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2010-08-24 09:13杨国斌
重庆医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微血管心脑血管炎症

杨国斌

(四川省南充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637000)

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22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CRP在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内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224例,其中男 102例,女 122例,年龄 42~ 86岁,平均(65±12)岁;平均病程(7.3±4.1)年。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综合判断,均无急性创伤或感染。

1.2 方法 患者晚餐后禁食12 h,次日清晨抽血,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HDL-C)、尿素氮(BUN)、肌酐(CR),用日本TMS-1024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CRP测定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血清CRP正常值为0~6 m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高效色谱法。嘱患者休息15 min以上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出体质量指数;详细询问心脑血管疾病史,请眼科会诊做眼底镜检查,并做血、尿常规、尿微量清蛋白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1.3 分组 按照血CRP浓度分为正常CRP组(A组)和高CRP组(B组),本研究以血CRP大于 6 mg/L定为升高。

1.4 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尿常规、尿微量清蛋白,眼底镜检查)。脑血管病(CVD):有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冠心病(CHD):有明确的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ST-T改变,参照ACC/AHA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 n 年龄(岁) 病程(年) 体质量指数(kg/m2) 吸烟者(%) FPG(mmol/L) HbAlc(%)A 组 161 64.8±10.7 7.2±3.8 25.1±3.2 9.2 9.3±1.7 8.1±1.2 B组 63 65.2±9.8 7.3±3.5 27.6±3.1★ 9.4 9.5±1.9 9.2±1.4★

表1 (续) 两组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表1 (续) 两组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与A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1。

组别 n 收缩压(mm Hg) 舒张压(mm Hg) TC(mmol/L) TG(mmol/L) HDL-C(mmol/L)LDL-C(mmol/L)A 组 161 136.0±14.0 84.0±12.0 4.7±1.1 2.1±1.0 1.0±0.3 2.9±1.6 B组 63 158.0±22.0△ 90.0±16.0△ 6.1±1.9△ 3.6±1.4△ 1.1±0.2 3.9±1.2△

2 结 果

2.1 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B组的血压,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HbAlc指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 P<0.05),其他指标:如年龄、病程、吸烟者比例、FPG、HDL-C水平等,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比较 B组的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起病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导致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肢端坏疽、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等。

目前有假说认为,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炎症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1]。CRP是参与炎症的主要时相反应蛋白,功能相当广泛,一直作为一种指标用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及治疗效果。近年来发现,CRP浓度甚至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度升高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可以推测以后或几年以后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血清CRP水平越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越大[3]。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在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其主要成分是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细胞素可引起肝脏产生CRP[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浆CRP浓度与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等可引起血管广泛炎症反应的因素,也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研究发现,CRP与内皮的激活与损伤有关[5],CRP的增加反映了内皮功能障碍,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之一,据此提示炎症因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清CRP组的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HbAlc指标及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C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另外一个研究角度(以血清CRP浓度分组)再次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和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HbAlc等指标一样,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有显著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这与文献[6]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因此,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必须早期综合干预包括CRP在内的所有危险因子,以防治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本研究仅针对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测定值是否在正常范围进行分组比较,而没有对血清CRP进行动态观察,它与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 Freeman DJ,Norrie J,Caslake MJ,et al.C-reactive protein is an indeˉpendent predictor of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in the west of Scotland coronary prevention study[J].Diabetes,2002,51(5):1596.

[2] Haverkate F,Thompson SG,Pyke SDM,et al.Proudction of reactive proˉtein and risk of coronary events in stable and unstableangina[J].Lancet,1997,349(9050):462.

[3] 林亚丽,张玲英.高敏C反应蛋白对健康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学,2005,34(6):904.

[4] Ridker PM,Hennekens CH,Buring JE,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J].N Engl J Med,2000,342(12):836.

[5] Mario R,Mariapina P,Sergio V,et al.Endothelial perturb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9):1674.

[6] 王露,梁美云.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关系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6):557.

猜你喜欢
微血管心脑血管炎症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