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50例*

2013-08-19 02:45李学军刘礼梅陈亮亮吴婧龙小娜孙建金月萍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培元螺旋杆菌幽门

李学军 刘礼梅 陈亮亮 吴婧 龙小娜 孙建 金月萍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06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发生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变化称为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HP 的发现给认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带来了全新的认识。西医主要采用三联疗法对HP 感染进行根除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依赖性大,副作用多。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治疗HP 相关性胃炎上的独特优势亦逐渐显露,且副作用少复发率低。2008年07月至2011年06月笔者采用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 相关性慢性胃炎5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消化科门诊或住院病人,慢性胃炎西医诊断及分类标准依据2000年江西井冈山《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制定:病程迁延,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厌食、恶心、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可伴有左上腹部轻度压痛;符合慢性胃炎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且14C 呼气实验幽门螺旋杆菌快速尿素酶实验呈阳性。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006 版)[2]的标准制定均属脾胃虚弱证。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其中治疗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3岁;病程6月~6年,中位病程2.8年。对照组50 例,男26例,女24 例;年龄18~71 岁,平均41.5 岁;病程8月~7年,中位病程2.75年。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中药疗法健脾培元方组成:黄芪、山药各20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陈皮10g,砂仁8g,黄连、甘草各6g。兼证加减:肝胃不和证加香附、枳壳各9g;脾胃湿热证加砂蔻仁各8g,黄芩10g;湿浊中阻证加半夏10g、砂蔻仁各8g;胃络瘀血证加赤白芍各15g、三七9g;胃阴不足证加南北沙参各15g、麦冬10g。上方每日1 剂水煎两次,各取150ml 兑匀分早中晚三次温服。

2.1.2 针灸疗法取穴:足三里(双)、中脘、内关(双)、脾俞、胃俞。针刺得气后,以提插捻转法行气30 秒钟,留针30 分钟,每日针刺1 次。各穴针刺后艾灸30 分钟。

2.2 对照组

采用西医三联疗法,雷贝拉唑每次10mg,阿莫西林每次1.0g,甲硝唑每次0.4g,均每日2 次,共服用7 天。然后单服雷贝拉唑每次10mg,每日2 次,连续3 周,疗程共4 周。

两组均治疗4 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药物,4 周后观察疗效。停止治疗一年后随访一次检测HP 再判定抗HP 疗效。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2]20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症状都分为无、轻、中、重四级,在主症分别记0、2、4、6 分,在次症则分别记0、1、2、3 分。对于舌脉则分为正常和非正常两级,在主症分别记0、2 分,在次症分别记0、1 分。采用症状、体征量表评分积分比(疗效指数)判定疗效(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n ≥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n ﹤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n ﹤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n ﹤30%。治疗4 周后观察疗效。

3.2 采用14C 呼气实验幽门螺杆菌检测进行判定抗HP 疗效。

治愈:HP复查阴性;显效:HP下降(++);有效:HP下降(+);无效:HP 复查阳性无改变。

4 治疗结果

两组间疗效比较均采用x2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 ﹤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抗HP 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抗HP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0.05),提示两组抗HP 疗效无差异。两组一年后抗HP 疗效比较见表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HP 易复发。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 ﹤0.011)P ﹤0.052))

表2 两组抗HP 疗效比较(P >0.05)

表3 一年后两组抗HP 疗效比较(P ﹤0.05)

5 讨论

HP 相关性慢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痛”、“胃痞”等范畴,病因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辨证需分寒、热、虚、实。病初为实,日久伤脾,脾气不足,阳气亏虚,阳损及阴,胃阴不足,则由实证转虚证。现代医学也认为慢性胃炎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应属“邪气”侵袭,病机为胃阴亏虚、脾胃气虚为主,兼湿热内蕴。《明医杂著》提出:“人之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内因之症,多属脾胃虚弱”。《素问·评热病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邪相争往往导致正虚邪恋,甚至某些外感疾病也是由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而引起,这突出显示脾胃之盛衰在发病学上的重要作用,治病求本当从脾胃,而脾胃病则以补气为治,正如汪机提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学术观点[4],重在补益后天之脾,兼及先天之肾。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甘草为主的健脾培元方,充分体现益气健脾和中之法,诸药合用,调整阴阳,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在针刺治疗上,笔者选用阳明经合穴足三里与胃之募穴中脘“合募”相配;选手厥阴络穴和八脉交会穴内关;选脾胃之背俞穴脾俞、胃俞,配合灸法,诸穴合用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理气止痛。现代研究也证实,针灸对胃肠功能良好的保护调节作用。电针足三里可以增加血浆、胃黏膜和脑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提高胃黏膜血流量[5]。赵东升等[6]将128 例HP 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9 例,对照组39 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组同时针刺疗法,选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为主穴,随证加减。研究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宋京英等[7]通过对40 例HP 感染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发现,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成为治疗HP 感染相关性胃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观察结果表明,健脾培元方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型HP 相关性慢性胃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有较好的抗HP 复发作用,可运用于临床。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现代实用医学,2004,16(4)245-247.

[2]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8-32.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62-1565.

[4] 姚志坚.新安医学汪机学术思想浅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2):101-102

[5] ShenGM,JiangAH,XuY.Theeffectofelectroacupunctureonvas 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contentsinratswithgastri cmucosaldamage[J].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 on,2002,12(2):33.

[6] 赵东升,杜艳军,赵秋杰.针药合用治疗幽门螺杆相关性慢性胃炎89 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1):821.

[7] 宋京英,王文生.针刺配合西药治疗HP 感染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4):213-214.

猜你喜欢
培元螺旋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幸福就是跟你走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My Hobb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