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2010-03-21 12:15缑元冲平留珠牛晓波段红真张晓阳孙永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颈动脉心脏病斑块

缑元冲 平留珠 牛晓波 杨 洁 段红真 张晓阳 孙永法

河南安阳市灯塔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为深入探讨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对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100例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100例对照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病例组为2009-02~2009-10在河南安阳市灯塔医院神经内科的100例住院当地农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诊断;男64例,女36例;年龄40~70岁,平均(64.89±8.14)岁;(2)对照组100例,为与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38~72岁,平均(61.67±7.65)岁。2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经济、居住环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排除严重肝、肾病史、恶性肿瘤病史、癫病史、硬皮病及甲状腺病史,研究个体之间无血缘关系。

1.2 方法 使用统一的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表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危险因素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脑卒中病史、个人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血生化项目: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影像学检查:头CT/M RI、颈动脉血管彩超。高血压诊断采用1996年WHO/ISH规定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者。糖尿病史:参照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定义为糖尿病:症状+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 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1.1 mmol/L,县级及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且正在接受治疗者;吸烟指平均吸烟≥1支/d,并持续3个月以上;饮酒指每周至少饮酒1次,饮酒量≥50m L并持续3个月以上者(相当于>250 g啤酒或100 g葡萄酒、黄酒或50 g白酒)。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检验水平为α=0.05。

2 结果

2.1 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缺血性脑卒中组的TC、TG、LDL-C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检验结果比较 (±s,mmol/L)

表1 2组临床检验结果比较 (±s,mmol/L)

组别TC TG HDL-C LDL-C病例4.12±0.78 1.46±0.87 1.36±0.30 2.07±0.60对照4.28±1.21 1.61±1.29 1.50±0.41 2.26±0.97 t值0.861 0.991 2.136 1.258 P值0.391 0.301 0.038 0.241

2.2 2组一般特征比较 缺血性脑卒中组吸烟率、饮酒率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经过χ2检验,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组中吸烟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饮酒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一般特征比较 (例)

2.3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指标 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前进法)来分析,以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为因变量,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应变量,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吸烟、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P<0.05)。见表3。

表3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指标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疾病,开展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参考价值。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考虑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使其他因素更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均证实HDL-C、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颈动脉粥样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一定的影响趋势。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安阳地区农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和表面形态将斑块分为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本研究结果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4%)远高于对照组(21%),斑块多位于病灶侧,且以动脉分叉处斑块多见。可能是由于此处内膜表面不规则,管径急速伸展,血流易产生涡流,而使血管内膜受损;同时湍流产生的压力结合暴露的脂质和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导致在血管内膜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导致同侧脑梗死。所以,目前认为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引起脑供血障碍,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2]。因此,消除或稳定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重要方法。高血压也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OR值在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为2.25,国内外许多研究均已证实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3-4]。脑卒中的发生和预后与高血压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血压越高脑卒中发生率越高。因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控制高血压乃是首要任务。通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5],对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尼古丁还可抑制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促进血栓素A2(TXA2)的合成,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日吸烟量而增加。

缺血性脑卒中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其他一些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HDL-C),未能进入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但已有不少研究发现他们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之间有较明显的关系[6-7]。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脑血管疾病与有症状、无症状的心脏病都有很强的关联,心脏病是脑卒中较强的预测因子。但研究多因素分析未能证实心脏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太少,以后要加大样本量。糖尿病已经被证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管改变不仅具有与高血压疾病相似的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微血管狭窄闭塞,加之糖尿病患者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促成了糖尿病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通常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与本地区农民以面食为主的生活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是多因素疾病,高血压、心脏病、吸烟、颈动脉粥样斑块、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想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最理想的措施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1] 吴凤英,胡静.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6-28.

[2] 王红霞,牛小媛.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4):257.

[3] 朱杰,杜福昌,王海燕.人群血压水平同脑卒中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3):199-201.

[4] A rnett DK,Ty roler HA,Burke G,et al.Hypertension and subclinical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n b lacks and whites[J].Arch Intern Med,1996,15(6):1 983-1 989.

[5] Girot M.Smoking and stroke[J].Presse Med,2009,38(8):1 120-1 125.

[6] Berge E,Dahl T.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Tidsskr Nor Laeqeforen,2007,127(7):897-899.

[7] 孙永安,赵合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3,(25):3 420-3 421.

猜你喜欢
颈动脉心脏病斑块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