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UI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

2014-03-13 12:00
宁夏社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才传统专业

东 瑞

(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UI的本义是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也可以说是人与工具之间的界面。现阶段,如何在高校UI交互设计课程中,将传统文化思想与设计理念进行构建,培养出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新一代设计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一、UI设计人才的现状

在国内,UI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招聘广告上写着:招聘界面美工、界面美术设计师等等。这表明,目前,国内软件企业尚不具备设计的思路,对UI设计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普通美工设计方面,认为UI的工作只是描描画画,缺乏对用户交互重要性的理解。这一方面与国内浮躁的商业市场重销售不重开发,重模仿不重创新,重技术不重设计理念的现象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商家认为软件产品只需要核心技术,而UI仅仅是辅助,临时抓差,随便应付有关。这一点在项目的报酬体现比例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目前国内各院校还没有设立相对健全的UI设计专业,所以提高UI设计师能力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资源环境。

笔者在一些短期UI设计培训班的调研中发现,目前社会上参加这一类培训的人都是不具备高等教育背景的社会无业青年,他们为了谋生而学习。而其学习内容更多地集中在基本技术操作层面,以模仿流行样式为能事,完全缺乏独到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开发能力。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培训似乎更适应当前业界需求,因为它满足了行业入门的最低要求,这对于提升UI产品文化价值、营造本土UI品牌形象有着先天性不足,阻碍了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打造中国UI设计中较为薄弱的一环,也使得高校UI交互设计人才的正确培养显得较为紧迫。提高软件UI设计师个人能力,缩小人员差距是中国UI发展的关键问题,这就为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出具有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的UI设计人才。而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开发出能够适应全球化但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UI交互设计课程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二、高校培养高素质UI设计人员的方法

交互设计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自不同领域,用户更是几乎涵盖了全世界,并且这个领域本身尚处于初创和摸索阶段,因此,人们往往对某些问题各执己见,甚至对类似和相同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方式也都基于自身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相互矛盾。但是人们依然形成了一些不相互否认的共识,比如,交互设计是设计人和物的对话(dialog),而交互设计研究和实践的本质可能是隐藏于这个对话中的。交互设计的目的包括实用性、简便性和高吸引性的设计和改善,特别是进入数字时代,多媒体让交互设计的研究显得更加多元化,多文化背景、多学科各角度的剖析让交互设计理论显得更加丰富。

由于每个设计者都会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而创设出独有的文化品牌,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特色与资源,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改进UI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稳、精、准”的方式来优化组合UI设计教学资源,从而开发出具有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原创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本土UI设计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以市场为引导,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背景的创新型UI设计人才。

1.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作为专业院校,对培养我国创新型UI设计人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仅要培养设计人才,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优秀设计人才。为此,高校首先要按照产业链对高层次UI设计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由UI设计企业、厂商、高校专家共同组成专业设置评估组,建立专业设置评议制度,探索一条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通过传统专业改造,提高复合型、创新型UI设计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

2.建立基于传统文化背景的专业结构。

我国的传统文化曾经遭受过巨大创伤和破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受到严重威胁,加之义务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重拾传统,发扬传统,创新传统,对于UI设计人员来说,是当务之急。高校在专业结构上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类课程的设置,而要增加文化背景课程的设置。

与文史类专业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建立“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如为学生开设诗词鉴赏、中国画鉴赏、书法艺术欣赏、中国古典音乐欣赏、民族戏剧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欣赏等课程,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文化内涵,让经典传统文化赋予现代人以精神力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产学研结合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首先,企业要提高自主设计的积极性。企业要不断强化UI设计的创新意识和自觉性,要把UI设计提高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努力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UI设计人才,更多地运用UI设计提高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指定专门的机构制定UI设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加强与专业设计公司的合作,提高产品设计能力。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世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都将产品设计委托专业的设计公司承担,这种专业化趋势为设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也使UI设计成为增长性很强的服务业。此外,培育有竞争力的UI设计企业,还应充分依托UI设计园区优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园区示范效应,促进UI设计企业发展。加强在岗UI设计人员培训,也是解决企业设计人才稀缺的有效途径。

其次,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走出校园,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进行沟通,通过企业向大学提供资金援助(包括非专项科研补贴、捐款、现金赠予等方式)设立教学或研究职位,建立大学和企业永久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基础。大学参加企业科研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大学教授去公司咨询、授课或作学术报告;大学研究人员到企业临时参加课题研究;企业到大学校园中公开招募学生从事一些课题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大学进修并取得学位等。同时,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办科技园区,利用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创建高科技园区发挥技术的辐射作用。

4.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型的UI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基于基本技术、文化修养、创新能力结构构建的模式。它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以文化修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为本位,坚持基本技术、文化修养、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我们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都必须根据UI技术发展,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及学生情况进行创新。建立基本技术模块、文化修养模块、创新能力模块,并分别按照文化修养通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生涯教育构建学生基本技术、文化修养、创新能力结构及相应的培养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要素(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制度、管理体系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并吸收行业人士、学生家长广泛地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另外,通过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设计创新人才。通过邀请国外设计大师到国内讲学、项目交流,选派优秀设计人才到国外留学、短期培训等方式,学习设计领先国家的理念和经验。

在明确了新型UI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照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才能发现哪些方面需要坚持,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哪些方面需要改革,才能把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重点和方式。而现行的一些改革,有时缺乏系统设计、充分论证和广泛沟通,有时还出现因人而异甚至朝令夕改的情况。平心而论,不是说这些改革全无必要或者缺乏意义,而是过于零敲碎打,过于变化无常,让参与其中的人难以建立起明确的预期和坚定的信念。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作好顶层设计、充分论证和广泛沟通的工作。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自觉意识,就难有主动创新。只有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迈出坚实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调动和保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调整教师的聘任、奖酬和考核等制度与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自主开创出独有的文化品牌,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

[1][德]拉扬.阿卜杜拉 罗格.许贝纳.图示与图标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美]加瑞特.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范晓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美]科尔科(Kolko,J).交互设计沉思录:顶尖设计专家Jon Kolko的经验与心得[M].方舟,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

[4]沐斋.空色——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十二品[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UCDChina编著.UCD火花集2:有效的互联网产品设计 交互/信息设计 用户研究讨论[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才传统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老传统当传承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