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佛山文化基因

2016-04-16 15:37姚朝文
关键词:文化基因李小龙佛山

姚朝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佛山文化基因

姚朝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功夫之王李小龙早年在佛山生活过。他除了自幼学习父亲教授的功夫外,也拜父亲的好友邵汉生学习过精武会系统的太极拳、查拳、弹腿、节拳等。尤其是节拳对他的影响比较明显。李小龙是在佛山籍贯的同学张卓庆的介绍下,投师从佛山逃亡香港的叶问学习咏春拳。父亲虽是李小龙的启蒙老师,但他真正在武术上学有所成,则归功于一代宗师叶问。咏春拳是李小龙学习最有系统,研究最深,而且影响一生的拳术。李小龙的祖籍地顺德均安,现在均安公园已改建为李小龙纪念馆。

关键词:“功夫之王”;李小龙;佛山;文化基因

李小龙(Bruce Jun Fan Lee,1940年11月27 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双节棍之父,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人。父亲在他出生前携家眷到美国旧金山巡演粤剧。他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San Francisco,我国旧称三藩市)唐人街的中华医院。依据美国法律,不论任何种族、民族,只要在美国出生,即为美国公民。所以,李小龙法律上属美国人。但从他日后事业发展来看,他是美国和香港双栖的一代巨星,香港给他的发展空间更集中,美国给的空间更广大。从民族认同角度来看,无论是李小龙本人,李小龙的家属,还是当时的美国人,都认定李小龙为华人、中国人。

李小龙早年在佛山生活过。他拜叶问为师学咏春拳也多次中断[1]。他除了自幼学习父亲教授的功夫外,也拜父亲的好友邵汉生学习过精武会系统的太极拳、查拳、弹腿、节拳等。尤其是节拳对他的影响比较明显[2]。精武会是一代大侠霍元甲及同仁们与1909年在上海闸北建立的第一个破除门派陈见,融合各派中华武学的武术组织,在全国各地开设了数十家分会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体育和武术组织。精武会内设少林门、武当门等,兼容南北派[3]。当他们南传至广东的时候,按照广东人的地理概念,凡是五岭以北的都称为北方(这与中国大多数地区认为以长江为界或者以气候上的淮河、铜柏山、武当山、秦岭为界划分南北方的习惯不同)。因此,精武会的武功系统在广东武林看来是以北方拳种为主的。李小龙在美国,将咏春拳、上述各类拳术、西洋拳、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融合起来,创立截拳道的时候,命名中的“截”字虽然更多采用了咏春拳的功法原理,但却与“节拳”相近,这绝非名字发音的相近,内在精髓上也有师承和吸收的关系。

一、李小龙生平中的佛山文化基因

李小龙之父为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为何东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爱瑜。1955年夏天拜咏春宗师叶问门下习武,与武术结下一生缘分。1967年成名后的李小龙接受北美著名的武术杂志《黑带》采访时坦承:“在香港的时候,我是一名不良少年,总爱四处找事打架”[4],甚至打伤一位爵士之子。学校受到高层的压力,开除了李小龙的学籍。为了避祸,也为了继续完成学业,大陆故乡回不去。香港各个学校都不愿或不敢接收一位惹了大祸而被开除学籍的“问题少年”。于是,李小龙被父亲送往美国读书。1961年秋季,李小龙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放弃了医科、法律、商科等热门专业,选择了哲学专业,这为他以后撰写武术思想著作奠定了基础。不久,李小龙开设了第一间“振藩国术馆”。1966年6月参演福斯公司的电视剧《青峰侠》,扮演助手加藤一角,一举成名。因为配角的武打格斗表演远比主角要出色,他开始私人教授好来坞名人如史提夫,麦昆及罗曼-波兰斯基等人的生涯。此后,在洛杉矶唐人街,他开设了第四间“振藩国术馆”。1971年回香港,为香港嘉禾电影公司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入破香港纪录,达到310万港币。主演《精武门》,以及自编、自导、自演《猛龙过江》等,接连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1月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5]。1972年2月停拍《死亡游戏》,接拍嘉禾与华纳公司合资的《龙争虎斗》,并于1973年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的睡床上昏睡片刻却突发症状。他醒来,呼叫止痛药。叫来救护车送到医院,经过紧急抢救,不治身亡,享年32岁零8个月。

李小龙的祖籍地顺德均安,现在均安公园已改建为李小龙纪念馆。祖父李震彪为佛山一家镖局的著名镖师。父亲李海泉很小的时候就随祖父定居佛山,住在佛山镇山紫村(现在的佛山市禅城区山紫市场一带),其旧居至今依然保存着[6]。李海泉先在笑尘寰大酒楼做“企堂”(即提茶倒水),后来结识了常来喝早茶的粤剧大佬馆,拜师学艺,数年大成,用当地粤剧粤语的行话来说,很快就“扎”了起来。相当于现在风行的话叫“扬名立万”了。

李小龙后来再拜从佛山精武会到香港谋求发展的名师邵汉生学到精武套路“功力拳”、“截拳(亦名节拳)”、八卦门的“八卦刀”与“五虎枪”、螳螂门的“蹦步拳”,又学习了少林拳、白鹤拳、洪拳、西洋拳,等等。获得香港中学校际拳击冠军的成就,成为他终身以武术为事业的巨大动力。他痴迷到凡目击道存,均为假想的练靶对象。1959年赴美国后,先进入西雅图爱迪生职业学校学习,勤工俭学、文武并进,英文与专业课都陆陆续续跟了上来。真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三年后他考入同城的名校华盛顿大学哲学系。一边研究抽象的哲学思想,一边在实践武术各种技能的基础上上升为东方哲学中“道”的武学境界。由练武到表演,到接受挑战,再到成立武术队。大学毕业后,他开设武馆“振藩国术院”正式授徒。

李小龙不是生来的练武奇才,很大原因是受到其父亲学自佛山的粤剧艺术和太极拳之影响才与功夫结缘。同样的,又是受到其父亲的作用影响而走上电影之路,并且从此与电影结下一生的缘分。李小龙对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开创了功夫电影,是首位打入好莱坞的华人,他将中国电影带向了世界。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鸿》是李小龙赴美求学的最后一部粤语片。至于他后来震撼全球的功夫电影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死亡游戏》和《龙争虎斗》,那已经不再是他对佛山的影响,而是他对全世界的巨大影响了。他不仅实现了当年愿望,成功打入好莱坞出演大片主角,更成为与华纳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在70年代,只有李小龙,只有他才是真正的华语电影功夫之王。

二、李小龙功夫中的佛山文化基因

小时候,李小龙的身体十分瘦弱,他的父亲为了强壮自己儿子的体魄便教其太极拳,他还学过咏春拳、洪拳、少林拳等等拳种。李小龙是在佛山籍贯的同学张卓庆的介绍下,投师从佛山逃亡香港的叶问学习咏春拳[7]。拜师叶问的,叶问并不在意李小龙学过多种拳法,相反地他特别注重实战训练,因为他知道一个拳派想要生存下去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习武者只有在实战中才能够不断地完善与强大自己。后来李小龙移民美国,更加发展了实战性的格斗技术。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华武功的大杂家,集大成者。

李小龙的拳法以“勾漏手”、“沉拳”、“李三脚”闻名天下,器械里独创的“二节棍”更使无数英雄竟折腰,后来通过他主演的一系列创造最高票房纪录的功夫电影,驰誉世界、无人不晓。他在演武表演中可以连环三脚快如闪电、迅雷不及掩耳,比黄飞鸿当年的无影脚还要出神入化[8],被誉为“李三脚”。加拿大拳击王协会请他现场表演,通过拳力测量器测量他打西洋“沉拳”的威力。他体重为145磅,竟然打出350磅的力量,创造了体重与力量比的世界纪录!他又应美国纽约拳击协会之邀,展示腿功。他竟然平地一跃而起,踢碎距离地面8米多高的大厦吊灯,着地后又能倏然飞身弹出数米之外,成功避免玻璃碎片划伤他的身体。这些本领都与源自佛山的太极拳、咏春拳、节拳、蔡李佛拳有着莫大的关系。李小龙的太极拳法是其父李海泉在青少年时期在佛山学粤剧时学到的武艺,父亲是李小龙成长中的第一位武功师傅。前文已经提及,从来自佛山精武会的邵汉生师傅传授给他的节拳、蔡李佛拳里,李小龙获得了日后创立截拳道时“节拳”与“截拳”的关联与深刻启发。至于咏春拳对李小龙的影响,现在则成了全香港、全佛山、甚至全美国公认的事实。但是,事实上,是李小龙成名后,人们才注意到他曾学艺于咏春拳“现代宗师”叶问(笔者以为,现在的传媒与电影里笼统地称叶问为“咏春宗师”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叶问只传授了李小龙最基本的功架,初级工夫“小念头”还是由师兄黄淳樑代师传艺的。李小龙曾要求以一幢楼房加一辆洋房车的出价,请求叶问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遭到叶问拒绝。笔者查找到这一幕的历史见证人李志刚,证明实有其事[9]。李小龙转他求叶问在香港的首徒梁相才学到咏春拳中级功夫“寻桥”、“标指”。当李小龙进一步要向大师兄学习八斩刀、六点半棍法、木人桩、医术的时候,梁相得知师傅的本来愿望,于是,不肯再教他了。这些功夫都源自佛山近现代武林,是无可争议的。

三、创立截拳道:继承并超越佛山武林文化的影响

(一)对叶问咏春拳的继承与超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局势动荡,内陆很多武艺精湛的武术大师为了躲避战争和饥荒纷纷移居香港,这使香港的武术界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李小龙自幼痴迷武术,跟随戏班里的师傅学会了打“半边月”。6岁时,他跟随父亲学习太极拳。父亲虽是李小龙的启蒙老师,但他真正在武术上学有所成,则归功于一代宗师叶问。咏春拳是李小龙学习最有系统,研究最深,而且影响一生的拳术。另外,他还学习了中国传统南派和北派十多种武术。

我们来看一下李小龙学习中国武术各个时段便可以看出李小龙武术之“杂”了。李小龙7岁开始便由父亲传授太极拳来强身健体;在港期间曾以教授名拳师邵汉生恰恰舞,来换取对方教他中国拳法;1954年,李小龙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小龙擅长拳术,但是他的拳术却博采了众家之长,他的“截拳道”便集合了咏春、太极、泰拳、空手道、柔道、跆拳道、菲律宾武术以及法国拳术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李小龙现象的形成绝不是偶然,在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逐渐明显的现代,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振藩国术”顺应了潮流。“李小龙”现象的传播便呈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它的路径并不是单向的,也非纯粹的双向,而是以中美两国的双向传递为主线,分出许多条线向世界各地辐射。

(二)超越门派观念的限制

李小龙虽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但成长于香港。50年代的香港,无异于一个中国武术的大熔炉,为躲避战争和饥荒,不少武术大师移居于此,在内陆武术逐渐萎缩的情况下,香港武术界出现了繁荣的现状,这时的香港几乎囊括了各种中国武术。李小龙在这样肥沃的武术土壤里成长起来,但他也看出失去了地域根基的各派武术实际上固守着自己的所谓“绝学”,却都露不了头角,自己在香港一时间是无法让自己的武学独领风骚影响巨大的,所以他选择了美国。初到美国,李小龙便被日本空手道大行其道而中国国术馆无人问津的现象所触动,并萌发了创立自己的国术馆改变国术馆门可罗雀的状况的打算。李小龙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后,才回到香港。在一定程度上说,李小龙现象始于美国,盛于美国,再盛于香港及内地,在盛行期间在世界广泛传播。

李小龙首先是一位武术家,然后才是一位演员。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武术家,中华武术始终贯穿于电影之中,其精神与思想凭借电影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他所参演的电影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而且中国功夫也透过电影这种媒介得到了传承。

(三)中外武学的交流与比武活动

说到“李小龙”现象的传播路径,我们不得不还原到李小龙个人本身的武学交流活动。李小龙有很多武术界的好友,比如有“美国跆拳道之父”之美称的李峻九,在美国武坛被称为“美国空手道之父”的艾得·帕克,在美国武坛号称“柔术之父肯尼·拉贝尔,美籍菲律宾棍术名家丹·伊诺山度等等,这些亦师亦徒亦友的武坛人物,为李小龙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促进了李小龙武术事业的发展。除了建立友谊后的武艺切磋,李小龙还经常到各地去参加武术比赛,借以提高自己和中国武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1964年初冬,加州长堤举办的世界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应邀表演了自己独创拳法截拳道,且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也是他功夫事业的一次飞跃。1970年8月,李小龙与一位泰国退役拳王进行了一次友谊性较量,战而胜之。随着李小龙的武术成就越来越突出,世界上许多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影星如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

李小龙在武学上的这种海纳百川精神甚至到了“饥不择食、寒不择衣”的地步。这种杂家品格,与他急于求成的个性有关,与他面临着成千上百的挑战者无法退避的生存环境有关,也与香港华洋杂呈的地理位置有关,更与佛山水乡与中国近代“南派武术之乡”的地域性格有着不可磨灭的血肉联系。一个人童年的成长、家族的背景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四)武馆的作用

佛山在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上百家武馆,武林人士多达数十万之众。仅仅是黄飞鸿四代门徒招教师傅的门下,现在的徒众都有28万[10]。而咏春拳梁挺一系,在世界各地开设武馆60余家,生徒逾两百万[11]。比他们出道更早的李小龙自然也知道自己想要让自己的武学受到公认,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门人弟子。在西雅图读大学期间,李小龙便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作为武馆,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辍学后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李小龙开设武馆这一举动,让中国武术在文化“大杂烩”的美国有了一席之地,让中国武术逐渐和日本空手道一样有了同等的地位,甚至武术的风靡程度在一定时间内超过了空手道。李小龙改变了国术馆门可罗雀的状况,他的武馆在他的经营下门徒日益增多。李小龙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不仅靠他“打”出来的名气,也靠他一种执着的精神。李小龙的授学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至今无法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真功夫”让外国人对中国功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油然的赞叹。美国作为一个移民比较多的国家,是面向国际的,许多外国人在美国逗留或者定居,在他们回国的时候,也把“李小龙”这个名字带到了祖国。

20世纪六十年代,李小龙主要是通过开武馆、招收学徒来传播他的武术。1962年4月,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附近的唐人街开了一间以其本名命名的武馆:振藩国术馆,以武会友,公开招收外国人为学徒,并公开教授“振藩拳法”。这一做法在当时遭受到了当地华人武术界的联合警告。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陋习。在这些人看来,李小龙要将中国功夫教授给外国人,实在是“大逆不道”的做法。但李小龙不屈挠,就是要向中国传统的武术挑战,还要公开招收非华人为学徒,向世界传播他的武术思想。

四、李小龙的文字著作在佛山的流传

就在这位天王巨星星光璀璨夺目之际,却突然暴卒,留给后世七部未及整理出版的武学研究笔记和四部已经公开发行的武学经典著作。

相对而言,李小龙的文字著作并不如他的电影作品那样受欢迎,但至今不少武术爱好者及专业研究者还在研究他专著中的武学。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至今仍不断出版和再版,深受武术迷的欢迎。随着李小龙著作在世界各地的流传,“李小龙”现象并没有因为李小龙的去世而消失,反而由于人们对他的怀念而继续存在着,传播着。

李小龙在读大学期间,他把中国武术同道家哲学和西方哲学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武学思想。1963年,在义父严镜海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出版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完全由自己撰写和亲自演示的专著《基本中国拳法》。书中,李小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技法,这为后来其截拳道的基本原理、技法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李小龙是众多杰出武术家中少数能文能武的人,他每当练功之余,就会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给世界各国的武术爱好者研究、学习,1975年,根据李小龙武学和哲学遗稿《武道释义》编辑整理而成的《截拳道之道》一书由美国奥哈拉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出版后,很快被译成9种文字畅销全球,被欧美武术界奉为“武道圣经”。截止1999年,前后重印40余次。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们依然崇拜和怀念着他。至今为止,全世界的人们就像军事学家们尊崇伟大的一代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那样,习武练拳者都将《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纪录》、《二节棍法》奉为经典,与中国大陆武学界公认的自然门宗师万籁声著《武术汇宗》相表里。

笔者检索过佛山市图书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佛山市顺德区图书馆馆藏中有关李小龙写的著作和别人研究李小龙的著作,发现前面提到中国书籍基本齐备,但是繁体字版本极少,前述英文版著作尚付之阙如。表现李小龙与截拳道的电视片有《李小龙传奇》、《截拳道》、《我的兄弟李小龙》等,描写李小龙的书有张建广著《李小龙传奇》、何真等编著《李小龙》、关文明著《一代英杰李小龙》、博希著《一代宗师》、李秋勤、黄德超著《永恒的巨星李小龙》、魏峰著《李小龙全书》、廖锦华编著《写真李小龙》、张解民著《李小龙生平述略》等。虽然不能说佛山这李小龙的故乡,有关介绍李小龙的著作很全面,但是与北京图书馆之外的其他城市的图书馆相比,佛山地区对介绍李小龙的著作的收藏还是比较充实的。虽然我们可以说,在李小龙的故乡,研究李小龙的人尚大有人在;但是,研究李小龙的学者可真的并不多,笔者身在其中,能列举出十位曾写出李小龙生平传记的专家,都颇为困难。

上世纪70年代初,李小龙在接受加拿大著名节目主持人伯顿的采访时提到,“中国一旦开放,一个美好的时代即将来临”。这句话表明李小龙也具有哲人的深远思想。当全世界把李小龙视为功夫巨星看待,我们也要把他当作哲人对待。也希望他的故乡、故国能实践其“一个美好的时代即将来临”的生前愿景。

参考文献:

[1]关文明.一代英杰李小龙[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12.

[2]姚朝文.佛山功夫名人影视传播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48.

[3]张雪莲.佛山精武体育会[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45.

[4]何真,张喜平,林瑞青,等.李小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4.

[5]博希.一代宗师[M].香港:生活书房,2010:9.

[6]马梓能.佛山武术文化[M].佛山:禅印准字第0006号(内部交流本),2001:157.

[7]李振辉.李振辉回忆录[M].香港:正戏制作有限公司,2010:109.

[8]姚朝文.黄飞鸿功夫电影海外传播路线及文化影响力分析[J].文艺研究,2010(7):100.

[9]叶准,卢德安,彭耀钧.叶问咏春2[M].香港:汇智出版有限公司,2010:157.

[10]姚朝文.黄飞鸿叙事的民俗电影诗学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89.

[11]梁挺.咏春传正统[M].香港:良仕出版社,2000:129.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Cultural Genes of Foshan Region About “King of Fung Fu”Bruce Lee

YAO Chao-we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Bruce Lee,the“King of Fung Fu”,had lived in Foshan City in his early years. He studied Tai-Ji,Zha-Quan,Tan-Tui,Jie-Quan in Jingwu Sociaty system from his father’s good friend,Master Hanshen Shao. Besides learning Gong Fu from his father,The Jie -Quan give him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especially. According to his classmate Zhuoqing Zhang(Foshan town fellow),Bruce Lee studied Gong Fu Yong Chun Quan by Great Master Yep-man,who escaped to Hong Kong from Foshan at Canton Province in China. His real great master is Yep-man,who leads him make gaint success and famous for the world in Gong Fu field,although his father is his enlightening teacher. The Yong Chun Quan is the most systemic and deepest Gong Fu for Bruce Lee,it had effected all of his life. Bruce Lee’s ancestry nationality is Junan town,Shunde District,Foshan City,Guangdong Province China,where the government builds the Bruce Lee’s memorial hall from an old Park.

Key words:“King of Fung Fu”;Bruce Lee;Foshan;cultural gene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16)03-0021-06

收稿日期:2015-11-19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10WYXM00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编号:14lnwh1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姚朝文(1966-),男,山东成武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李小龙佛山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