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行为

2017-06-26 12:57王婧
好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灶台娃娃房子

文 王婧

浅谈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行为

文 王婧

游戏是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活动形式,更是幼儿园实施教育活动需要借助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模仿成人的动作行为、语言方式,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游戏恰好满足了幼儿这一需要,它帮助幼儿走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在游戏里,现实世界中禁止或者不可能发生的事在这里都能被模仿和扮演。幼儿装扮成大人,创造着剧情,体验着个人的权利。作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游戏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教师时常也会遇到困惑,比如因为自己无法有效率地回应游戏而感到挫折,对自己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感到不满意。通过观察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行为,分析教师如何协助幼儿游戏,并建构自身学习的过程,使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和情境。

一、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着教师的参与

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时常需要教师的参与,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观察记录,并将观察的结果汇总如下表:

表1 需要教师干预的幼儿游戏行为的表现

笔者记录了角色游戏(包含表演游戏)、区域游戏(包含智力游戏和结构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共180个游戏案例,对需要教师干预的幼儿游戏内容进行了分类。从表1可以看出教师以指导者和参与者身份干预幼儿游戏的频率相对较高,当幼儿游戏行为偏离主题或者在初学技能性知识时,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当幼儿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做好斡旋者,解决幼儿同伴间的矛盾;幼儿在游戏时有时会碰到因自己能力达不到而阻碍游戏进展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帮助;有时孩子也会在游戏中因为某些原因出现过激行为,教师要拿出权威及时制止;还有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不温不火,比较被动,需要教师想办法推动其参与游戏。

二、教师干预幼儿游戏时采取的策略及其典型角色行为分析

1.教师担任指导者

【案例一】游戏:娃娃家年龄段:小班时间:2012年3月6日

【观察内容】畅畅和明明一起玩娃娃家,娃娃家里有一个灶台,灶台上有一个可以抽拉的切菜板,畅畅负责烧菜,她把烧好的菜从灶台上端下来开始喂娃娃。明明开始收拾灶台,谁知随手一拉居然把连在灶台上的小菜板拉下来了,明明看看灶台上由于菜板的拉出而产生的空档,他拿起娃娃家里的一个塑料玩具蔬菜开始往那个空档里塞,塞进去了,畅畅看到明明的新发现也觉得好奇,她也拿起一个蔬菜开始往里面塞,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心地笑起来,那个小空档很快就塞满了,明明想把蔬菜拿出来,可是蔬菜卡在里面拿不出来了。这时他们跑过去告诉了老师,老师拿起玩具说:“灶台现在不能用,要拿去修理厂修了,你们先带娃娃在家睡觉,一会修好了老师来通知你们吧。”两个孩子愉快地答应了,畅畅抱着娃娃轻轻地拍着,哄娃娃睡觉去了,明明也回家去帮娃娃铺床了。

【分析】本来两位小朋友当爸爸妈妈玩得很好,可是突然的一个小发现打断了本来的游戏,小班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很快他们开始尝试了新的探索,可是这个探索和游戏本身无关。而且造成的结果是玩具拿不出来了,老师知道情况后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又创设了修理这样的情节,顺理成章地把问题转移,然后用语言指导孩子现在该去哄娃娃睡觉了,孩子心里一下轻松下来又重新投入了游戏主题,教师在这个事件中充当了游戏指导者的角色。

2.教师担任斡旋者

【案例二】游戏:小医院年龄段:大班时间:2012月10月18日

【观察内容】角色游戏进行时,小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突然开始争抢起了听诊器,医生说:“这个是我要给病人看病用的。”护士说:“我马上要给病人听心跳,也要用啊。”医生说:“可是只有一个,这个是医生才可以用的东西。”护士紧接着说:“谁说的,我在医院看到护士阿姨也会戴听诊器给病人听心跳。”于是两人相持不下,这时他们一起跑到老师这来告状,请老师评理,老师组织小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大家决定医生和护士每人轮流用一次。

【分析】小朋友之间经常会因为游戏材料而发生矛盾,幼儿园的材料有时并不是人手一个的,这时小朋友出现矛盾了经常会到老师那告状,请老师裁决,今天这个情况老师无法偏向任何一方去裁决,于是请全体大班小朋友讨论该怎么办,最终由孩子们自己决定解决的办法,这样一来,在日后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更自觉地遵守规则。教师巧妙地把孩子抛来的问题又抛给孩子自己,并且得到了大家都同意的解决办法。教师在这个事件中担任的是斡旋者的角色。

3.教师担任促进者

【案例三】:游戏:建筑角年龄段:大班时间:2012年12月10日

【观察内容】晨晨在建筑角搭房子,他一个人搭了几座差不多的房子,但是房子都是一栋一栋分散开的,晨晨很喜欢玩建筑角,只要有机会他就选择建筑角,但是他每次来都搭房子,而且每个房子都差不多,今天老师说:“你搭了那么多房子,如果把房子连起来就变成一座城堡了。”晨晨听完老师的话停了下来,他似乎还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走过去试图把一间房子往另一间房子那里推,试图让房子靠近,老师打断了他说:“我们修一些路不就可以把房子连起来了嘛。”晨晨开始铺路,一开始他挑选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积木,把它们平整地铺在了一起,老师说:“你能不能铺一条跟这个不一样的路呢?”晨晨开动脑筋,在每个房屋之间铺出了不一样造型的路。

【分析】晨晨喜欢建构,但他的建构经验停留在搭一种风格的房屋上,而且乐此不疲,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和小朋友们也很少说话,今天老师给他提供了另外一个搭建的思路,换一个内容,搭建路,晨晨一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搭建了一条规整的路,老师启发他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于是他大胆尝试各种材料的组合,最终突破了自己的常规游戏方式,丰富了游戏经验,教师在这个事件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不同类型游戏活动教师角色行为数量分布表

表2 不同类型游戏活动教师角色行为数量分布表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师的角色行为分布也大不相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担任指导者、评价者角色的次数较多,指导和评价的行为往往是相互融合发生的。教师也用参与者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引导幼儿游戏往更高的水平发展。幼儿游戏中偶尔会出现根据幼儿游戏情节发展,需要教师临时提供材料或进行行为经验指导帮助游戏继续进行的情况,这时教师要做好帮助者。区域游戏因为其步骤性较强,所以更多时候教师也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学习如何操作游戏材料,教师还要及时评价幼儿游戏过程。在体育游戏里更多注重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游戏规则的遵守,需要教师指导游戏的进行,体育游戏里出现危险的机会会更多,也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以权威的身份制止幼儿的危险行为。身体动作的练习往往不能通过一次教师的示范就完全被幼儿习得,所以在体育游戏中教师需要做帮助者,运用更多的策略帮助幼儿学习,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音乐游戏中教师往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参与游戏中,以讲解示范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游戏规则。此外从表格里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教师不是以单一的角色行为干预幼儿游戏,有时往往是以多重身份干预幼儿游戏,这并不矛盾。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扮演多种角色,既是游戏内容的确定与策划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与维护者又是游戏材料的投放与提供者,还是游戏过程的引导和参与者。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指导策略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幼儿园)

猜你喜欢
灶台娃娃房子
时光的灶台
母亲的灶台
老灶台
老灶台
孤独的房子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