual outlook, stimulating the rural economy by activating cultural industries,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nsolidating spiritual resilience. However, several challenges exist regarding Fuyang's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including discrepancies between cultural demand and supply capacity, disparities between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experiences, and gaps between cultural work requirements and talent team development. These issues can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by establishing platform carriers for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integrating available cultural resources comprehensively while prioritizing talent team training.

Key words: rural culture revitalization; Fuyang; Moderniza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基金項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2BKS071);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项目(2022CX008)。

作者简介:胡玲玲(1993―),女,安徽蒙城人,阜阳师范大学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朱宗友(1971―),男,安徽阜南人,阜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

猜你喜欢
阜阳现代化人才
人才云
边疆治理现代化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