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4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0-03-21 12:15刘旭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出血量

刘旭杰

南阳医专第一附院 南阳 473058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80例患者均取材于2008-07~2010-02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检查后诊断为脑出血,男49例,女31例,年龄38~82岁,平均62.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49例,脑叶出血16例,脑干出血15例。出血量<10 m L 20例,>11~20 m L 49例,>21~30 m L 9例,>31~40 m L 1例,>40 m L 1例;采用脑出血射流冲洗术11例,平均残余血肿12 m 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病例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开始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出血量经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采用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治疗,以及脑细胞活化剂和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后4~15 d开始应用生理盐水250 m L加血栓通注射液0.5 g静滴,1次/d,15 d为一个疗程。出血量<10 m L、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发病后4d即可开始应用;出血量>30m L,明显脑水肿且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首先积极进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于发病15 d后再开始应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用量同上;采用脑出血射流冲洗术患者,术后若生命体征平稳,于术后5 d开始加用血栓通注射液静滴,用量同上。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常规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HSS)法[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治疗后15 d评分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准。

2 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后15 d进行N IH 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治疗组在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后,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化验均正常,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 (±s)

表1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 (±s)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15 d治疗组40 12.27±1.17△3.31±1.13*对照组40 13.19±1.19 8.98±1.36

3 讨论

血栓通注射液属于活血化瘀类药物,研究显示,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此外,该类药物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解除脑血管痉挛,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缩小病灶范围;改善出血性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改善脑损伤部位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细胞含水量,从而使颅内压得到下降。

血栓通注射液是从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甙,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皂甙,药理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明显的扩血管作用,显著增加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可以使病灶的血流量增加;(2)可有效降低机体的耗氧量,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3)可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低红细胞压积,从而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和再发;(4)可明显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钙超载,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神经元所造成的损害。此外,动物实验表明,三七总皂甙能减轻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的脑细胞膜及血管膜的通透性,减轻脑细胞内因钠水滞留所造成的细胞毒性水肿,从而减轻使神经功能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组40例患者在脑出血后,在积极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的同时,还加用了血栓通注射液,以改善血肿周围脑组织的供血、促进周围侧支循环的代偿、减轻脑水肿,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由于血栓通注射液还具有通脉活络、活血化淤的作用,故可以有效地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半个月后,患者N IHSS评分提示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提示血栓通注射液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组患者应用该药物治疗的例数较少,故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21.

[2]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03.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出血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