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0-03-21 12:15杨震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康复

杨震林

河南长垣中医院 长垣 53400

本文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01~2009-06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180例。患者的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1)入院时已有意识障碍及病情危重或行溶栓治疗的患者;(2)有痴呆及语言理解力和精神障碍;③严重内脏疾病患者。男120例,女60例,年龄40~74岁,平均61.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例,男57例,女33例;对照组90例,其中男63例,女2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及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的比较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治疗的内容 观察组患者在发病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具体内容:(1)加强患者的心理调整:遵循个体化、针对性的原则,从心理上关心、体贴、鼓励病人,使其树立信心,安心治疗,激励患者树立乐观情绪,面对现实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信心。(2)功能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坐位训练,垫上活动,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患侧下肢负重的立位练习,患侧下肢负重时的选择性活动。训练时注意让家属协助,并以自我训练为主,对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度;注意练习平衡放松,维持全身良好姿势,纠正不良步态,3次/d。(3)理疗:应用感应电、中频脉冲电刺激患侧上肢伸肌、下肢屈肌,以对抗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对足下垂的患者,用感应电刺激胫前肌,以产生踝背伸动作。30m in/次,1次/d。(4)针灸: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为主,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外关等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配合电针[2],30 min/次,1次/d。(5)高压氧治疗:治疗时的压力0.2 mPa,加压20 min,稳压吸氧80 min,中间休息10min,减压20m 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连作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而不进行上述干预。

1.3 评分方法 神经功能评定采用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应用Bather指数(BI)进行评测。生活质量评分应用SF-36量表对总体健康进行评定,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对2组患者均于早期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8周末(治疗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中定量资料应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2组患者于治疗8周后进行观察,观察组共88例完成治疗及观察,对照组共86例完成治疗及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治疗后2组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是观察组评分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s)

分组n治疗前治疗后升高值观察组88 42.1±6.0 63.2±7.2 21.1±4.5对照组86 43.2±5.4 50.6±6.1 7.4±6.4 P值>0.05<0.05<0.05

2.2 2组总体健康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总体健康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而治疗后其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是观察组患者评分的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健康的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健康的比较 (±s)

分组n治疗前治疗后升高值观察组88 57.4±6.2 73.5±7.5 16.1±2.1对照组86 58.8±5.9 65.4±6.3 6.6±1.4 P值>0.05<0.05<0.05

3 讨论

近年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死后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但发病后的功能障碍成为主要问题,因此,脑梗死后的康复治疗逐渐引起重视[3]。发病后的后遗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进而使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早期康复治疗是根据大脑可塑性原理,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4]。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下,与个体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事物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生活质量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健康观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健康指标,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SF-36是评定生活质量的一种简明量表,可应用于人群的生活质量研究。

本文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是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延伸,解决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使患者可以在出院后继续进行治疗,而且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趣的锻炼方式,能更好的调动患者的潜能。早期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是:(1)感觉的不断输入反复刺激中枢,通过潜伏通路和突触启动及轴突出芽等方式,使大脑功能重组,神经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从而促使脑血流量的恢复。(2)康复训练可提高心脏功能,从而增加脑血流量。(3)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提供了修复所需的物质基础,促进患者恢复[5]。在本组观察中,我们发现早期康复治疗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逐步适应,训练中要观察患者反应、肌力改善情况,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不要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同时,我们认为由于患者得病后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常表现为痛苦、悲观等不良情绪[6],应该辅助心理治疗。

总之,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减少脑梗死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7],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1] 高宁沁,陈小平,沈俊,等.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2):1 124-1 125.

[2] 勾丽洁,刘旭东,柴叶红,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7):653-654.

[3] 王忠功,彭爱学,孙奉辉,等.早期康复治疗用于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40):69-70.

[4] 吴毅,贾杰.脑卒中康复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587-588.

[5] 纪祥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12):819-820.

[6] 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0):908-912.

[7] 侯立维,李平,王志强,等.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1):54-56.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